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吐槽—尴尬与焦虑
窃以为生活中最无用的两种情绪是焦虑和尴尬。
人生来有几大情绪,喜、怒、哀、乐、爱、恶、惧,私以为以上种种情绪皆可放大或缩小,以达到调节自身的目的,而似乎在此之外你要面对的最常见的两种情绪是焦虑和尴尬。公众号中对此解读已经甚多,就不搬迁了。
为何说这两种情绪是生活中最无用的情绪,主要是这两种情绪主要作用在你内心,在旁人眼中个人的这两种情绪是最易被无视,尴尬这种情绪是你面对事物一时不察的表现形式,然而此事在旁人眼中乃是最无关紧要,仅仅是你独自这种情绪放大,从而让自己感觉不适,(主要表现为手足无措,感到无所是从)在内心深处我们将这个情绪放到显微镜下,从而陷入怪圈,直至个人觉得旁人对此已不在意。其实在尴尬这一情绪具体表现就是一闪而过,在这个时间旁人就已经将你的状态无视了,据说只有7%的人会觉察到旁人有尴尬这种情绪的表现,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我们在第一时间觉察,则请在第一时间将其无视(主要是旁人都已经无视了,你还纠结什么)。
借用姜导《一步之遥》中武大帅的话,我们知道就是知道绝对不能装,不能装,我们不知道就不知道也不能装,不能装。
关于焦虑,重点吐糟,较之于过去,我们所处的这个时间段属于快节奏的社会时间,我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具体表现在碎片化阅读,会给我们大脑灌输很多关于人生的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在你0到5岁,会有各种专家告诉你父母应该怎么养育你。在6到20岁,会有人告诉你父母该怎么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从20岁以后就神奇了,就直接告诉你了,告诉你该怎么恋爱,工作,面对同学同事以及领导,同时你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个人成长,恋爱,生子等人生大事。你以为这就完了?NO!还会有人无情的戳破你现在的生活,告诉你还会面对以后的中年危机,下一代的阶层跨越,老龄化问题,对了,还有各种养生等方方面面。 。 。 。 。 。真的是三岁看老,这么一说,你似乎很难不焦虑。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仔细想想时时刻刻都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人,让我丢掉自己(所谓本我),也许根本就不想这么做,然而又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so。 。 。 。 。 。你似乎很难不焦虑。
隔壁家的孩子真是个厉害的人物,从小学习好,会帮助家长做家务,之后成功的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本科,出来后以年薪计算收入,找了个漂亮的女朋友,最近刚结婚,夫妻幸福美满,不说是成功人士,也是一个阶层逆袭的代表。
而你就比较惨了,从小学习不用功,不上进,最后连本科也没考到,只是上了个大专,出来后也没有在大城市打拼,反而回到了小县城,没能找到事业编制,公务员等工作,在私企找了一份糊口的工作,眼巴巴的等着每个月的工资,成为了众人文章中的四五线城市的青年,最关键的是你还没有女朋友,隔壁领居家孩子都快会打酱油了。在人生上用“示意”两个字来形容你简直就是就是抬举,面对这种情况,你似乎很难不焦虑。
那么。 。 。 。 。 。 简单概括下我们为什么焦虑,是不是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还是由于你的不合群导致的?
在这个全民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被各种信息裹挟着不断前行,你的身材目标,你的未来/前途,你所处的环境有多low(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各种信息在告诉着你,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没人会劝你坚持自我,毕竟显得另类的你就自然会显得不合群,就像人类中突然出现了一头猩猩,这头猩猩需要不断进化才能成为人类,当你一日未达目标,就一日不停歇的焦虑。你需要尽早合群,早日进化成人类。(其实是猩猩中出现了一个人类,从此还没进化的猩猩就被鄙视了,被鄙视的猩猩,你焦虑么)
其实,从本心出发,你并不想成为他们想象中的那个人,一来感觉没那个能力,二来你挺会享受当下,将生活安排的还不错(至少比他们想象中要好)。你的精神世界足以以抵消大部分外部焦虑情绪。
吐槽了这么多是不是终于将你的两种情绪缓解了一点,对于尴尬,我们真的可以不必在乎,毕竟这种情绪只存在于我们自身,旁人是不会加以理会的,对于焦虑,就真的无奈了,毕竟不管情况如何,总会产生焦虑情绪,问题点就在于焦虑点的问题,如果试图缓解,不妨构建下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内心世界更加强大,从而抵消外部焦虑。嗯,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郑重申明:以上第一人称你均应替换为“我”,使用“你”只是假装有很多人和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