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杂记·课程篇:我和小提琴还有她们
我很庆幸自己在大学期间重拾了小提琴。
📚Part1
我从六岁开始学琴,但一直都没有好好学过。小的时候,我跟着家乡唯一的一位小提琴老师学琴,上课地点就在他家,每周二晚上上一次一对一的小课,每周六上午上一次集体的大课。那位老师比较随性,教得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们拉、他听。有时候,他会边吃饭边听,然后隔一段时间就从餐厅里发出一声“优秀”,“良好”;还有的时候,他会在一旁打太极,身体随着歌曲的变化摆出不同的姿势;如果兴致来了,他也会拿起琴和我们一起演奏……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琴技进步得相当缓慢,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自己也逃不了干系。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考虑过将小提琴作为自己谋生、甚至是考试加分的工具,对于拉琴这件事情也没有过多的兴趣和喜爱,所以一直怀着得过且过的心情学习,平时也不愿多加练习,能偷懒就偷懒。我想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么多年,完全是出于一种习惯。
不过小提琴也让我有所收获。
最直观的收获就是有了“加分项”。虽然我拉得一般,但在一所学校里会乐器的同学毕竟只占少数,所以我还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光点。初中的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乐团,并相当幸运地混到了第二小提琴的首席,而在集体的演奏中,整体的和谐使我屡屡产生“自己也拉得不错”的错觉。那个时候,乐团在周一周二的下午都要训练,还有一定的演出和比赛机会,这使我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我觉得成为一个有序又有趣的团体中的一份子,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除此之外,小提琴也让我交到了不少朋友。
艿芋、赖和我是初中同学,来自同一个小县城的我们都是乐团里的小提琴手,所以我们“厚脸皮”地给我们仨取了一个组合名——“提琴三剑客”。初中的时候,我们在同一个小提琴老师那里学琴,我们仨的妈妈就在周末的时候轮流来杭,照顾我们,送我们去学琴。我们就这样一块儿吃遍了学校周围的土菜馆、韩国料理、沙县小吃,也看了不少宾馆电视里可以点播的偶像剧、鬼片。
📚Part2
当时赖是我们当中拉得最好的,而且水平比我和艿芋高出一截,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她也是我们当中最用功的。我妈以前就经常用赖的事迹来督促我练琴:“人家周末都练五六个小时。”
我觉得赖是真的喜欢拉琴,天赋加上努力使得她成为了可以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人。后来我们当时共同的小提琴老师也说赖是她所有学生中拉得最好的。当然,赖的小提琴特长也成了她学业上的助推器,初升高的时候,她就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杭州最好的高中。
不过赖的志向并不局限于此,本可以把小提琴“当饭吃”的她却想走读书的路,因此她在学习上也很努力。高考的时候,赖考得不差,可离她心仪的大学还差了一点,所以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而高复的结果也不算理想,好在她早就放平了心态,准备研究生的时候再出国,一边读书,一边拉琴。
其实在我看来,赖虽然一直都很严格地对待自己,但她在生活中却又是另一副模样。从小到大,她都留着一头比不少男孩子还要短的短发,再加上清秀的五官,这使得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满满的少年气。不仅如此,她平时的穿着也相当男性化,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在演出的时候见她穿过裙子。和我与艿芋待在一起的时候,赖也总是大大咧咧的,喜欢说些没心没肺的话,喜欢放声哈哈大笑。此外,赖的性格也很酷,当我还处于上个厕所也要找人同行的阶段时,她就已经习惯独来独往了。
现在的赖还拉着小提琴,偶尔也会去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比赛,她总说自己在上台前会特别紧张,但真正拉的时候,两眼一闭也就过去了。
真想再听赖拉一次琴,真想她的未来都顺顺利利的。
📚Part3
我和艿芋熟得更早些,在小升初的暑假,我俩就一块儿去丽水学琴(当然这个老师还是赖推荐的),每周一次。
艿芋的个子很高,性格很好,在她身边我总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初中的时候,我俩虽不在一个班,但都会一块儿吃晚饭。艿芋吃饭的速度很快,每次都是她早早地吃完,然后一边看着我东挑西捡,一边听我谈天说地,实在忍不了的时候才会开玩笑似地说句:“你能不能吃快点。”
周末不练琴的时候,我也基本上和艿芋待在一块儿,因此,我和她班上的大部分女同学都打过照面,有几个甚至关系还不错。此外,托她的福,我还认识了自己的初恋。初中阶段是我迅速长胖的阶段,而我总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艿芋——毕竟我在和她一块儿吃夜宵的时候,她从来没有阻止过我。
我和艿芋的高中是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校区读的,因此每年开运动会的时候就是我俩“团聚”的时候。每次集合后,我就会混进他们班,蹭她的零食,看她比赛。中长跑是艿芋的强项,从小学开始,她就一直是400米、800米跑的王者,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她总能拿到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每次看到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我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你们看看,这是我朋友!
不过最后,艿芋是我们“提琴三剑客”中唯一一个走上音乐这条路的。上大学后,她就开始带学生,接商演,并且明目张胆地变得越来越美。每次看到她发在朋友圈中的演出照,我妈都会不服气地对我说:“下次我也要把你拍得这么好看。”
📚Part4
比起她俩,我和小提琴的缘分确实浅了许多。
高二那年,我和三个艺术特长生分到了同一寝室,其中有俩是拉小提琴的,还有一个是从小提琴转中提琴的。看到这样的配置,我就彻底失去了在寝室练琴的自信,再加上学习的压力,自然而然地,我就放弃了小提琴。
进大学后,我也一直没有重新开始学琴的想法,直到有一次我听胖春说,她的室友在学小提琴。
“学多久了?”我问。
“进大学才学的。”
后来,我鬼使神差地和胖春去了她的寝室,恰巧她的室友正在练琴,我便鼓起勇气上前询问:“我能借你的琴拉一下吗?”
她欣然同意,我便接过小提琴开始回忆运弓的姿势,手指按压的位置,五线谱上的音符……拉了几曲后,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要不是还有理智控制着自己,我真想一直这样拉下去。
回到自己寝室后,没过多久,我就在微信上收到了胖春发给我的视频——没想到她居然把我拉琴的模样记录了下来。随后我便把视频转发给了爸妈,并对他们说,我想重新学琴了。
在胖春室友的介绍下,我没花多大功夫就找到了一家琴行,并认识了我人生中的第四位小提琴老师。
就这样,在2017年的夏天,我重新开始拉小提琴了。
虽然一年过去了,我的琴技只能说勉强恢复到了高二时的水平,但小提琴就像我过去生活中的一位旧友,从已经逝去的时光中来到我的身边,将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连接了起来,并继续成为我目前甚至将来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很微妙,也很美妙。
虽然现在的我有时也会偷懒,也会在迟迟拉不好一首曲子的时候感到灰心丧气,但“会拉小提琴”仍是让我觉得自己有些特别的理由。而且这样一来,“提琴三剑客”这个名字也就不再是“名存实亡”的了。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将不再拉琴,但我会努力让这位老朋友离开得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