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笔记

内容介绍及分析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开篇只几句,一幅宁静恬适的画面便跃然纸上,仿佛那神秘而令人向往的茶峒山城就在不远处。白塔,小溪,山野人家,人与自然和谐地交融,简单的几个元素让质朴的美中带有禅意。作者仅用了几十字便将读者的视野从两省的范围聚焦到偏僻的山中一户人家,广阔的地域空间到具体的一点,如同长长的慢镜头不断拉伸,营造出时空的纵深。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颇似《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描述,诗意盎然。人们乘渡船过溪本无需付钱,但如此过渡人不能心安故仍会付钱作为劳动的报酬,船夫则用这钱买茶叶馈赠过路人。简单的小事体现出人的善良热情友好,当地民风的淳朴单纯。管理渡船的便是住在塔下的七十岁老人,五十年来从不休息,因为渡人过溪是他生活的动力,他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外孙女翠翠。老人的独生女与一名屯戍军人相爱并相约私奔,但后者由于违反军中规定服毒自杀,前者也在生下孩子后自寻死路,凄美的爱情悲剧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可见其为人忠实诚信,翠翠疼爱祖父,常常帮着祖父渡人过溪,黄狗灵巧懂事,偶尔也帮忙过渡。翠翠和祖父就这样在山间溪畔过着悠闲自在,从容惬意的生活,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翠翠吹笛,老翁唱和,平淡中自有雅趣。由“逗”字可见作者炼字之精妙传神,动听的笛声与悠扬的歌声相映成趣,流露出祖孙二人的愉悦幸福和纯朴的快乐。翠翠也喜欢打扮,喜欢进城,对城里的一切都颇感兴趣,印象深刻。 茶峒城中有酉水河,也叫白河,码头船运兴旺,各种货物往来繁忙。河街的吊脚楼常遭洪水袭扰破坏,但勇敢的居民们仗义疏财,敢于冒险,常常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之中。白河上游山水怡人,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与自然合而为一,风景秀美,充满诗情画意,泛舟河上,人似画中游,不由得神清气爽,身心愉悦。 在介绍完茶峒城的地理形貌和风景后,作者介绍了茶峒城的商贸风物以及城中居民的构成。城中驻扎着士兵,此外仅有五百户住户。人烟稀少使得小城宁静孤寂,安逸单调的生活使城里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盼与想像。街道上有杂货铺,饭馆,理发馆,盐栈,衣庄等等。人们重义轻利,即使是妓女也淳朴守信。
曾经当过兵的顺顺有妻儿,以船运为生,不富贵但也不贪财,好结交朋友,能体会别人的辛苦,感同身受,因此乐于助人。为人公正无私,明事理,五十岁就接任负责掌管水码头,协调各船家的事宜。顺顺的两个儿子既已长大,他就让他们随船出行,吃苦历练,学为人处世。得益于此,两兄弟体格健壮而为人亲切谦逊,和父亲一样受人尊敬。小城因地处偏僻,远离战乱天灾,人们安居乐业,秩序井然。
接着作者又详细描写了茶峒城的特色文化和节日风俗,端午节城里人都前往河边看赛龙舟和下河捉鸭子大赛一直到晚上,天保傩送兄弟俩都是划船游泳的好手。有人因节日的喜庆而欢乐,有人却思念远方未归的人而感伤,悲喜交集。
翠翠随祖父进城看赛龙舟,因人多与祖父走散,她虽喜欢看龙舟,但一个人看毕竟没意思。祖父与老友喝酒,后者醉倒,祖父因在碧溪岨照看渡船脱不开身,翠翠这边又不敢独自回家,只能在码头焦急地等待祖父来找她。河上几个聊天说笑的水手发现了翠翠,她年纪不大却有独立性,倔强泼辣,自我保护意识强,误解了水手的好意。随后有人捎来口信说让翠翠回家,翠翠一问才知这引路人是傩送二老派来的,回想之前对人糟糕的态度,心中久久过意不去。
中秋节赏月对唱,春节舞狮子龙灯迎新年,正月十五晚上,城中士兵还要迎炮仗烟火,无论怎么热闹,在翠翠心里的印象都不及那个端午节的经历。又是一个端午节到来,翠翠和祖父见到了大佬天保,后者送给祖父一只鸭子和许多粽子,顺便询问翠翠出嫁的意向,祖父却闭口不谈。“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体现出翠翠心眼活分,聪明可爱。祖父看得出翠翠对傩送有意思。宋家堡子来的迎婚送亲的花轿队伍吹着唢呐渡河,祖父有意暗示翠翠,后者却装作不予理睬。他疼爱翠翠,也知道孙女长大了早晚要嫁人,不能一直陪伴自己。翠翠玩心尚且很重,可面临自己的终身大事,渐渐地多了思索,有时也会迷茫。祖父不愿看到女儿的悲剧在翠翠身上重演,因此十分担心。若要为翠翠找个好人家,他得把把关。
端午节清早祖父去城里买办过节的东西,翠翠则看家,负责渡船。河街上的人们都感谢祖父的渡船,为表敬意都会赠予礼物,祖父为人开朗耿直,绝不占人便宜,坚守做人的原则。由于节日的缘故,渡河的人很多,翠翠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翠翠独自低吟着歌谣,快乐中略带忧郁。这一段开头结尾均为“溪上细雨一片烟”的景致,渲染了清丽凄凉的氛围和朦胧的美,衬托出翠翠内心对待爱情的疑惑与纠结,首尾呼应,回环往复,余音不绝。
