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这门技术活
查看话题 >洗碗记
夏天洗碗是个体力活,洗着洗着热气弥漫上身,等洗完已经汗湿腋下了,此时如果窗外吹进了一阵温热的风,就是对洗碗者的救赎。
曾经二人世界的时候,我烧菜,丈夫洗碗,分工明确,烧菜是一场创作,从买菜到择菜,最后掐准时间烧菜出锅;洗碗是一场归纳,洗的不仅仅是碗,还有把剩余的蔬菜倒掉,想留下的荤菜保鲜,煤气灶擦干净,洗净的碗碟放入消毒柜,擦干台面上水渍……
而今我已卸下烧菜的重任,只参与洗碗工程。
如果说把小菜都吃光是对烧菜者的尊重,那么把碗放到水槽边是对洗碗者的尊重,把餐桌上的虾壳鱼骨清理掉也是一种礼仪。日剧里有时看到孩子和父母在餐桌前的谈话进行不下去了,愤而起身说,我吃饱了,一边离席,一边带走自己用过的餐具放到水槽。当然,吃完饭起身拍拍屁股走人的那种也不是没有。 对了,虾壳鱼骨这些扔在哪里呢?我观察发现,有些家庭喜欢放一次性餐布,吃完直接挪走餐布清空,我家喜欢放的是广告纸,A4大小,俗称吐骨头的纸,有次女儿关照我爸“如果外公出去旅行的话,记得带,钞票、支付宝和吐骨头的纸。”可见吐骨头的纸在我家的重要性。
STEP1归位
洗碗前先扫视一遍餐桌和厨房,确保所有需要洗的碗都放在台面上,有时洗完发现角落还剩下一只碗,心情是懊丧的。大碗归大碗,小碗归小碗,叠起放置,避免洗的时候东边飞来一只,西边飞来一只,像表演杂耍的人那样滑稽。
如果碗里有剩菜或酱料的话,提前用自来水冲走,这道理有点像卸妆,先用洗面奶洗去表面污垢,而真正洗碗的过程和卸妆一样,是以油卸油的过程。
STEP2工具

洗碗布很重要,说来惭愧,我家最早是拿抹布洗碗的,擦桌子和洗碗用的是同一块抹布。我妈在做家务时常有天马行空的概念,比如用电饭煲的锅子充当洗碗的面盆,用晾衣服的丫叉头充当搓洗床单的工具,用煮菜的锅子充当消毒毛巾的容器等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接手洗碗工程后,果断买了洗碗布,并且热衷于在旅行时购买洗碗布作为手信送出。洗碗布分为两面,质地粗硬的一面洗疑难杂症,柔软的一面洗碗。
洗碗手套也很重要,准确地说,是手套大小很重要,超市里常见M/L号的橡胶手套,而我的手长得小,适合用S或者XS号,带偏大的手套洗起碗来很不利索,有时抓碗会打滑。后来在某宝找到了适合的尺寸,干起活来得心应手。
我妈洗碗用的是白猫洗洁精,我喜欢用一种日本的洗碗液,滴上两三滴,静置一会就能洗净餐具,撇开洁净力不说,后者在香味上更治愈,让我在热烘烘的洗碗过程中经历了一场SPA。

厨房湿纸巾和干纸巾用来清洗不同地方,湿纸巾擦净餐桌上和煤气灶上的油污,干纸巾吸掉水槽旁溢出的水分,如果洗碗后台面上有湿哒哒的地方,晚上很容易招来蟑螂。
STEP3洗碗
洗碗必须用热水,这是坐月子时月嫂告诉我的,我妈从前洗碗都是用冷水,弄堂生活留下的习惯,那时石库门灶披间的水龙头只能放冷水。至今我妈舍不得开热水洗碗,觉得浪费,她的洗法是把每一只碗放在冷水下冲湿,擦点白猫,再用冷水冲干净,就和洗手的过程一样,接着用电水壶烧一壶开水,把碗泡一泡,了事。
我也观察过丈夫洗碗的过程,他的洗法来自我公公,把碗放在水槽里,然后水放满,一只只洗。丈夫洗碗的习惯是先洗盛饭的碗,再洗盛菜的碗,因为饭碗里基本没什么油腻,而菜碗中留下了浓油赤酱,如果反过来操作,会让水槽中过早出现油污,造成二次污染。我自己在洗碗的时候并没有吸取丈夫的经验,比较随性,从离手最近的那只开始洗。
我家的水槽有点大,如果用水槽洗碗的话,需要放许多热水,改良后的洗法是:将一只面盆作为容器洗碗。
首先,打开水龙头的热水模式,一边冲洗每只碗碟,一边等热水放满面盆,注意在水放到面盆一半位置时倒入洗碗液,让旋转的水流把泡沫带出,当碗碟堆积如山时,记得冲洗速度要快,避免碗还没放完,水已经满了的情况发生,当水从盆中溢出,洗碗液的浓度也就稀释了。
身为一个洗碗职人,懂得精准地把控时间,当所有的碗浸入水中时,立刻把水龙头调转方向,转向另一个水槽冲洗,我家厨房是双水槽模式,一大一小,大的放面盆洗碗,小的水槽用来沥干碗筷,有时我妈也在小水槽里择菜什么的,会有菜叶子落在凹槽里,需要冲洗干净。

利用这段时间让洗碗液充分浸泡碗碟,看官方说明需要浸泡8分钟左右,我等不了那么久,大约几分钟吧,基本上也能浸泡干净了,把泡过的碗一只只捞出,放在台面上,准备第二遍的热水冲洗,此时把水龙头再度切换到大水槽,嗯,想来,就和泡日式温泉一样,先冲,再泡,最后再冲一遍,了事。
曾经读过一本田川的《东京记》,里面提到他在银座东急饭店打工的时候做过洗碗工,一群洗碗工的分工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盘手”,就是在洗碗流水线上,即时分派碗碟的那一个,就是一群人中的“脑子”,自己接手洗碗工程之后,明白了“脑子”很重要。
STEP4沥干
瑞典有套知名的绘本叫《聪明的小海狸》,主人公是大小两支海狸,有一幕他们搭档洗碗,一个负责洗,一个负责把碗擦干,我很喜欢这一幕,如果有时间的话,比起沥干,这样的擦干或许更有效,不会留下水渍。

现实生活中,我选择沥干碗筷。在小水槽上有个塑料沥干架,先倒置小碗,再叠加大碗,这个原理和俄罗斯套娃一样,为水槽节省空间,从容地放入更多碗筷。把它们取出放入消毒柜时,由大及小,井然有序,不会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这些都是丈夫教会我的技巧,他是我洗碗时的“脑子” 。
洗碗这件事,表达了对烧菜者的感谢,也对厨房进行了收纳,还获得了一段独处时光,白天我坐着打字,晚上我站着洗碗,那个时候家人在客厅里聊天,我背对他们,洗洗碗想想心事,多年以后女儿记忆里也许会留下“妈妈洗碗的背影”,这就是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