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经历很多 直至遇到神奇
就在昨天,【小镇青年说】迎来了第一位零零后分享人,超出年龄的成熟打扮,超出年龄的个人魅力。坐在她面前我就像个小粉丝,这个夜晚未免太过于出乎意料,意犹未尽,余韵悠长。
小瑞彤的衣着打扮乍看之下让我很想喊她大姐,如果不是因为她站在分享人的位置上,很难想到这就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寥寥几句开场已经足够令人讶异,思路清晰、措辞淡雅,这就是我们一中的学妹呀,语言表达能力令我膜拜,眼里、眉间还透着孩子气。超出年龄的练达,又不失孩童的纯真,如此美好的集合体。那一刻百感交集,险些泪洒当场。
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职业旅途中,跌跌撞撞,犯过很多傻,听过很多话,道理渐渐都懂了,思想渐渐充盈起来。当瑞彤面对一众意料之外的听众侃侃而谈,那一刻我想到的是她早已了然于胸、信心十足的生存之道,我竟然花费了二十年才明白,不知是否为时已晚。
像她无奈的那样,本以为座下会是一些高中生,不想寥寥数人家长居半,掺杂幼童和来处不明的青年几位,不知道准备的内容该怎样继续,硬着头皮介绍起中考、高考、学习经验,为什么选择艺考、怎样在集训返校后的90天里投身备考,并且回答了这样一个让她发笑的问题——如何面对困难。
首先对于普罗大众对一中的误读,她举例吐槽这点我很是喜欢。在她刚刚考入一中开学初的那段日子,八中贴吧里有位家长发帖自我勉励,言如“一中都是些死读书的学习机器,他们的生活都失去乐趣了,还是我们的孩子成长环境更好”云云。“可是我们并不是像他们想的那样啊,我们有很丰富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Live,而且我感觉我的同学们都好会玩啊,其他人在看文章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就已经开始做投稿出版了,其他人在玩游戏的时候我的同学就已经开始做游戏编程设计了,他们简直太厉害了。” 言语间尽是对一中和一中人的无限爱意~ 老学姐为你点赞送小爱心!
作为一名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心头充盈着对高等学府的想往,她首先在PPt中展示了她无限喜爱的校园,水木清华园、北大未名湖,翻到国博的时候简直满眼放光,无限崇敬。她说你真的要去看,要去置身其中,你才会知道原来这世上有那么多好的地方、这么多好的东西、还有这样的文化,它们让我想要留在那,它们让我不停努力。这才是少年成长该有的模样。她说很反对时下流行的“佛系青年”说,年轻就该有年轻的样子,该有年轻的冲劲,该热血、该有欲望。并且翻出王小波的话,她说她有好多想要完成的事,好多想要得到的东西,她说,年轻就应该去争取。
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填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黄金时代》
后来搜索了一下,原来是这样说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 《黄金时代》
前辈们确实言传身教,我们也都知道日后可能如何,但这并不影响当下造作,青春年华,就是应该肆意张扬,谁又没有期待什么永垂不朽。
瑞彤对中考、高考的解读非常现实。 “中考是基础考试,只注重基础,平时教什么考试考什么,技巧就是要刷题刷题刷题,最后你会发现考的题都是做过的。而高考不同,基础很重要,但是你要揣摩出题老师的想法,要灵活运用,要扩展知识面,高考真的考察的内容太广泛了。可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总归都是考试,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张考卷,谁也不会在意你过程当中究竟做了什么,所以那些旁门左道的方法也是可以用的。比如中考不能偏科,每门课程都要好,因为它要求你成绩近乎满分才可以进入最好的学校,而高考可以偏科,必须偏科。以我为例,我的数学考到120分可我还可以继续提升,我能拿到130甚至140、150,那我就要不停的学习数学,而我的文综很差可是它已经没有提升的空间了,我文综只考了200分,OK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我的总分已经达到我的要求了!结果就是这样,也是可以的~前提是已经尽了全力,你做了你所能做到的全部,就可以了。还有就是一定要讲究答题技巧,技巧真的太重要了!比如说答作文,阅卷老师不可能看得非常细致,那我就非常用心的写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分段清晰一些、字迹工整一些,从每个细节让阅卷老师知道我是个好学生,这样作文成绩一定会很漂亮。再比如数学,我的目标就是120分,那我大题答完第一问就可以拿到120分,那我只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的完成第一问、工整的答好,余下的时间可以再做好检查,如果还有拿得到分的题目再去做就可以。”
许是人生经历的匮乏,我真的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条理清晰的讲述“我的理想”。以往听到的“理想”似乎是个缥缈的词儿,很多人为了理想去拼、去熬,它总是与隐忍、坚持、奋不顾身相勾连,大多数的故事基调都是悲壮的,但小瑞彤的不同。她的理想是灵动的、有目的的、可执行的,她的理想被主动的解构,变成一条不算平坦但就在脚下的路,而这一切的完成都是她主动思考、主动争取、坚持己见得到的。在与家长的对峙中,她思想独立、见解有据,她让家长看到了她的理想和她为理想所做的可达成的规划,她用思想和行动获得了家长的认同,她让我看到了我所不了解的另一类人的世界。在过去的求学过程中,她明确什么才是想要的,那些对她完成理想有所助益的获得全都在她的预想之内、掌控之中。
当小瑞彤潦草的板演起她的理想变身过程,我仿佛一下子就明白了吕东阳的无奈和张子钰的眼泪,他们缺少的对未来的那一份笃定,是因为对当下信心的缺失,他们没有开明的双亲从旁护卫,他们单打独斗为理想做着准备,但又并不足够充分。我也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遇事的慌乱不安,面对挑战我所做的那些所谓准备看来连准备都不算,那就是对自己心安理得的蒙骗。