祖父与人喝完酒,买了许多东西回来,随后有人来送酒葫芦,恰是二老傩送,他与祖父交谈起来,互相夸赞。傩送仍是邀请翠翠去他家看龙舟赛,但后者没有认出傩送,也没答应。翠翠问了祖父才知那在上了岸仍迟迟不肯离去的人正是傩送。祖父对傩送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好。最终翠翠同意和祖父一起去顺顺的家的吊脚楼看赛龙舟,祖父又和熟人杨马兵一起去看水磨,祖父对这新奇的水磨羡慕又喜欢。后来又谈到翠翠的婚事,杨马兵说大老也喜欢翠翠。二人用“车路马路”来比喻,不明说,却心照不宣。虽然顺顺家认为娶亲这件事上祖父的肯定最重要,但祖父十分通达明理,不强求翠翠,说最终还是要让翠翠自己做主。
祖父不在身边,翠翠有些不自在,心中颇不安宁。河上赢得比赛胜利的龙舟指挥正是傩送,翠翠此时发现黄狗不见了,就赶紧去寻找,却无意中听到他人议论,原来是王乡绅的女儿看上了傩送,且有碾坊陪嫁,此次也来顺顺家商量婚事,不过傩送却喜欢翠翠。此时一阵骚乱,人们都挤上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是傩送不慎落水,他上岸后正撞见翠翠,翠翠心理却仍想着找黄狗,是想转移注意来掩盖遇到心上人时内心的欣喜、慌张和害羞。“碾坊陪嫁,希奇事情咧。”又体现出翠翠因竞争者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丝不满和醋意,仅这两句心理描写就将少女的心思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祖父夸碾坊好,翠翠却说他醉疯了,正体现出翠翠内心的不安,害怕心上人被别人夺走。
顺顺家的大老果然派了媒人上门,祖父自然喜不自禁,但他仍要征求翠翠的意见。翠翠仍装作毫不知情,但毕竟单纯可爱,心思被祖父看出,祖父问她对大老的追求有无好感,他一方面理解翠翠的苦衷不愿给她施加任何压力,一方面又希望她能把握住机会去追求幸福,简单的情景,却在作者笔下具有不可言喻的动人力量。
天气渐热,祖父拿出了茶缸和茶具以及一些治病的药和药方以备过渡人急用。虽然时间可以把大老派人来提婚这件事冲淡,但后来那媒人又来了两次,翠翠仍是不表态。祖父渐渐意识到翠翠喜欢的是傩送而非天保,他不禁感到忧愁焦虑,他害怕翠翠的命运和她母亲一样。天保傩送兄弟俩也互相知道了对方的心思:他俩都爱上了翠翠。问题是,为了抱得心上人,兄弟俩是否要互相争斗?大老性格直爽痛快,得知翠翠喜欢的是二老,他的愤怒自然流露出来。他采纳弟弟提出的二人轮流唱歌试探翠翠的建议,坚持要和弟弟正大光明地竞争。
望着黄昏美丽的薄云,翠翠在平静中感到一丝凄凉。她不想继续过和之前一样平淡的生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萌生了离家出走的任性想法,但又没有勇气。于是她希望傩送能主动来找她,带她摆脱苦恼,可心上人迟迟不来,她便悲伤而泣。她急切地叫祖父过来,期待祖父的安慰呵护,祖父却告诉她要坚强,随后就和翠翠讲起她的母亲,她的父亲则是唱歌的好手。翠翠做了个美梦,在梦里听到了优美的歌声,祖父不明说,却以玩笑的方式暗示她那正是傩送晚上所唱。祖父从杨马兵口中得知大老不慎落入水涡淹死了,顺顺和二老对翠翠和祖父产生了怀疑,认为是他们下的毒手。祖父对此有些不满,如果翠翠早些答应大老,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中寨的米场经纪人到顺顺家探傩送的口风,是“要碾坊”还是“要渡船”,傩送没有明确回答,而这中寨人却告诉翠翠的祖父傩送不打算“要渡船”了。老船夫心里郁闷,生病了。
老船夫到顺顺家想问个究竟,遭到了船总顺顺的冷落。他一脸不悦地回到碧溪岨,翠翠见状也担心害怕起来,夜里大雨倾盆,雷电交加。雨后,翠翠发现屋后白塔倒塌,渡船也被冲走,皆为不祥之兆。祖父死了,死讯很快传遍了茶峒城,杨马兵赶到碧溪岨做竹筏代替祖父做船夫,船总顺顺也派人前往,棺木从城里运来,还请了做法事的道士。翠翠也跟着边哭边忙活了一整天,却还是不愿相信祖父真的死了。第二天早上众人抬着棺材去山岨上埋葬之后众人散去,留年近六十的杨马兵与翠翠同住,杨马兵讲起翠翠父母的事情,他年轻时也追求过翠翠的母亲。从杨马兵的讲述中翠翠这才终于明白了祖父的心事和与大老二老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城里城外的人们捐钱重建白塔,到冬天塔便修好了,但是傩送却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小说到此也画上了句号。
人物分析
《边城》中的人物并不多,但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形象具体。
翠翠是她的父母的纯粹爱情的结晶,可谓从来到这个世界时便是爱与美的象征。她心思细腻,温柔体贴,天真可爱,清纯善良。“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的心智越来越成熟,可成长也意味着不再像小孩那样无忧无虑,而是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烦恼和困难。面对同样优秀的两兄弟的追求,翠翠要做出顺应内心的选择,祖父猝然离世,她也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最理解她心思的祖父不在了,她内心的痛苦无人可以诉说排遣,更加孤独无助。
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船夫为人处世几乎无可挑剔,德行圆满,心中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孙女的未来。大老天保的意外死亡使得两家产生了误会和隔阂,他已经尽自己所能去弥补挽回,想帮助翠翠拜托困境,但似乎无济于事,他到死也没有亲眼看到翠翠爱情的归宿,这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遗憾。
