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杠精
查看话题 >杠精叔本华怼罗素
喜欢哲学,也喜欢个别哲学家。
灿若星河的哲学家中,我对叔本华和罗素印象深刻,前者思想深邃,脾气不小,像个杠精,后者三观正得令人发指。
如果有机会,想拍一部电影,伪纪录片风格,让这俩老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针锋相怼。名字嘛,不妨就叫《杠精叔本华怼罗素》。
拍电影事宜,八字还没一撇,可以先写写脚本,以下内容,是通过我对这二人的了解,虚构的一番对话。
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去世。大师所以是大师,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独特而鲜明的观点,于是悖论出现:他因此很难不带偏见地评判其他人。同为大师,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就对叔本华极尽嘲讽。倘若有一天,二人在天堂偶遇,罗素还能否保持他的尖酸刻薄?书本里无法反击的叔本华,又将如何应对?
罗素比叔本华,出生晚了大约一百年。这对儿哲学大牛,对后世影响巨大。他们差异明显:叔本华是哲学家中唯一的悲观主义者,罗素则写过一本畅销书《快乐哲学》。三观迥异的两位先贤,生前无缘得见,死后却在天堂相逢,一场尬聊不可避免。


第一场:声名 妒忌 保守主义
罗素:大家好,我是罗素。三种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叔本华:老掉牙的论调,到哪儿都这一套。
罗素:我怎么闻到一丝酸葡萄的气味?
叔本华:我不是酸葡萄,我是真心看不上你,别说你,黑格尔我都不放在眼里。我写过一封公开信,致全欧洲的哲学家--如果你们认为黑格尔这种一无是处、厚颜无耻的江湖郎中是造诣非凡的思想家,那么,请不要读我的书。
罗素:你跟黑格尔的事,我是知道的。你在柏林大学做讲师,故意跟黑格尔同一个钟点授课,黑格尔的教室人山人海,你的教室门可罗雀,最后没办法,只好卷铺盖走人。
叔本华:世无英雄,竖子成名。比起黑格尔,你更风光,祖父是维多利亚时代名臣,两度出任首相。你则是那个时代最高段位的公知,为倡导和平,给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等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写了无数封信,堪称世界级帝王师,出尽风头!但具体到哲学,我并不觉得你有多了不起。
罗素:说到哲学造诣,我是佩服你的,二十多岁就写出《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影响深远。不过,听说当时卖的不是很好?
叔本华:呵呵。一开始,我的出版商都是赔钱的。这样一部煌煌巨著问世,没有码堆,没有炒作,只有一篇不痛不痒的书评,根本没卖出几本。而我呢,只得到十本赠书,没有一毛钱版税。
罗素:别激动,都是旧黄历了。到晚年,你不是凭那本《补遗类文集》一炮而红了吗?
叔本华:提起这事我就火大。出版《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出版商曾劝我改个更吸睛的书名,我严词拒绝。到了晚年,出版《补遗类文集》,我也学乖了,从我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只言片语,以“实用智慧格言”“生活的智慧”“忠告与箴言”等大众化的书名出版,火的一塌糊涂。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却因贩卖鸡汤走红,你能体会我的感受吗?我的底色是悲凉!
罗素:这我得感谢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很早就写了《幸福之路》《婚姻与道德》《快乐哲学》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即便在《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智慧》这类哲学著作中,我也尽量用幽默和通俗的笔调,市场反响大好,年年加印,本本畅销。
叔本华:哼。可惜你那位得意弟子,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
罗素:你是说维特根斯坦?

