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论语、三十而立:
解读论语、三十而立: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解读:
自十五岁,立志于求学。
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三十而立是说不会被外力所动摇,所学已成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知道什么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外力的影响。
四十不惑:是说拥有了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困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是指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万物在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顺应事物规律,顺势而为。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耳顺是能容忍“逆耳”之言,听“逆言”不觉得“逆耳”。 都能做到不激动,而冷静地进行思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人到了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做一些事情,而不违反、逾越、一些规则。可见有些规则是绝对不能碰的,即使到了70岁有些规则我们也不能逾越。
在生活当中,我们无论是为人处世、建功立业、还是交朋好友,务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些必需遵守的游戏规则。
切记,成功通常属于那些能够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那么,人生都需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则?有那些底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
摘自:《九宫格创意思维导航》《第十三章:人脉与交朋友的原则》 — 刘成全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8335972/chapter/53606778/
本作品由刘成全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