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碎碎念10:棠梨
2018年的中国街头,大小药店、各类医院密布,据说治疗感冒或拉肚子,都可能花费成百上千元——我不是谈钱,而更在乎很多人身体里已弥漫各种药味,这可能导致他未来的治病成本更高。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碰上拉肚子,只要从树上打一些棠梨,拍碎,煎水喝,即见效。

棠梨子只有黄豆大,所以又叫豆梨。因为鸟儿喜欢吃,又称鸟梨。当它完全成熟后,会变黑,撕开皮,里面烂乎乎的,所以又名狗屎梨……总之,棠梨子即便在农村,也登不上厅堂。对于馋嘴娃娃们,其吸引力亦很低。诚如杜甫说《病橘》:“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这棠梨已经成为酸涩的代名词了。
但阳历四月的棠梨花非常漂亮,盛开时满树如覆皑皑白雪,素洁宁静中有一种巨大的欢悦,可以从围绕它歌舞的蜂蝶中,品味一点人世的幸福。明代诗人杨基曾见过这样的景象——棠梨花开满山白,白鹇飞来春一色。(《湘中四咏》)其实自古至今,棠梨树基本都是野生。但现在很难看到诗中那么密集的棠梨树林了。我最近一次偶遇棠梨树,是在城市的公园里,显然系人工移栽,仅有一棵,孤零零地矗立在各种名贵花木中,毫不逊色。网上也有人传授用棠梨树做盆景的。但这种侏儒一样的棠梨树,“味道”完全不能比十米高的原生老树。

我外公年轻时盖房子,特意在院墙东侧栽了一棵棠梨树。去年夏天,舅舅在老屋原址重新建造一座徽派民居,特意保留了它紧贴屋顶的老枝丫。它是我们舅、甥两代人共同的儿时记忆。“锦销文杏枝头雨,雪卷棠梨树底风”(明代朱孟德)的景象,曾在当地村庄年年轮回,甚至更丰富一些。随着乡村人口大量流失,很多果树也死了或卖了,棠梨树在合肥乡村亦不如以前那么多。但我相信有朝一日,它会因为经济价值被广泛开发,而繁荣起来。除了上文言及治拉肚子,对解酒、保养嗓子也很有好处。云南人还用棠梨花做各种美食呢!就文化层面而言,棠梨树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三国时吴国大学者陆玑在《诗疏》中指出,此“甘棠”就是棠梨。召伯是辅佐周王的肱股之臣,曾在棠梨树下办公、休息,为天下百姓尊崇,爱及棠梨树。历史上很少有树木能获得如此高的意外荣誉。所以,若将棠梨树视为“幸运树”,又有何不可呢?它被蕴含了深刻的思念之情,或许对后世人们影响深远,所以唐代白居易、李郢等诗人,在寒食时节去野外祭奠亲友时,都以它寄托无限哀思。前者说“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寒食野望吟》);后者道“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寒食野望》)……
离开特殊心境,棠梨花之美,更多的是带来爱与欢乐。宋代陆游在《二月二十四日作》“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诗句,描绘春耕即将开始的隆重场面,生机无限。唐代美才女薛涛以《棠梨花和李太尉》,则更显万种风情——
吴钧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也有人认为此处“棠梨花”是一种海棠花。当时薛涛住在成都,而四川的海棠花的确很多。但既然她明确说了“棠梨花”,又何必非得因一句“浅深红腻压繁枝”而产生疑惑呢?或许此处棠梨花还有其他含义呢?元代诗人陈秀民在《吴中柳枝》中说,“棠梨花开郎出门,宜男草生妾思君。如何宜男草上露,不湿棠梨花底云”……当然,也许我想多了。
宋徽宗曾画过一幅《棠梨冻鹊图》,应该非常美,明代的蒲庵禅师可能欣赏过,特题诗一首——
五国城头落日低,故宫南望思凄迷。
秋风愁杀棠梨树,不及双禽自在栖。

根据内容看,是宋徽宗被虏去北方后所作。棠梨之意象,是否代表这位皇帝希望有召伯一样的大臣呢?也不至于弄得如此落魄?而蒲庵禅师本人对棠梨树似有偏爱,在《游石湖兰若》中说得飘然:“雨香秋林橘子熟,云落空涧棠梨阴。闲来扫石坐竹里,静与山人论素心。”宋徽宗画棠梨的时候,自己内心就像“冻鹊”;禅师则愿意素心坐在棠梨树下,过一种超越召伯、超越皇帝的生活——曾笑浮花并浪蕊,如今更惜棠梨子。(宋代彭元逊《蝶念花》)
-
宇治清高の夫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26 03: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