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蓉粉丝
我爱吃“蒜蓉粉丝蒸扇贝”这道菜,如果这种大排档的吃食能算作一道“正经”菜,再如果让我列出个人十佳菜谱的话,那么这道肯定是首选。但对它的喜欢,全不因为组成菜名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扇贝,我对这个食材丝毫不关心。真正灵魂所在让我魂牵梦绕的,是扇贝上盘着或坨着的粉丝;再上面,是切成碎末炸好后的蒜蓉酱;要往里面儿看,沁进去的是配着醋、酱油、香油调好的“三合油”汁;讲究点儿的还会放蚝油、蒸鱼豉油等,常配于海鲜菜肴的汁水。但我觉得“三合油”就刚刚好,调料嘛,本身就是衬托用,干嘛搞的这么喧宾夺主,乱了主次不是。
从小我就深知“三合油”的好,至于怎么好,也说不清,没了它也照样吃涮菜吃肉,但要能选择配着它,总觉得应当更好。怎么讲,升华了?但也许是心理作用。也没人告诉过“三合油”是天津特产,我也以为只在天津有,直到近些年开始兴起自媒体,家家号召着要帮着给“传统”夺回话语权,于是从此时起我才知道,原来“三合油”是北京特产。至于谁发明的,自媒体们也没去考证,估计也怕是考证不来了,那再早酱油还称呼清酱呢,跟谁考证去?真是有点儿清闲,同为北方城市,自古相邻,也不是大陆架重组,搞的这么分家干嘛,伤和气。
还得接着说“三合油”,因为海鲜本身对于我来说真没什么可说,只要时令节气对,买最新鲜的准没错。那再要细分产地,或者海拔什么的,我也说不出,这是留给美食评论家的问题,我只不过是个点菜吃饭的。这酱汁好在那个刚刚好,味道整好中和了海鲜的土腥味,还让粉丝有了咸淡,并且丝毫没有掩盖住食材本身的鲜味儿。最关键的,它担当了两个食材的连接作用,让过油后的蒜蓉和泡发好的湿粉丝,在蒸锅中有了座“鹊桥”相会。说伟大点儿,这真不亚于港珠澳大桥在这世界上的大团结作用。
每次吃蒜蓉粉丝类的菜,例如“蒜蓉粉丝蒸扇贝”、“蒜蓉粉丝蒸生蚝”,又或者“蒜蓉粉丝娃娃菜”;凡是在食谱APP搜索栏中打入“蒜蓉粉丝”四个前缀后,显示的所有菜品,我都喜欢。所以此篇题目直接用了这四个前缀,后面配上什么食材,都是心照不宣,还不如只说这前面的。那么开篇说“我爱吃蒜蓉粉丝蒸扇贝”这句话,可真是验证了男人的满嘴谎话,不靠谱!都是嘴甜哄哄罢了。
按理说“蒜蓉粉丝”用途这么广泛,像个社交名媛一样,跟谁都能笑开了花,理应是个配菜。但我却爱她爱的欲罢不能,每次点单都要有她的名字,以至于朋友都说,下次你直接点一盘“蒜蓉粉丝”好了,我连声答:“真的可以这么做吗”?!看来我对她是动了真情,日日思念,总离不开,总缠着人家。但这样怕是会有感情懈怠期,吃腻了,好比说我减脂期的时候天天啃鸡胸,最后在超市看见生鸡胸都隐隐作呕,发誓再也不要看到。可我偏偏对“蒜蓉粉丝”没有,喜欢一个就永远不会腻,我拍着胸脯说,这是真爱,我爱蒜蓉,我爱粉丝。
又提到胸脯,恶心!
总觉得,应当有个主次之分,例如一段感情谁更爱谁一点。但如今却明白,真不要试图搞清楚这些,因为总在变;今天她的裙子好看,我就爱她多一点,明天我做的饭好吃,我对她的爱就被比了下去。最终得出结论,我们互相爱着对方,皆大欢喜!
此刻我变成了一个喧宾夺主的人,例如爱上了灰姑娘般,还爱的欲罢不能,甚至要动笔为她正名,要让她在我的导演下做主角。但别人看了肯定不懂,我要吃的是扇贝,是龙虾和娃娃菜,蒜蓉粉丝统统要丢掉才好,还嫌她占了份量,并且暗自搓手说:“这个老板不地道,放了这么多粉丝,肉少得可怜”!但我是不在乎的,有的人即使所有人讨厌,也会找到真爱,一个道理啊。去爱你们的大众情人儿吧,我在此孤芳自赏。
也许真有人为了吃那几滴“三合油”而奔波到菜馆,郑重其事的大摆碗筷,就像前些日子看《邪不压正》里面那个为了吃醋而包饺子的蓝大爷。所以这主次之分,也全是个人所见;我偏偏认为这海鲜是为了衬托粉丝,让这团淀粉有了点儿海水味儿而存在。可能你看到我在那儿大口咀嚼粉丝,会觉得这是个傻叉呢。可我还要执拗的打出内心OS:嗯,真不错,蒜蓉在炸的糊点就更有味儿了!
如果有哪家黑心店喜欢多放粉丝,请一定要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