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决定成为自由职业者?
查看话题 >个人品牌最强变现通道

今天是我在我的社群会员期限到期的最后一天
已经用这个会员系统满一年了
►导语
今天是我们使用社群系统满一年的日子,想到这个,所以用今天的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这一年,这个社群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做社群的给别人带来了什么价值。
讲一个故事:
2010年10月4日,普普通通的一天,美国最大的服装品牌GAP宣布换标。以替代使用了超过20年的旧版蓝底白字logo。


没想到短短几分钟之后,GAP就沦陷了。GAP用户讨厌新标,他们认为新标俗气,没风格,没个性,看起来像IT公司而非服装公司。
于是GAP的粉丝们开始到各大社交媒体表达对新标的不满,他们把著名品牌标识修改成GAP新标的样子开嘲讽,他们甚至还恶搞了一个logo生成器,输入任意字母都能生成GAP新标风格的logo。

短短七天之后,GAP就在用户的压力下缴械投降,宣布放弃新标,用回原有标识。
这个史上最短命的新标导致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公关灾难。GAP更换了品牌部负责人,更换了广告代理商,任命了公司史上首位CMO首席营销官。
这时候问题来了,品牌是属于公司的还是属于用户的 ?很明显,在这个例子中,用户主导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如果换到个人的立场上,个人品牌是属于你的,还是属于用户的?作为一个品牌咨询师,在帮助几十个企业建立起他们的品牌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打造品牌,其实就是一个与消费者合作的过程。企业就是在与消费者进行价值共享、内容共鸣、传播共振、组织共生的道路上,与用户形成了一个共同体,从而完成了品牌的构建。
江小白用瓶身文案颠覆了传统酒业还停留在讲历史悠久、纯粮发酵、窖藏工艺的过去,建立起了一个人格化品牌。雷军说米粉本身就是小米品牌的一部分。无论是版权,曲数都不敌QQ音乐的网易云音乐,用UGC内容牢牢留住了用户的时间,听歌看评论已经是新的娱乐方式。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有效建立品牌的最短路径。
我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和成果,告诉你,就是社群。
从这个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开始,无论这个公众号之前是叁疯还是斜杠,无论我们之前做过多少的品牌,我们始终用社群贯穿始终。

去年5月,我开设了付费社群——斜杠青年社群,邀请我身边的老师和前辈分享他们的斜杠经验,以及我多年来品牌建设过程中掌握的营销工具、技巧和实操经验,并以每月多场线下活动的频率开展,竟然吸引了5000多名小伙伴付费加入,带来了50多万的收入,一举超越我多年以来的工资收入。(没错,自己开公司,很多的时候是给员工打工)
很多人说是因为知识付费这阵大风,其实是在创造焦虑,并没有产生价值,而我不仅是一个社群发起人,还是很多社群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远超入群费的收益。我发现那些声称创造焦虑的人,焦虑的原因是他们并不行动,虽然晓得了很多道理,浅尝辄止后就放弃了。
而且这些愿意付费加入社群的朋友,往往已经养成了付费的意识,也会习惯于为其他产品付费。所以你如果要获取高质量的用户,为何不考虑优先去付费社群中获取呢?
数据显示,在公众号变现的方式中,广告收入是打赏收入的20倍,而付费社群是广告收入的20倍,也就是付费社群是打赏收入的400倍。
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一点,社群不仅是与用户建立合作关系最短最有效的路径,而且还是变现能力最强的方式。现在找我做品牌咨询的商家或个人,我不会上来就是品牌调研,安排设计VI,品牌logo,而是建议,强烈建议组建一个社群来获得铁杆用户。
从小有名气,到行业大咖
王蒙是一位热爱设计的资深设计师,工作了7年下来,积累了非常多的设计作品。过去的几年里,他把自己的作品,发到了设计师聚集的网站「站酷」上。
由于作品出众,有很多新人和同行都对他称赞有加,留言点赞表示认可,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粉丝。 粉丝多了之后,加满了他的 5000 人微信号,每天都有很多人向他咨询提问。
王蒙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也会抽空认真回答粉丝的问题,但慢慢发现问题太多、重复性很高,让他开始越来越吃力。沟通中也有很多粉丝,说希望能够介绍一些好的设计网站或者能分享一些不错的设计案例,更有粉丝总是发自己的简历和作品过来,希望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用微信或者群在工作之余处理这些问题,对一个可能经常需要加班的设计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意中他发现了一个付费社群工具「小密圈」(现改名知识星球),能够非常高效地筛选人群、沉淀内容、收费提现、成员交互,在冗余信息干扰很少的情况下,居然还能有非常高的信息促达率。
于是,他做了一个设计人一起学习的付费社群,目前已经有超过 2000 多付费用户,分享他的工作心得和设计作品,回答社群成员的问题,甚至还帮着对接工作机会。 工作很忙业余时间少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疏于管理社群,他善于识人用人找了 20 位社群的管理员,分工协作管理社群,也很大方地分享获得的利益。 基于此他每天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把整个社群做得井井有条。 一开始只是想用个更高效的工具管理粉丝,结果这部分收入居然超过自己的本职工作。
更重要的是,在开了这个社群之后,把过去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知名互联网公司设计总监人脉整合了起来,进入他的社群做嘉宾,帮他一起回答问题,共同构建了一个行业里的顶级人脉、知识生态。
借此他也从 UI 界的一个小 KOL,变成了大设计界的知名大 V。
那对于其他没有个人品牌和初始流量的人来说,也能成功做出一个付费社群吗?
有个叫「加油丫头」的女生,在怀孕到生孩子前后,建了一个分享自己考 CPA 经验的星球,用微信群和朋友圈推广了一段时间后,吸引了一批用户,陪伴了她生孩子与带孩子的生活。 这个星球叫「 CPA 星球」,目前已经有超过 3000 人,总共产生 10197 条主题,到现在都还是相当活跃。
还有一位宝妈叫黄真,一直是在家带娃的全职主妇,脱离职场很多年比较焦虑,但她发现可以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出来后,开通了一个育儿的社群。 没有什么资源推广,也就是发朋友圈和群,没想到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现在有 840 人,赚了钱也陪了宝宝,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了这些人陪伴,她一点都不焦虑了。 有一位热爱做早餐的帅小伙陈厚,他建立了一个星球,分享自己的一些职场、学习心得,人数不算太多,只有 770+ 人,从星球收入上来看,并不算太多。
不过意外的是,通过认真经营社群和真诚分享心得,和社群里的小伙伴建立了深度链接,在刚建立社群的一个多月里,通过这个社群小伙伴,额外赚了 30 万元的理财收入,把工作、成长、人脉、收入这几件事,通过一个社群实现了乘法叠加效应。
其实,在付费社群的这个风口下,不需要你很牛逼了才来做社群,而是做社群的过程中,你会变得很牛逼,玩转社群才能更好的玩转斜杠。
社群很难做?没有资源推广难?管理维持很难?持续更新很困难?
这里有一份全运营指南了解下

#特别福利 从0到1打造自己的付费社群,全盘笔记资料,统统送给有缘人。
扫码回复关键词 : 社群
>>>马上 Get>>>

-
179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14: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