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1
人类之间不会有感同身受就如“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有人说后一句是鲁迅先生冷漠的自嘲。我认为感同身受只存在无限的接近,这么做的人一定也付出了很多,同时这样的人值得我们珍惜和善待。我们应该知足且尊重他的付出。
孤独贯穿了人的一生。
我经常会因为无法去接近这样的人的感受而感到自责。我想让他们知道我看到了他的付出,我想以无限接近的方式去体会他的生活,予以回应。但有时我无法对他的感知进行理解,无法体会他的心情进而感到失落。
人就是那么矛盾。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很混沌,很多东西交杂着。可能这就是人生观形成的过程吧。
人类总是擅长定义。可能源于懒惰,方便大脑及时的给出第一印象。定义限制了你的认知,所以这一方面我很讨厌,但归根到底还是讨厌懒惰。因为这样我更乐于持有谨慎的态度去思考、去理解,慎重的下定义。
自私、孤独似乎贯穿了人类的生活。它们似乎经常被用来评价别人,那是恶意的。当这两个词用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一种对生活的体悟。我最近的状态就是很悲观的看待事情,这让我冷静、清醒,同时以积极的态度的去面对生活,我享受这样的状态。
悲观的理想主义我喜欢这个定义。
我们目睹很多厌恶的事情,自己经历的或者别人经历的。无奈于很多自身无法改变,庆幸于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别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对自己莫大的“善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