week1-5北辰见面会
体验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7.20
#读书
如果人也可以算作书的话呢,今天真是看了好多本书啦。
#生活记录+杂想
1. 今天早上11点到的全家,但是由于酒店12点退房,所以等了好一会儿,而且酒店房间也出了点乌龙。拿到1508的房间号,去了房间,结果那里面住了人,跟我说:这是我自己家,你弄错了吧。原来是因为租了三家酒店,我们的那个房间在另一栋酒店,吴昱姐姐带我去的酒店。吴昱姐姐在北辰实习,是财务部的,她跟我说北辰招了300多个实习生,如果喜欢的话呢,可以来北辰实习哦~她说她一直想来北辰实习,之前也有投简历,只有这次通过了,觉得来北辰很有归属感,很喜欢北辰。
2. 下午是破冰+意面塔游戏。
破冰认识了我们小组的成员,(自告奋勇当了组长,可能是为了避免那种没有人回应的尴尬吧?),当着大家的面念了两次组员的名字,大概都记全啦,朱朱、嘉惠(野马)、美锐、邱涛、莎莎、源倩,晓彤,还有两个成员未到:朱原帆,林诸鑫。

然后进行了意面塔的小游戏,一开始25min讨论加制作,我们组有点贪心,建塔的时候改动较大,一开始打算底部加固的,结果把白纸弄在上面,较重,而且不稳,虽然高,但是没有考虑高但是上部太重,不能独立直立,最终比萨斜塔变成了钓鱼竿,高度只有60cm+。

第二次总结后有15min搭建新塔,这次我们组采取了十分稳妥的方式,建的异常稳固直立,但是高度上处于劣势,很多材料有些重复利用,比如用六条意面只增高了一条意面的高度,虽然稳固,但是个人感觉3根也足够了呢。虽然没有拿到很好的成绩,但是和自己相比还是有进步的啦。

好笑的是有一个组把材料可乐喝了,他们说本来想着可乐瓶空了会更好,于是拿了塑料杯把可乐分给每个成员,结果没想到空的可乐瓶不稳定,很难搭建,就又把喝剩下的可乐倒回了可乐罐里,hhh主持人说看到他们分可乐,其他组都在建塔,还以为那组提前开始庆祝了。
总的来说小组里的成员都很有特色,莎莎很好玩。我们有一把新的剪刀,有包装,她把包装剪刀的东西都用上了(本来应该是不行的),但是他们给了我们这些材料,没说包装不能用啊,所以我们用包装纸加固了底座,被北辰的工作人员看到了,引起了其他小组的注意,后来也有小组借鉴了我们这个方法。邱涛呢,在小组中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在建塔的时候想法比较多,有些比较好,有些的可行性也不强,大家也都主动的提出来了。我自己呢,主要是提醒注意时间和收集意见吧,把他们说的方案列了出来,然后缩小范围决定最终的建造。
意面塔的活动很考验团队的磨合和创意,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多,以后这种活动可以借鉴呢。
3. 下午的时候和朱朱、野马和美锐(男生)去花城汇吃饭。朱朱是广外的大二,野马是广农的大一,美锐已经毕业了,现在在中国平安工作,这几天是请假来参加的。晚餐的时候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两个女生都喜欢打游戏,也参加过很多活动,给我的感觉是挺喜欢玩的吧。美锐呢,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成熟吧,毕竟出来工作了,吃饭的时候也很注意形象什么的,做我对面的时候说话都要遮着嘴巴,讲话很沉稳。
大家聊着聊着总会聊到情感方面的东西,得知他们都是ed式(曾经有过),讲了一些经历,比如朱朱的喜欢了10年的男生,本来互相喜欢的不知为什么有矛盾不再联系,戏剧化的男生搬家住了隔壁,巧合上天台遇到了聊了一下发现很多意见有些不合,就很少联系了。(感觉偶像剧啊)。还有美锐,为什么叫美锐呢,本来叫志锐,可能因为健美的缘故吧,就被别人叫做美锐了。朱朱呢,喜欢煲剧。然后就到了我,我说ing。然后随便说了下周末都做些什么,结果他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感觉家熳一个人那么乖,和我们三个人的生活好不一样啊。Excuse me?我觉得我过得挺normal呀,然后说我是那种属于很幸福的人,和身边的人都很好,很好相处,很多资源也聚集在我身边。毕竟他人这种感觉是听我一面之词,是很主观的,但是内心会感到很开心?