她说,“我很喜欢漫画,那就是我的理想,我想画漫画。可是我也要生活,我需要保证我的温饱。”(当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我的下巴已经掉了……这不是家长让她明白的道理,她如此理智)她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明白漫画这条路很难走,我搜集了很多这个领域的讯息,真的只有在金字塔尖的人才能靠它赚到很多钱,它可能不能让我养活自己。所以,为了最终完成我的理想,我必须想其他的办法。国内最好的学习绘画的学府就是清华美院,但它很难考,为了能够考进清华美院我需要读一所好的高中。比方说在一中可能考到前20%有机会考进清华美院,而在普通高中这个比率只有2%,而在省实验这个比率在40%,那我所要做的就是考进一所更好的高中,来提高我考进清华美院的几率。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做的努力都是以清美为基础,包括我幻想的所有的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一切。当然我也不得不考虑,如果我考不上清美该怎么办。虽然最后我真的没考上,被迫重新规划了一下,就是中央美院建筑系,这是我曲线达成理想的一条途径。” “可是对于我的专业水平来说,我不是一个专业功底非常强、非常有天赋的人,所以我还必须靠我的文化课来提升自己,但是集训和艺考之后我只有90天的时间可以用来准备高考,我必须知道这90天里我都需要做些什么,于是我给自己设定了每个阶段的目标,还好效果还不错。比如刚回到学校的时候对知识点几乎已经没有任何记忆了,这个时候需要通览教材,快速的熟悉知识点;同时要做题,在题目当中巩固知识点,不能贪多。在鞍山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几乎算是没做什么复习的情况下,考了521分,是一个还算可以的成绩,接下来就要开始提升做题的速度,逐渐跟其他同学拉近距离……” 再往下不太记得,只记得自由复习的时候小妮子狂练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收效显著。”
付出有付出的辛劳,可是在学生时代的付出真的是最有收益的,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所以,为什么不去付出呢,正所谓“进一寸有存一寸的欢喜”。
在回答“如何面对困难”这个问题的时候,瑞彤尴尬的笑了一下下,“困难?……有什么困难呢?……真的没有什么困难啊……在这样一个年龄里,我的父母会为我扫清一切障碍,我只要做我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真的没有什么困难啊……如果非要说困难的话,可能就是我没有考上清美,对。”就这样喽,再怎么样也要面对,所以后来才有了中央美院建筑系吧。
而回答“你有没有遇到过不好的老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简直要跳起来了。提问的家长真的我想呵呵哒一下,这算职业病吗?大多数孩子的问题是遇到过不好的家长吧!“嗯……我有。可是就算我对这个老师的人品或者做法不认同,但是我很清楚我要从他那里获得的是什么,是知识啊,而且事实证明在学术方面他确实非常棒。”
从一开始我便很好奇,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做了怎样的引导,使得孩子成长为如此性格,那份沉静缜密、果敢练达是多少人历尽岁月所不得。瑞彤很艰难的回忆,最后回答说父母为她所做,是让她读了很多书。那些未曾经历的事书中有写,那些未曾遭遇的人生道理书中有写,妈妈除了放手让她去做,更多的助益是让她读了很多书,并为她扫清了一切障碍。妈妈说,瑞彤对她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要求她过滤掉无用信息,把对她最有帮助的信息提供给她。她说她没有能力筛选所有信息,尤其是那些会干扰她是她情绪有波动的因素,所以她要求妈妈帮她做到,只把对她有所帮助的留下。再比如补课这件事,妈妈会做全盘了解,每位老师又怎样的特点、优势,传达给瑞彤之后做出选择、试听,最后敲定。没错她和很多这座山城里的孩子一样,在猖獗的补课环境下成长起来,她不仅补,而且初中阶段补了两遍。除去班主任组织的小班课(天呐,我真为班主任这种生物感到羞愧……),社会名师的课堂也使她收益匪浅,在堆积如山的练习题中非常有针对性的完成题目是多了不起的能力!看来留作业这件事,以后我真的要更细心一些,毕竟我的学生应该不具备这项技能!
我反复听到内心的声音——瞧啊,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而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会如何评说?我们听到的会是“你看看人家瑞彤,人家读了某某某书,人家是如何规划未来、实现理想的,你瞅瞅你!” 还是他们会扪心自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是否尽到了启蒙导师的职责所在。他们会把瑞彤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书买回家里,要求他们的孩子读完,还是会因为自己没有给孩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深刻反省。一边是优秀的瑞彤,一边是坠亡的我尚且还不知道姓名的女孩儿,鼓足勇气实现理想和鼓足勇气自杀的两位少女,难道造就她们的不是家长吗……当瑞彤站在我的正对面,落落大方、娓娓道来,我记忆中飘出的是歇斯底里的源儿哥母亲、瘦坨的父亲和他们响彻整个楼层的众目睽睽之下的巴掌。哦,还有同样歇斯底里的傻权,呵斥着他的妈妈……被强势母亲训斥之后泪眼婆娑的小野……太多太多慢镜头堆积起来,终于让我在这个下午又一次哭了起来。有些人,真的没有资格被称为家长……就像有些人,真的没有资格被称为老师……
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遍一遍记起那个夜晚瑞彤和她的妈妈带给我的震撼,我要一遍一遍的回顾、揣摩、消化她的故事,将来说给我的学生们听……如果你没有遇到那样明理的家长,那么请你成长为明理的、坚强的、睿智的孩子。
我们都应该如此这般,对自己有要求、对未来有规划、对生活有期待。 最难能可贵,是势均力敌,你很强,但我也不差。 我在木小文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