天保傩送兄弟俩性格善良直爽,为人慷慨仗义,做事光明磊落,喜怒皆形于色,对待爱情也是执着认真。唱支山歌来追求爱情是多么纯朴自然的浪漫!
总的来说,边城茶峒人民生活节奏舒缓,心地善良,心思如明镜般透亮,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人对偏远山城的风土人情充满了向往与喜爱。
感悟与思考
无论是祖父,翠翠,顺顺还是天保傩送两兄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面临着抉择,而每一个抉择都会影响自己的命运。当内心对爱与美的追求与现实出现矛盾时该如何抉择?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还是谨慎理性,审时度势?是返璞归真,寄情山水,融入自然,过着远离世事纷扰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还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逐渐抛弃那些具有独特魅力的古老传统?边城地域和文化的封闭使得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像翠翠以及她的母亲这样的故事或许还有很多,作者围绕一个人物的集中描写,在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人的生活状态的同时实际想要表达的正是对于这些矛盾的思考。《边城》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纯洁至美的爱情却因突如其来的不幸而朝着悲剧方向发展,大老的死因未卜,成了顺顺的心结,另一方面是物质的诱惑,傩送与翠翠这对恋人的命运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翠翠会找到属于她的幸福吗?还是也会重蹈母亲的覆辙,没有疼爱她的祖父的陪伴,翠翠今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否会屈从于宿命,接受现实,苦苦等待着那个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心上人,悲伤而无奈地度过每一天,还是和傩送有情人终成眷属,和睦美满地生活呢?读罢《边城》,我想每个读者内心都会有自己设想的结局,不管怎样,就像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那样,一切都只能用时间来证明。
写作手法
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并不复杂,简单的人物关系和事件更贴合于小说抒情散文般优雅清新的整体风格,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两兄弟对翠翠的追求是缓和的,丝毫没有强迫的意味,祖父通过平时的旁敲侧击不慌不忙地揣摩翠翠的想法,生怕刺激到孙女柔软纯洁的心灵,翠翠起初同任何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害羞不安,没有绝对的主见,许多事情还要依赖祖父,但经历过一些事情的考验她的想法一点点明了,祖父的教导也让她逐渐变得坚强。读者也自然而然地跟随翠翠的心路历程去推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声慨叹,意味深长,物毁可以修复重建,但人死不能复生,出走的心上人或许永远不会回来。这是小说的最后一段,对于翠翠与傩送爱情的结局,作者设置了一个开放的结尾,文字戛然而止但情绪余音不绝,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孰是孰非,谁真谁假,我们终究不得而知,作者立意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
另外,小说中多次以人物的梦境、心理活动或是景物描写来暗示情节的进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有“无心插柳”的艺术效果。
语言特色
小说的语言充满艺术感,描写细腻,感情真挚,纯净自然,清新明丽。其中既有充满诗情画意的对湘西风景的描写,也有活泼风趣、贴近生活的语言,可谓雅俗共赏,引人入胜。作者注重一字一句的用法,炼字传神。优美的风景时而真实时而如梦似幻,令人心驰神往。文字沉着有力却不沉重,冷静而不冷峻,读《边城》体会时内心也是平静祥和的,对于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作者没有过度的渲染强调,使得整体笼罩着一丝朦胧的忧郁凄美。
精彩语句摘录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若有奇迹可以发现,人的劳动的成果,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劈好的柴堆到敞坪里去如一座一座宝塔。”
