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失去了方向、动力与支撑点后,需要重整旗鼓
一个人失去了方向、动力与支撑点后,需要重整旗鼓。然而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值得记录的财富。人生需要多些故事,都是在欢笑与泪水中走完一生。
因为一段温暖的话而想看《挪威的森林》,因为开始看,便一发不可收拾。村上总说《挪威的森林》不是一本爱情小说,在我看过之后,我的总结是它确实不是一本纯恋爱小说,在描述了青年男女之间美妙恋爱关系的同时,有更大的篇幅描述性。在1987年,这样一本书成为了畅销书,我想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爱情小说大多中规中矩,而村上笔下的爱情小说,充满了浪漫、露骨、不羁与趣味性。
小说主人公渡边君是整个故事的主线,村上笔下的他出生自中产家庭、不是学霸、长得也不帅,却吸引了木月、永泽的注意。木月作为直子与渡边的共同好友,在三人谈话时起到的是“暖场”或是“话题者”的作用,渡边把与木月、直子的相处比喻为“专题采访节目”,木月可从“对方不甚有趣的谈话中抓出有趣的部分来”,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人,最终却自杀,不仅给彼时的女友直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让渡边“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让渡边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居然凡事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
渡边爱读书,说自己“并不是博览群书那一类型的嗜书家”,把书的香气深深吸入肺腑,嗅一下书香、抚摸一下书页,便油然生出一股幸福之感。与永泽结缘亦是由于同是爱书之人。永泽头脑聪明、仪表堂堂、家境殷实,平庸无奇的渡边被他选做为好朋友,大学期间与他厮混在一起。关于永泽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描述大概是他“生吞蛞蝓”。永泽对于渡边来说,可能是大学生活的一剂调味品,就像盐撒进白水,让原本的清淡,多多少少有了些味道,把渡边带入到一个不在其主动去尝试的领域,躺了一趟水,当然不能说是浑水,青春期的事情变幻无常,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
活泼开朗的绿子,为沉闷抑郁的《挪威的森林》渡上了一层奇妙的色彩,她务实、大大咧咧、积极乐观、率真、可爱、生动、努力,绿子的形象可能是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子的形象。绿子初三时下定决心买食谱、凑零用钱买炸虾锅、高中一年级时做梦都想得到一个煎蛋锅、照顾生病的母亲和父亲,她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着火时与渡边把酒言欢,父亲去世时淡定操作葬礼,在接受生活的洗礼后依然能够笑对生活。
面对绿子的大胆热烈,渡边显得放松与自在,相比较与直子的相处,渡边与绿子的相处显得更具趣味性,但始终直子是渡边最爱的人,渡边为了直子可以守身如玉,当一个人性自由的时候是因为没了爱。直子似乎是渡边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渡边面对直子时小心翼翼,爱的有些卑微,不禁让人思考“这到底是爱吗?”直子把自己关在牢笼中不肯出来,渡边为了直子也封闭了自己,即便是面对热情活泼的绿子,渡边还是无动于衷。
直子姐姐的死与木月的死,对直子造成了很深的影响,一直觉得自己不完整的直子,在疗养院度过了年轻生命的最后几年,直子与玲子就像木月与渡边,他们没有选择在爱人面前死去,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好朋友面前死去。直子的心理疾病大概从姐姐的死开始就出现了端倪,直到木月的死彻底爆发,心理疾病不好治,郁郁寡欢终将没有好结果,直子贯穿整部小说,当我读完后,对直子的印象却异常的浅浅淡淡,年轻的生命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继续勇往直前的时间长河。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1、 在周围充满可能性的时候,
对其视而不见是非常困难的事。
2、 具有自我的男性与具有自我的女性之间的对等的男女关系。
3、 每个人都显得很幸福,
至于他们是真的幸福,
还是仅仅表面上看上去如此,
就无从得知了。
4、 那微弱浅淡的光点,
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
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5、 比希腊悲剧还悲惨的问题笼罩着当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