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入门
最近从一位紫砂收藏者那儿了解紫砂壶的基础知识。简单整理了一下。入门的话先从泥,型,工,款,功五方面来说。
泥的话,紫砂主要分紫泥,红泥,绿泥三种,但紫砂属于矿石,很多情况下有混杂,就衍生出其他各种泥料。新手一般推荐从紫泥入手。
为啥呢?
先说绿泥,这种矿料很少,纯正的叫本山绿泥,几乎没特殊渠道就买不着。绿泥一般都会混杂紫泥,形成相对常见的段泥,但因为是混合泥料,造假很多,所以绿泥,段泥都不推荐。
再说红泥,因为传统文化的原因,国人尚红,越红越好,越纯越好,于是就有人往红泥里添加铁矿粉,烧出来更红;用把红泥用酸洗一遍,去除杂质。另外,红泥因为颗粒细腻,流动性大,烧出来良品率很低,工手一般也会在泥里增加熟砂调制,这对于追求原矿的人来说也被视为作假,也不推荐。顺便说一下,红泥里面有一种颗粒更细腻,颜色更红的叫朱泥。如果按紫砂特性讲,朱泥已经不算紫砂了,但传统上大家仍习惯于算作紫砂一种。
最后说紫泥,这种泥量最大,最常见,虽然依然有很多添加化学原料的做法,但相对少一些,适合新人入手。
紫泥里最烂的就用陶土加着色剂。往上就是最次紫泥。紫砂花盆的料根据需要加氧化锰,氧化钴之类。甚至于就把紫砂料打碎,添加玻璃水,变成紫砂浆,然后用模具压。几十块的壶一般都这么做。俗称灌浆。
灌浆的壶表面像大麻子。俗称浆感重,有些颗粒会像陷在泥里一样。
加化料看颜色,加了锰呈现巧克力色。往往卖家会说老泥。还有细看,有大量均匀的黑点。
灌浆和加化料的,肉眼能识别。还有一种以次充好就不好识别了。泥料以宜兴黄龙山的最好,号称本山。但安徽,浙江也产紫砂料,被称为外山。很多用外山加本山混起来当本山卖。
好的紫砂料肯定是表面像砂纸,摸着又光滑,俗称刚性强。烧制温度不同,颜色也有不同。窑温越高,颜色越深。但巧克力色是烧不出的。
另外杯子轻易别买,没人用好泥料做杯子。杯子不像壶,壶能卖好几百,可能还觉得值。实际上,工钱,泥钱,刻绘钱成本都差不多。比如刻绘,工手都是按件算,管你杯子壶。壶大些还好刻,何必做杯子呢,不如卖壶。所以拼命偷工减料。
后续还会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