“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这种小妇人不是从附近乡下弄来,便是随同川军来湘流落后的妇人,穿了假洋绸的衣服,印花标布的裤子,把眉毛扯得成一条细线,大大的发髻上敷了香味极浓俗的油类,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小凳子上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做绣花抱肚,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起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准确细致地刻画出妓女的形象,女子们虽然为生计所迫从事低贱的勾当,却看不出多少辛酸无奈,反倒具有一种动人的凄美。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命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就更近于胡涂一点罢了。”
“在船上浮着的那一个,同在岸上蹲着的这一个,便各在分上呆着打发这一堆日子,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定远远的一个人。尤其是妇人,情感真挚痴到无可形容,男子过了约定时间不回来,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那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 具有诗意与画面感,将焦急地等待爱人归来的陷入爱河的平凡女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船便如一枝没羽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
“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
“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
“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一语双关,一方面暗含祖父盼望翠翠有个好的归宿,生活幸福,另一方面翠翠则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
“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
“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
“好像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想放又放不下。”
“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清好过河!
醉时携手同归去,我当为你再唱歌!”
“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窠。”女大当嫁,这是传统,人之常情,翠翠也一样。
“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出翠翠内心的难过和挣扎,她想哭,可为了不让祖父担心为难,懂事善良的她表面上又要显得冷静从容。
“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像只杜鹃一样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此处再次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泪水随着时间的流逝同情绪一点点蓄积,就像佳酿的发酵,流出的热泪好似干洌的美酒,炽烈的情感也在此刻迸发,这些只通过一个“酿”字便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做声。枝头新蝉声音虽不成腔,却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的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交递鸣叫。”
“一头短短白发,在日光下如银子。”
“到那临溪高崖上去,望天上的星辰,听河边纺织娘和一切虫类如雨的声音......”
“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天夜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的从翠翠身旁飞过去。”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都在那份长长的白日下医治好了。天气特别热,各人只忙着流汗,用凉水淘江米酒吃,不用什么心事,心事在人生活中,也就留不住了。”
“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
“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
“訇的一个大雷,接着是一种超越雨声而上的洪大闷重倾圮声。” “翠翠守在渡船上,看着那些溪面飞来飞去的红蜻蜓,心也极乱。”
“诗人们在一件小事上写出一整本整部的诗;雕刻家在一块石头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画家一撇儿绿,一撇儿红,一撇儿灰,画得出一幅一幅带有魔力的彩画,谁不是为了惦着一个微笑的影子,或是一个皱眉的记号,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绩?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