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广州,《拐人2》放映会所思所感(附片源)
其实,我挺希望可以在《拐人》系列的取景地——顺德组织一场放映会。
眼看7月份也快到尾声。一个月下来,不论工作、生活还是电影都是处于匆匆忙忙的状态。月头的时候,多得导筒相助,《拐人2》携《一个人的字幕》以及《斯地潜行:番禺会江篇》跟上海的影迷见面;月尾的时候,又多得D纪录赏面,《拐人2》、《一个人的字幕》以及《荒野求生第二季(剧场版)》也跟广州的影迷见面。如此密集地对展示自己的映像作品,我也是头一回。加之与观众的交流,我想到了很多,也觉得十分奇妙。
上海“导筒现场”的放映,因为我无法亲临现场,于是组织方进行了第一次观众与导演通过网络连线进行交流的尝试。对于我来说,这既紧张又新奇,也不让我不禁想起足立正生在网络连线的画面中从容地品酒的画面。有几位上海观众还希望我能够去上海拍一部《斯地潜行:上海篇》。也有观众对我的个人生活产生好奇心。这都是意料之外。或许,在我那些让人感到单调的作品中,我真是一个生活单调乏味的人吧。其实,现实中我的生活也是那么的宅和单调。

至于广州D纪录放映,由于主场缘故,于是我就来到了现场。本以为来的观众不会太多(因为曾经好几场作品放映会都门可罗雀,我难免形成了“广州魔咒”的阴影)。但是在临开场的10分钟,还是有不少观众到场。直到放映结束之后,D纪录的工作人员笑着跟我说“这场放映会挺成功的”。这时,我才放下心头大石,算是交足功课(结果因为与观众相谈甚欢,忘记推销DVD)。再者,《荒野求生第二季(剧场版)》放映的时候,全场的笑声此起彼伏,感觉真奇妙。这种“剧场版”再剪辑的操作,真让我想起松尾、平野胜之等人为UPLINK放映所度身定做的视频版本呢。

对于我自己新的作品《拐人2:公有领域》的评价,说实话也是一般。不论是网络连线Q&A还是现场Q&A里,我似乎对观众所提及的问题都无法进行很深入的探讨,或许让他们有所失望吧。在听取问题的时候,我不禁在想:“为什么自己的交流能力越来越差。没有了以前那种争分夺秒地去表达自己观点的冲动?”但既然放映会都已经过去了,再去辩驳什么也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比较有意思的一幕发生在广州D纪录放映会结束之后。我走到观众席后面跟有一年多没有见面的滑动门负责人闲聊起来。结果一回过头,发现好些热情的观众聚集到我这边,跟我聊起《拐人》系列、电影的定义、记忆、审查、广东地缘、顺德等话题。其中还有一位顺德老乡,在放映会Q&A的过程中,手持4K摄影机拍台前的我,在闲聊的时候也将摄影机对准了我。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自己在做独立电影。也有一位来自北方的小哥对《拐人2》的结构组成、传闻相当感兴趣,跟我交流起老家的怪谈……感觉观众们想法都让我颇受启发,而且真的要感叹一句“更年轻真好”。

上海和广州的观众都问及到我作品算不算是“电影”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是不是“电影”也是没有所谓。它在创作时可以是“自主映画”;它在线下可以是一份音像制品,可以是一场放映会;它在电脑里可以是一个映像,可以是一个视频文件;它在线上可以是一个UGC(用户原创内容)。其实真没有拘泥于一个标签或者名词之上。对于观众乃至网友的评价,我还是觉得如果遇到好评,我庆幸自己的作品能跟你结缘;如果遇到差评,我也无须去辩驳,即使自己的作品无法跟你结缘,或者在电影的其他方面(其他片源分享、更让你满意的作品)或许又会遇上;如果遇到人身攻击,拉黑就得了。

在差不多离开D纪录放映场地的时候,一位观众问我以后在创作上有什么计划。我突然想起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一位豆瓣网友曾对我断言“创作生涯不会长久”。掐指一算,从2008年开始爱上电影,如今已经第10个年头。围绕电影的方方面面,我都努力地做过尝试。我对于影视圈子也没有太多幻想(毕竟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说,创作映像作品会不会像字幕翻译那样戛然而止呢?顺其自然就好了。通达电影并不是一场考试,随心所欲就好。未来还是得沉下心来多多积累,多多探索。或许在下一个迷影的10年里会有更多有趣的东西等待着我去体验吧。
在此再次感谢导筒、D纪录、亲临放映会现场的所有沪穗两地观众。
写于2018年7月22日周日下午
《拐人2:公有领域》片源:https://pan.baidu.com/s/160NtYDArEdEOw3tOJkjqwA
百度网盘密码: wdtk
上述链接包括英文广东话双字幕版:

英文普通话双字幕版:

注:本片源导演自行授权发布。欢迎转载(需保持视频原样)、二次创作、刻录光盘存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