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前几天正好看到末代沙皇一家的合影,孩子们都异常美貌,左下角那位神似《权利的游戏》中的珊莎·史塔克 ,再想想这一家七口的最终结局,不禁感慨列宁的残忍。

今天早晨也是巧合,读了一篇描写最后四代沙皇的文章,末代王朝总是戏剧性并悲剧化的,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必然,区别只在于综合天时地利人和,最后一位倒下的是亚历山大还是尼古拉。
毛主席对革命有段著名论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从这个意义上,沙皇一家的灭门惨案也是合理的。倘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优待,谁知道会不会东山再起,或成为反对势力的割据下的傀儡。古话云夜长梦多,没准他会成为俄罗斯版溥仪呢。当他们一家在这个地位上,就注定无法享受普通人的结局。
况且,沙皇一家被称为殉道者,而当年那些因生活无着落,上街游行而被军警开枪打死的工人,又有谁来关心呢。这中间的恩恩怨怨,如何算得清呢。
革命时代的逻辑是另一套,与和平时代截然不同。
革命是什么,是时刻准备自己去死,既然如此,就得尽一切可能降低自己的死亡率,彻底灭亡敌人。一念之差仁慈,换来的就是自己被送上绞刑架,在此风险下,人道、公正,都是微不足道的。
革命就像生物大灭绝,旧的生物彻底从地球上灭绝,新生物又再起。不少私人回忆里,地主乡绅也有好人,被镇压了让人惋惜。可这就是革命,如同岩浆迸发,没有时间甄别。他们只能作为一个注定被消灭的阶级,一个拖累阻碍国家民族发展的阶级,以血腥的方式从历史退幕,此刻个人的善恶与这一进程已无关联。
所以想通了这点,沙皇一家的死亡与他们个体是否无辜已经无关了,这根本不是用道德能评判的,他们的死亡是俄罗斯封建政体的彻底终结,而不是简单个体的死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同情他们, 那些无辜的孩子,没有参与政治,却因生在帝王家落得下场凄惨。我只能说不希望革命,我喜欢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