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国的吃
吃,对民以食为天的我们来说,是最好的话题开启者。不说舌尖上的美食那一系列普通寻常却让人垂涎欲滴的菜式了,单单是我们每个人来自的故乡,所在的地区,都一定会有几个特色菜,妈妈的拿手菜。
比如永州血鸭,东安酸笋鸡,长沙小龙虾,衡阳鱼粉。比如妈妈的苦瓜酿,奶奶的南瓜饼,爸爸的黄鳝骨炖猪蹄……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们诚意满满。
赴美之前,不算吃货,算是味蕾寻常的青年。但来自辣妹子之都,以吃遍全国各地小辣椒为己任。在此之前,已经去考察过成都火锅里的辣椒,重庆小面的辣椒,江西老表的辣椒,海南人民的黄色小米椒,湘西人民的朝天椒,帝都人民遍地开花的各种餐馆中的辣椒……

总之,偏爱重口味的我,喜好酸辣咸的我,最中意的是重庆小面以及家里妈妈牌苦瓜辣子炒血鸭。



这样的我来到米国,却不知道迎接我的饮食,堪比一场腥风血雨。
作为访问学者,学校帮忙安排好食宿,这是喜事。但是坏事是我们刚到的头三个星期里,食堂不开餐,我们要自行解决头三周的饮食问题。
那时候,我才感受到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除了对我朝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充满概括,其实还有深深地无奈。。
刚去的时候,屋里的厨房除了灶台和柜子,其他空空如也。幸好有前人留下的各种锅碗瓢盆,在1月4号到UV村的那个晚上,我们凑齐了厨具。
第二天早上就开锅了。
早上用室友国内带来的方便面对付。这是来美国的第一餐,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还觉得,嗯,第一顿,方便面,不错嘛。事实证明,真的是太不错了!香辣咸,这个味儿要怀念一段时间了。

解决完了早餐,中餐,晚餐吃什么?这是个问题。也成了每日的循环。
要买菜,这是前提。可是,美国没有菜市场。来之前可能匪夷所思,但是来之后就马上明白了。齐齐整整地街道,敞亮的房子,搞个菜市场多不和谐啊。当然周末的农夫市场除外,那个算是菜农和食客的一场清新文艺范儿的约会。
在哪里买菜?超市。
离我们最近的超市也要穿过大马路,走上高架桥,路程约20分钟。
美国的超市很全面。基本上什么都有。衣服鞋帽,生活用品,食物,电器,保健品各种。我经常看到他们购物结账的时候,手里拿的商品种类纷繁。衣服若干件。牛奶若干瓶,各种食物生食熟食若干。感觉还真是方便啊,逛一次,可以屋里蹲好久。
第一次买菜,我记得我们是全寝室出动。
去到了前人推荐的Ralphs大超市。
门口放着鲜花,再往里走摆着水果。
很大很气派。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大啊。
第二感觉就是人有点蒙。因为熟悉了国内超市的布局,来到这里,物品的包装,名字,一切都大变样,找个东西,要找上半天。
终于找到了食物柜。惊喜地发现,这里的牛奶好便宜!那么大一瓶,应该是1.5升的吧,上面的标价是1.29刀。最贵的也就是2刀多的。鸡蛋也是,0.56刀可以买上一打!牛肉更是让我大跌眼镜,我在国内不怎么买,一是不爱吃,而是贵。而这里,我看拿上一大块才4刀多!1.99刀就可以买上8个超大鸡翅!
我们所在的加州是全美的农产品大州,什么蔬菜瓜果牛肉鸡肉不在话下,所以这些农产品都特别便宜吧。还有很多人爱吃的牛油果,黑莓,蓝莓,草莓,也是便宜到哭!国内10块钱一个的牛油果,这里也就是人民币两三块!
走过酸奶区的时候看到了各种冰淇淋。果然又没让我失望。哈根达斯一盒,放在国内怎么也上60了吧,这里,5刀!!!
碰上打折优惠日,那就更划算了。
我们四人买了牛肉一块,猪肉一块(在我的要求下),生菜,包菜之类的都是99美分一包。
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
中午,因为是在外面买东西,购物,吃了鸡肉汉堡。

