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爱中国菜

身在国内的我们觉得最不可思议且最不能接受的食物之一,大概就是国外中餐。
初到国外,唐人街是一道最诡异的风景。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夸张翘起的房檐角,霓虹招牌上尽是闻所未闻的菜:李鸿章炒杂碎、左宗棠鸡、宫保面条、云吞汤……端出来的料理长相口味和他们的名字一样奇怪——就这玩意儿,也配叫中餐?

但神奇的是,如果你在国外呆久了,就会发现,这些诡异的中餐终究成为了那些漂泊异乡的国人灵魂的唯一(注意:是唯一,不是之一!)救赎。哪怕那些菜长得再奇怪,哪怕它们其实并不来自中国,你总是会不由自主并充满感激地走进去。
我想,这就是唐人街的魅力——不管在哪里,统治全世界人民胃和心的,总是中餐馆。那些外国中餐,总有有趣的故事,总是奇妙的风景。

比如旅居美国的张爱玲与她的葱油饼。
1991年,张爱玲读了汪曾祺写的小说《八千岁》,忽然恍然大悟战时吃的“炒”炉饼其实是“草”炉饼,那种“干敷敷地吃不出什么来”的草炉饼,也引起她那么多的感慨。
为此她写出了《谈吃与画饼充饥》,一看便是真正的画饼充饥。她疯了似的想念上海的美食,甚至跑到唐人街买华人做的葱油饼,这是她和姑姑从前最喜欢吃的早饭。

“捡垃圾”的女记者翻到张爱玲的垃圾里:
几只印了店招的纸袋子。有一种刘记葱油饼标明了使用蔬菜油(素油)加葱花,橙色油渍透的纸片,用黑钢笔治水写了葱油饼,一块九毛五,是老乡的招呼,两张饼盛在一只浅黄保丽龙托盘,她现在一定已经强迫自己戒食绿豆糯糍,南枣核桃糕......改吃一点儿葱油饼,极端的柔艳更形柔艳,在最后一点吃的自由上,极勉力与自己的牙齿妥协,真正的委曲求全。
前几年,我去洛杉矶时,在唐人街仍买到一张“刘记”葱油饼,不知道是不是张爱玲三十年前吃的那张,反正不好吃,葱干干的,油也并不香,但我还是对这张饼充满柔情,因为它曾经宽慰过我所喜爱的作家的乡愁。

再比如,流行到美国的第一道中国菜——李鸿章炒杂碎。

一种广为流传的传说是,1896年,安徽人李鸿章出使美国,宴请美国官员,宴席中便有烧杂烩。美国人吃得赞不绝口,便问菜名,不内行的翻译误作“杂碎”。这件事传扬开去,美国人居然把“李鸿章杂碎”做成了一道菜!

1903年,梁启超在美国游历时,保皇会的“李鸿章炒肉”只是一个开端,他后来发现仅仅在纽约,就有三四百家杂碎馆,全美华人以杂碎馆为生者超过三千人!梁启超忍不住吐槽道 :

谁让你们老请人家吃 “炒杂碎”,肯定吃腻了。
但梁启超不知道,之所以以杂碎馆子为生,其实是因为没有办法。
因为第一代华人的移民史,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惨”。面对严重的种族歧视,要活下去,只有三个选项:回中国、洗衣工、厨师。被迫迁移到偏远县市的华人为了尽可能多地招揽白人顾客,迅速融入美国社会,难得有一道“炒杂碎”能够打动洋人的味蕾,不做,复如何?

然而,再怎么好吃的菜,叫你吃上100年,也总有腻烦的时候。就在“炒杂碎”“菜老珠黄”的时候,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餐在美国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中餐馆门口又排起了长队,人们也想尝尝周恩来为尼克松准备的国宴。

中餐复兴,最先是从纽约开始的。1971年,著名的中餐经营者唐迈克在纽约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顺利宫(Shun Lee Palace),当时担任主厨的T.T.王(T. T. Wang) 被派到台湾学习。在台湾,他吃到了大厨彭长贵做的“左宗棠鸡”。

王大厨吃完这顿,念念不忘,于是,他把原来咸辣味的左宗棠鸡进行改良,变成更符合美国人口味的甜,一时掀起风潮,堪称当时的“网红鸡料理”。借着华人同乡会的神奇力量,左宗棠鸡很快就在不同的中餐馆出现了上百个版本。

在一家斯普林菲尔德的中餐馆,主厨梁大卫创造性地加入了腰果,做成了与之类似的“腰果鸡丁”,甚至还引起了麦当劳的注意,希望能够拿到配方。而在合作谈崩的第二年,麦当劳叔叔就推出了“炸鸡块”……
有意思的是,1973年,远居台湾的彭长贵听闻左宗棠鸡在美国成了“当红炸子鸡”,气得直跳脚。他马上打包行囊,登上了飞往纽约的飞机,决心要给那些偷师之辈一点颜色,顺便让美国人尝尝真正的左宗棠鸡。可是,彭长贵的左宗棠鸡“完全是湖南口味的——酸辣咸的重口味”,而美国人的味觉已经习惯了唐人街中餐厅端出的加点醋搁点糖的美版左宗棠鸡。最终,彭长贵铩羽而归。
这些一个个有趣的外国中餐故事,都被记录在《Lucky Peach福桃》中文版第四辑“唐人街”里。


这一辑里,大卫·张和他的团队,带着敬意开始了对中餐的探寻。

他们去了世界各地数十家中餐厅,结果发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中式炒面”,这些炒面的形状、配料完全不同,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中餐厅的必备菜,这在全世界兴起了一股炒面狂热!

流行在纽约的典型中国外卖“炸蟹角”,里面放满了奶酪干酪、人造蟹肉,蘸着甜面酱吃,在美国人群当中是相当有人气的社交食物,然而却没有一个中国人听过!

他们发现中国人参在国外也和国内一样让所有人痴迷不已,但是,老外们最爱的是直接嚼着吃——据说效果远胜于可乐咖啡,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在这本书里,你还会发现,老外们为了吃到心爱的中餐,开了多少奇特的脑洞:
北京烤鸭在他们看来和感恩节火鸡一样地位神圣(没错,它被称为中式火鸡!),鸭架会被看作是皇冠一般的存在,对死去鸭子的最高礼赞则是加入豆瓣菜和海鲜酱!

各种烤鸭酱、酱油和芥末酱相继被装进塑料小包,不管它们是用来蘸什么吃,都会被认为是中餐厅的标配,继而发展成中餐外卖的必备icon:

而在哪里都会被认为是吃货福音的港式点心,由于花样过于繁多,是蒸是炸,用碗还是盘子,筷子还是勺子,每个问题都引起了严肃而热烈的大讨论:

不仅仅是中餐,连中餐厅的服务员都让人觉得惊叹不已:
他们随心所欲地潜伏在餐厅任意地方,对烹饪和食物的了解远远超过你:如果你不会点菜,他则会帮你全部搞定;上菜了,他会走上前来,干脆地舀粥或汤,切开鸭肉,剔去鱼骨,切好鱼片,整个过程麻利迅速——大概掌握上述技术的西方服务生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这些统领世界的中餐,不仅在我们国人眼里看起来不可思议,在外国人眼里,它们一样有趣。现在,就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一起翻开这本书来看一看了!
各位久等,《福桃04:唐人街》终于上市啦!

别犹豫,赶紧翻开它进入魔幻的唐人街世界吧!
新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均有销售哦~
京东:https://item.jd.com/12373176.html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5301421.html
没看的朋友记得去首页点个“想读”,看了的朋友记得写书评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1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