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一年》 读来有些模糊不知味
本书是蒋方舟一年在东京的一些记录和感想,以日记的形式来娓娓诉说一些思考。东京一年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很贴切了,至少我第一次看见这书名就觉得这是一个日记形式的散文。 纵观整本书,都是一些散在的感受、想法和思考。其实每读完一则我都会有所触动,深感作家的敏感和细腻,深感其思考方式的多样性。我会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看见这样的人,我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思索。当然了,对于愚钝如我的一类初级读者来说,这好像是标准感受。 在这一点上,我认识到其中一个我们和作家的不同之处:作家有捕捉感受,剖析感受,然后进行思索并叙述的能力。而大多数的我们只会知道我们在某一刻有什么样的感觉或某些不经思考而冒出的想法,但也仅此而已。甚至过了之后连感受都忘了。
不可置否,有时作家本身心思细腻,不必思索就能拥有异于常人的丰富感受。但如果某个作品能被称之为优秀乃至伟大,就绝不仅仅是描述表面感受那么简单,其中必定包含着作者的"思索"——捕捉、剖析、思考、描述/创作这四部曲是作家之所以为作家的前提能力。
那这份能力于我们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抛开不够仔细的观察,不够细腻的感受和不够优美的文笔,我们依然可以捕捉我们已经感受到的感受,可以从能考虑的角度去剖析,可以在我们能有的认知里思考。
久而久之,我们渐渐可以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能考虑到了更多的角度,也拥有了新的认知。这便是这份能力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主动思考和被动体验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