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学霸变为学渣的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爸妈很注重我的成绩。小时候好强,我学习特努力,自然而然成为了好学生。
从初二开始,我开始成绩下滑。现在想来,导致成绩下滑原因有很多:我爸妈因为工作经常不回家。我当时自制力很差,回到家后就打开电视,一开看到十点,然后才磨磨蹭蹭地写作业,凌晨一两点睡觉。到了初三,我依旧是这种状态,那时候大家都有了紧迫感,都开始好好学习,所以我当时成绩下滑的尤其明显,一下子从年纪前五十滑到了一二百名,直到三模时我成绩依旧在一百多名徘徊。那是我开始紧张虽然没做多大改变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些。终于我凭借着较好的基础和最后一个月的努力,考上我们这里最好高中的特优班。
当时我妈对我的成绩非常满意,所以我暑假过的非常的轻松自在。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好不容易考完试快好好放松,多出去走走好好玩,学什么学啊。于是那个暑假在别的同学在各种补课班间奔走的时候,我在疯狂的玩。
上了高中,我才意识到自己和同学们的差距。高中课程紧任务重,对于那些已经在暑假预习的同学来说自然轻松一些。而我又在特优班,学习任务更是繁重。开学有七天军训,老师让我们用这七天背英语小册子说正式开学后会听写,我以为她是在吓唬我们,谁知她说到做到开学后两天听一个单元,一次听三十个单词。要命的是她会打乱顺序听写,所以你一天必须把一个单元的七八十个单词都背下来。然而英语只是六科之一。虽然是理科班,但语文老师留的作业非常多。语文老师会做一个计划,明确每段时间的任务是什么。刚开学那会儿,她专门训练成语和名言积累,每天背十个成语或五句名言,她会在第二天课前十分钟抽查。与此同时语文的基础任务是每周三篇周记两篇摘抄,周记和摘抄她会分别隔一周收一次。在学习中,课本要求背诵的,做题中遇到的佳段,都是必背的,她会一起在课前检查,背不下来的话,就要在大课间去她办公室背。每做一张卷子,成语要查明意思积累,古诗词鉴赏要做总结,文言文要把新学的词和文化常识进行整理。我语文较好,这些对我来说还不算吃力,只是费时较多。最要命的是数理化。到了高中,每一门功课都必须要预习,而特优班的预习方式真的让我目瞪口呆!数学预习,先自己看课本,然后做题,不是只做预习题,而是把所有题都做完,说白了就是自学。第二天早上老师把作业收上去判完。上课时先讲难点,然后讲同学们普遍错的题。剩下同学要做的就是整理错题做报纸做卷子,总结题型画体系。理化生重复着和数学一样的步骤。
那段时间,我每天睡不到六小时,上课很困。但我的睡眠时间在班级里已经算多的了,努力学习的人每天只睡四个点。大家皮肤状态非常差,蜡黄色的脸,出油,起痘。青春期的孩子谁不爱美?只是我们连洗头的时间都没有,有空闲时间就赶紧补觉。
但这些都不是最让人难过的,难过的是即使这么努力,你的成绩依旧很差依旧倒数。而有些人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一看就会,轻松得高分。那段时间,我会莫名其妙的难过,脑袋放空,眼泪就哗哗的流了下来。最糟糕的是,睡眠不足和心态差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效率,我掉进了恶性循环中。
最终,我妥协了,认定了自己的学渣人设。虽然我现在成绩依然不是很好,但心态很好,状态也不错。我不求做第一但我会努力,不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