等饭的时间有点久,店主送了我一碗莲藕排骨汤,喝完了还跟我说,觉得好喝再拿过来,我装给你呀,啊,真好。
4. 晚上是北辰青年宋超的创始人说,不得不说,只是一个晚上,我就被宋超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能和这样的领导共事,是件很有趣的事呢。创始人说主要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记了以下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1) Q1:有关辩论。宋超之前说:辩论队是最好的学习模式,因为辩论需要以下几个阶段:抽辩题,了解辩题(需要了解辩题的相关的全部知识,而且还不知道对手在场上要说些什么,有压力)、头脑风暴(一开始可能两个人吵半天也不知道在争执些什么,当一个人一个人的说的时候,有说不清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是多几次,就能很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无谓的争吵会少很多)、写立论稿(形成框架,对整个辩题该怎么辩,形成自己的一个框架,这是一种建构的能力)。宋超举例说他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他们经过讨论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模式,就是先论述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内核的影响,再论述对其外延的影响,没想到他后来在一个教授的论文中看到与之相似的几乎一模一样的论述方法,就感到这些东西其实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想出来的,很多东西的门槛并没有我们看起来的那么高。他还说辩论准备的时候很紧张,这能激发一个人快速的临场反应能力,,而且辩论通过结构化的训练,会使人变得很不一样。在北京,超哥的一个朋友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辩论培训机构,名字叫“诉说”,超哥说有空可以给我们进行这种专门的训练呢~
(2) Q2:考研,托福,GRE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超哥讲述了他的故事,他读了两年管理学,发现不是特别喜欢,转到了哲学系,想做学术,想去国外读phd,因此托福,GRE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结果去罗马游学后发现自己并不想出国,于是考的托福都没用到了,后来又想去清华读法学研究生,但又担心读学术太辛苦,又捡起来管理学,读了管理学的双学位,最终也没怎么用到,在北大读了法律。会质问自己,努力了那么久的东西,最后发现没有用?其实并不是的,看起来超哥走了很多弯路,但其实由于出国的准备,超哥的英语为他后来读研做了很多准备,因为法律使用全英讲课;后来北辰的创立理念,是从利用了哲学里面的思想;后来将北辰开成了公司,没有管理学的知识,也很难运作好这样的一个公司。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事就像一个一个的点一样,会在后面穿起来,但你处于一个点时,你是不会意识到的。
即使这样,超哥还是提醒了我们要注意机会成本,不要太贪心。
喜欢一句话:价值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最好是顺应自己的诉求,然后做下去就好啦,关注点还是要focus的,毕竟精力有限。
(3) Q3:创立北辰青年的初衷,为什么要做下去?北辰是个什么组织?合法吗?是不是传销hhh?
A: 2011.9月份,保研后,老师提供给他一个工作,给企业家读一本书,每次可以拿300,觉得是个很好的差事。当时他是想远程资助两个孩子读书,每月100。那个企业家跟他说,不如带团队去当地看看他们是否真正需要的是钱,于是建了个团队去云南,发现当地孩子缺乏的并不是钱,而是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于是发现,他身边的大学生也有相同的困惑,他们的生活很闭塞。于是想举办一个活动将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联系起来,做完这个活动之后,最终决定是做关注城市青年的成长问题,注册成一个非营利组织。当时他在北大读法学,只是想把北辰建成一个后花园,在学习之余有个平台可以和大学生联系,帮助年轻人对话和找到自我。“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角色,但是我所经历的角色是有限的,想要了解更多的人的生活,职业和经历。”
想到今晚亮跟我说的婉婷的故事,她的家庭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反倒是十分小康的,所以很多事情或许不像我们那样,只有真实的了解才知道。而且我会觉得就算他们年纪很小,但是或许或因为年纪小所以记忆的东西更加有自己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去年完美冬令营的时候,认识的古诗,还是会不时找我聊一下天(其实是要拼多多我帮她砍价拿东西),因为古诗是小学高年级的,所以已经有手机的。婉婷年龄小还没有通讯工具,所以很难后续保持联系,但是我觉得她上课的时候回头看那一刻,就代表着你对她是不一样的。
(4) Q4:北辰如何盈利?它不是一个公益组织吗?他的合作模式是如何呢?