叔本华:当然!他真该跟你学学哗众取宠的能力。这位小朋友的东西思想性一般,语言更是晦涩,却收获了过高的声名。没办法,世人就是如此,把语言的晦涩,误认为思想的高深。
罗素:我这位弟子的声名,可比不上你那位后继者。
叔本华:尼采吗?那倒是,他的名气秒杀大半个哲学圈。
罗素:可惜,在我们保守主义者眼中,未必都是好影响。你对生命意志的看法,是消极和悲观的,到了尼采手里,却成了毁灭上帝的锤子,以及抵达超人彼岸的船票。你的哲学来源有三个,柏拉图、康德和印度的奥义书;尼采却说上帝已死,要一切价值重估。不管尼采本意如何,这种激进理念,确实为独裁者提供了口实,希特勒曾公开声称自己是尼采信徒,并送给他的好基友墨索里尼一套尼采全集,作为生日礼物。
叔本华:……

第二场:女人 婚姻 性
罗素:换个话题,咱们聊聊女人吧,打开一下尴尬的气氛。
叔本华:……
罗素:我知道你对女性有偏见。尼采偏见更大,他说,朋友,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相比之下,你还算好的。
叔本华:尼采比我有文采。关于女人,我也有一个警句--只有当男人的才智被性冲动遮蔽时,才会把矮小、窄肩、宽臀、短腿的生物称作女人。
罗素:真的吗?我这里倒有份资料,说你的前半生非常放荡,常和一个叫安席梅的家伙外出猎艳,对象多是女仆、女招待之类。倘若猎艳失败,你就会扑向妓女的怀抱,以求安慰。资料显示,你猎艳的失败率极高,是一个不受女人待见的可怜虫!有一回,你猎艳失败,借酒浇愁,喝断片了,哭着说,我其实非常喜欢女人,但她们从不肯给我机会。
叔本华:从哪里搞来的黑材料?
罗素:我可是分析哲学的鼻祖,你忘了?在我那个时代,有个叫弗洛伊德的家伙,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按他的观点,你的厌女症大概和童年经历有关……

叔本华:关于我的黑材料,看来你掌握了不少。与其你爆料,不如我坦白。确实,我儿时受母亲影响太大。我那可怜的父亲跳进汉堡运河后,她仿佛笼中之鸟获得解放,风一般飞奔到魏玛,写低俗的言情小说,组织恬不知耻的文艺沙龙,聚拢了包括歌德在内的一票流氓文人,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罗素:贵母亲是位独立的女性,我很欣赏。
叔本华:这还不算什么,最过分的是,当我把第一本书《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交给她时,你猜她说什么?她轻蔑地耸耸肩,说,四重根?这书一定和药房有关。我说,当你那些破言情小说销声匿迹时,仍然有人看得到我的书。这时她说了一句最伤我的话——没错,因为你的书全放在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买。
罗素:你仇恨女性的根源,我算是找到了。你在35岁时,以清除噪音污染为由,把一个大你十岁的妇女推下楼梯,害得她摔成残废。你打了6年官司,最后败诉,被判决每年支付60个银币给她,在支付了26年后,这个可怜的妇人去世。你在日记里写道:老妇死,重负释。有这事吗?
叔本华:有这事。我承认我讨厌女性,所以终身未婚。但这又如何呢?所有伟大哲学家都独身,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对了,你这结过四次婚、朝三暮四的家伙,有什么资格说我?
罗素:我确实结过四次婚,但每一段婚姻我都出自真心、用心耕耘,只因风流成性,思想太过前卫,才伤了几位女士的心。但作为一个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者,我必须要说,以婚姻为纽带的家庭,是习俗和观念最重要的传承之所,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激进主义者认为,婚姻和家庭是伟大事业的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我不能接受。我的四次婚姻,就是对保守主义价值观的捍卫。
叔本华:唉,其实我也曾为婚姻心动,只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完全放弃结婚想法。在我看来,晚年结婚,就仿佛用脚走完四分之三的路程后,又决定买昂贵的全程车票。
第三场:悲观 乐观 活着
罗素: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是乐观主义者,唯独你是悲观主义者,这很另类。
叔本华:好啊,终于聊到哲学话题了。这回可别用弗洛伊德那种低段位理论,来挖我的黑材料了,要整咱就整点干货。听说,你专门写过一本书,叫做《快乐哲学》?
罗素:是的,我的人生底色是乐观的,但并非生来如此。儿提时代,我最爱的圣诗是“令人生厌的世界,负载着我的罪孽”。五岁时曾想,若我能活七十岁,现在才熬过人生的十四分之一,瞻望前路坎坷,倍感挫折。到了青春期,我愈加厌世,不止一次动了自杀的念头。
叔本华:你儿时骨骼清奇,称得上“悲观主义”奇才。确实如此。愿望得不到满足,感到痛苦;愿望得到满足,感到无聊。人生仿佛钟摆,在痛苦跟无聊之间来回晃动。你若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将比尼采更适合继承我的衣钵。
罗素:燃鹅,青春期的苦闷只是暂时,随着年岁增加,我的快乐与日俱增。原因有三:首先,我逐渐获得了我想要的;其次,我驱除了那些不可能实现的妄想;第三,这点尤为重要,我在内心深处,减少了对自我的关心,把注意力集中到外界,比如世界现状,五花八门的知识,以及我热爱的友人等等。
叔本华:在我看来,你是身处“摩耶幻境”而不自知。无论关心外界还是关心朋友,都是扬汤止沸,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就好比在寒冬,一群刺猬抱团取暖,以免冻僵,却被对方的刺扎得不舒服,分散开来,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分分合合,来来回回,围城内外,折腾不止,有何快乐可言?人类之所以急着排遣无聊,是因为当无事可做,生活就会显露出它令人讨厌的真相:我们渺小又无意义的存在,注定渐渐走向衰弱和死亡。
罗素:在你看来,人的一生是完全无望喽?
叔本华:唯一的解脱方式,是意志的湮灭,用佛语说就是“涅槃”,四大皆空。当然,这点很难做到,折中的方法也有,就是尽量削弱欲望和意志。
罗素:不好意思,说到这,我不得不再引用一点你的黑材料。材料记载,你从未试图削弱欲望,上高级菜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经常搞桃色事件,对钱财格外贪婪,除了对你养的那条名为“宇宙意志”的狗偶尔流露仁慈外,你的一生很难找到任何美德的痕迹。
叔本华:呵呵,呵呵!我并非“知行合一”的傻蛋。我站在人类进化的顶峰,我是天才,天才的智慧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全人类。天才不拘小节,你又何必以此来苛求我?我生活中在乎的,只有康德、佛陀、莎士比亚,以及我养的狗。其他琐事,与我何干?



