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
最近读完了薛兆丰老师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相当于重新复习了一次薛老师的音频直播课。这样一来二去,算是对经济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了。今天主要区分一下三个概念:价值、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
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小伙伴,应该都对初中政治课本里关于价值的定义有一定的印象。按照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现在想想都觉得这个定义异常拗口,而且跟很多现实情况无法匹配。比如,为什么古董、字画会那么贵,当年制作这些东西的时候使用的劳动特别多吗?恐怕不见得吧。
由此而来呢,用薛老师所说的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就很好解释了。客观价值就是一件商品耗费的材料、劳动等可衡量的价值,属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而主管价值仅取决于购买者的个人意愿,大家认为很值钱,那么这件商品就有很高的主观价值,反之亦然。
因此,对于一件商品。它的价值应该是由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共同构成的。对于同样一把椅子,如果一把是古董,另一把只是家具市场的普通椅子。他俩的客观价值兴许差别不大,顶多工艺稍有不同。由于终究是把椅子,在材质类似的前提下应该不会有大的差别。但是,这两把椅子的主观价值可能就有天壤之别,作为古董的椅子可能会有极大的收藏价值,让人们对于它的主管价值予以极高的评价。最终两把椅子的价钱就会有云泥之别。
经济学中变量太多,假设太多。这是一门变化中的学问,就同样是价值这个概念,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就有截然不同理解。学习经济学,不是为了能有多厉害或者可以有多深的造诣,而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这个大市场,了解市场中人们的种种行为。在此基础上,帮助自己做出正确决策。
经济、管理,这两门课程与物理、数学的区别就在于经管永远是变化的。它是活的学问,需要不停的总结和学习,需要面对新问题找到新的解释。而数学、物理却是死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变的学问,很多底层逻辑和公式是一百年甚至一千年都不会变的,比如万有引力定律。
结合学校的课程和网上的一些公开课,我希望自己可以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可以有所收获。在这两门活的学问中可以活学活用,最好可以应用自己公司的运营与决策中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