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夜》
“你有'眼睛',再平凡的风景,在你心里一看,全都活了起来。”——三毛父亲 当我们和三毛一样,开始用眼睛感知世界。只是路旁一朵初开的野花,也值得你笑靥如花。忽觉——琐碎的都是生活,眼见的满含风景。粉色封皮的它,静静躺在我枕边。零碎地翻,不知怎么就一起过了一个学期,感动都由它而起。十四篇文章,外加四篇书信。篇篇都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大概这是三毛的魔法。 起笔不谈感动,《五月花》是《温柔的夜》里我读来最沉重又愤慨的故事,几十页的文字却像读了上百页一样长。荷西等工人们被非人对待,善良实在的荷西不会偷懒,同伴装病,他只好成了唯一的工人,被汉斯拼命压榨。回家吃上三毛做得热乎的饭菜,那个时候的他是最幸福与满足的。有教养有知识的三毛,对无耻之徒,老奸巨猾的汉斯无可奈何,为荷西工钱据理力争,奈不过无赖。全篇满含人性的淡漠、生活的艰辛,还有愤怒至极却无可奈何。读至结尾让我们平和下来,“上帝是公义的”。而我内心只一直呐喊着:“三毛,荷西,离开吧,离开吧!”最终荷西的善良,还是没让他立即离开,这也是他可爱的地方。 《永远的玛利亚》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文章。人们总爱怨上帝不公,让她们经受与生俱来的悲哀与痛苦。于是变得市井,长舌,各处诉说自己经历如何辛酸悲苦。可她们不知道心境要靠自己选择。而我们的三毛,为什么温柔而神奇?我想是因为她有眼睛,也有心灵,她是个奇女子。小时候的我也有拾荒的爱好,好看的小珠子、纽扣、树叶,经我眼见就一定要将它们通通搬回家,如获至宝收进小盒子,但没有对着所有人说过:“我希望长大了做个拾破烂的人。”可三毛这样做了,她还给自己的爱好起了个如梦的名字——拾荒。她敏感却豁达,细腻却随性,忧郁却快乐,简单却满足。她潇洒又可爱,遇见喜欢的书,就会用一夜念完。她说人生到处有青山,何必刻意安排计划未来的旅程。她说,人生同船过渡都算是一份姻缘,那么今天坐在阳台上的我们,又是多少年才等待得来的一聚。她说,对人说了重话,自己先就很难过,一天闷闷不乐。她说哀愁的人,给他们安慰,饥饿的人,给他们食物,而我所能做的,为什么总只是后者。她能吃一米多长的松枝烤肉,她能为荷西据理力争,她会和朋友真诚聊天,她会维护国人形象,她容易感动心思细腻。这样的她,就是每个女孩子都梦想活成的自由的样子吧。 码头深夜的一声“夜安”,流浪汉渐渐黯淡下去的眼神。七颗在夜空中连接了太阳和月亮的彩石,温柔注视着夜色笼罩下,在海边哭泣的三毛。玛黛拉的花,屋檐上一对的小天使和用命奔跑着的拉车夫。雪中微笑着的日本朋友莫里,宴席将散的最后一次鞠躬。嘘!闭上眼睛。夜,像一张毯子,温柔地正向你覆盖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