罗素:我找到你痛苦的根源了——太自恋。人并非全知全能,把自己优点看得太多,只能收获难言的苦果。将自己视作太阳或救世主,动辄要为人类谋福利,这种虚妄的利他主义,造成了太多悲剧。举个例子,我不怀疑列宁他们想为人类创造天堂的高尚动机,但事实上,他们制造出了地狱。
叔本华:你这种观点,确实有那么点智慧,我没法反驳。但你逃避了终极问题,关于生死,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你并未给出一个说法。
罗素: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一方面知道人类生活的短暂和渺小,同时也明白宇宙中有价值的东西都聚集在个人的心中,而最为珍贵的,是个人的自由。这样的人,摆脱了环境强加给他的奴役锁链,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他的生活或许饱经沧桑,但在内心深处,这种快乐的源泉,永远不竭。
叔本华:说得不错。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在你的那本《西方哲学史》中,为何关于我的内容才占了三页?而关于黑格尔的内容却占了五页?
罗素:……
作者哲空空交流微信:

-
子钰zz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30 19:53:32
-
子钰zz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30 19:51:24
-
栗山没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01:55:15
-
午睡半小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4 20:33:50
-
甘梅炸排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7 22:50:07
-
Kirscheba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3 13:52:14
-
和尚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18:37:42
-
Dor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5 10:00:07
-
天真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18 21:22:55
-
L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02 00:36:33
-
光芒万丈小侠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04 06:54:25
-
大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1:30:27
-
遁去的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16:31:24
-
Jasm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3 15:47:59
-
Thelasthink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3 01:41:41
-
这月亮由N构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24 17: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