A:北辰之前和中国平安合作,中国平安说:觉得他们距离年轻人太远,想要在青年人中形成品牌效应和沉淀,其实有设置奖学金,但是很少人了解。于是找到北辰,和北辰的有趣人类实验结合,当时正好北大清华要打一场“我要换专业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辩论赛,于是北辰和这个活动合作,选出幸运儿去现场听这个辩论,并帮助宣传中国平安。像这样的和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做品牌宣传的同时不去掉正向引领青年人的成长的初衷,使得北辰在这几年一直处于盈利的状态。(北辰从一个公益组织转变为了企业,准确来说是社会企业,介于企业和公益组织之间,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也求利润和变现。)简单来说就是C端免费聚粉,B端变现。而目前北辰在为全国校园团队寻找社会赞助,这是和企业之前的品牌合作是不一样的。(为企业做品牌自主和策划VS找赞助:一个偏向处于主动方,一个偏向被动。北辰尽力运筹到经费为校园团队服务,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5) Q5:既然北辰是个企业,那会不会从有情怀变得更加商业化?
A:其实和中国平安的合作并不商业化,只是品牌的曝光度的问题,但是北辰读书阅人游历实践的初衷还是没有改变的。其实只要内容足够好,就可以吸引企业家。
(6) Q6:怎样克服自己对成长的恐惧?(杨二的故事,太长了,明天再写,今晚好困呀,1:16)
A:
如何变得更好,其实有两点诉求是比较好的:一是虚荣心,用英文可以翻译成Ambition,就是当你觉得有件很牛逼的事情就要去做,告诉自己确实想要那种虚荣心满足的感觉,这会帮助你引出很多人生的新线索。
(7) 北辰目前校园团队建设想要做的几点:
*要拿出实在的东西和人交流,告诉他们北辰是什么,而不是一个名号。
*北辰会帮助校园团队提供具体的工具包,减轻落地的阻碍。
*落地时帮助校园团队传播,提供物资的推送的一些帮助。
*资金的资助
*合法性
*学会借力
(8) 还有一些听众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感觉和大一新生们和新的年轻人有脱节的问题,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超哥说了两点:一是多和年轻人待在一起,二是让年轻人自己参与创造。当我们发现我们的活动少人参与的时候,可以先想到或许不是我们的活动本身问题,而是载体变了,玩法变了,包装手法变了。我们要抓住不变的,同时发现新的载体。
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时,我们要克制自己做结论的冲动,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结论就是你懒得想下去的地方,所以不要过快的得出结论。
不要把自己面对的东西对立化。比如说这是坏的,这是好的;别人打游戏是娱乐,只有学习才是正经的。相反,可以用娱乐的东西去吸引人,然后把他们带到更好的更高的地方去。而不是站在很高的地方说:你们这些打游戏的就知道娱乐之类的话。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做的很好玩,这才是真正厉害的。比如说公益娱乐化,做公益,也可以以一种娱乐好玩的形式开展。不要觉得纯娱乐的东西就不好,就把它对立起来,成长+娱乐,不伤害成长又能好玩,才能让活动更加popular。其实很多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己的考虑,我们往往会追求功利,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功利的心态,把他们带向好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好的改变呀。
我们学会的很多东西都要懂得迁移,要学会创造连接。
#越后面越困,写的也越散了,明天再继续补充吧。晚安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