加上税,应该是8刀的样子。鸡肉不嫩,很油腻。汉堡套餐里面的小饼干太甜,甜到牙酸的那种。土豆泥也是一股子厚重的芝士味道。倒是分量十足。跟国内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显然,国内的香辣鸡腿堡已经是根据本土口味改良过的了,真是想念那个味儿啊。
这样的对比下,倒是对自己买菜做饭生出了向往。食材便宜,材质新鲜。
晚餐就是牛肉炒洋葱。清炒白菜。室友们都口味清淡。屋里只我一个人偏爱辣椒,所以,这一股子清新寡淡风倒是让我的肠胃减负不少。
从此,我也慢慢地告别了那个食物重金属摇滚风,开始走起了清新自然风。
直接受益者就是我的身材了。
因为经常要去买菜,要去添置食材、生活用品,运动量超大。然后吃得是鸡肉牛肉,又便宜又不长脂肪。而且,没有小米椒朝天椒什么的,吃什么也就是一个味儿了。
我们的室友也是能干。经常是早餐刚刚吃完,就拿出午餐的东西,开始筹备了。晚餐亦如此。
初来美国,学校尚未开课,食堂尚未开餐,一日三餐就成了头等大事。

每天奔波于超市,商场。
我们在外面逛街的时候就在外面吃。汉堡,披萨,炒面。不过汉堡换着吃,什么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Pizza也是卯足了劲儿加了各种肉和水果。
老外就是很实诚,他说让你加料就是百分之百真地无限之地给你加。我们在Pizza摊子上驻足良久,就是为了在“buid on your pizza”s时多加点馅料。
在过了18天为了食物而奔波操劳,早出晚归的日子后,食堂开餐了。姗姗来迟的食堂餐,显得意义非凡。因为,它的开放意味着Cal State Fullerton开学了。UV村热闹起来,食堂里面的各色人种涌动也显得很有活力。
我记得食堂开餐我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来着。配文:再也不用担心我没饭吃啦。
真心话。虽然平时也有室友做大餐,但是每次炒菜前的准备工作,炒完菜的收拾工作,也是需要分工完成的大工程。如今可以坐享其成,饿了就下楼,不到30秒就走到餐厅,还是很惬意的。
第一顿不知道吃了啥。只记得食材很丰富,色彩很绚丽,餐厅环境很棒,但是味道应该是很难以描述吧。但是,已经很知足了。

刚吃食堂的时候,因为兴奋之情,对于粗糙的味道,也没有过多失落。
牛排,鸡排,鱼排品种丰富。再加上各色水果,甜点,沙拉,面条,三明治,我觉得,嗯,这很美国。
吃久了就慢慢显现出弊端了。
美国人用来烹饪的食材都是一等一的好。从我们去超市随便买的牛肉就知道了。怎么炒都不老。可是,他们的烹饪方法太单一。除了烤就没别的了。所以什么菜出来了都是一个味儿。
六个月里,我唯一吃过的几次好吃的,就是烤鸡翅了。屈指可数的几次。
我们经常感叹,美国人在各个领域教育,科技,医疗都成就斐然,唯独在饮食这件事情如此的不思进取,难道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到了经济高度发达阶段,人们对于吃都是变得淡漠?
我以前在国内,虽然不是特别讲究吃,但是也会三天两头就给自己做上几道菜,剁椒蒸鸡爪,香辣小黄鱼,青椒香干回锅肉,血鸭,这些菜我也是打出了招牌的,在青工楼住的日子里,聚餐的时候这些菜式可是相当地抢手。


到了这里,什么都别想了。
那些日子,吃什么都是一个味儿。我是靠着几块披萨才结束每一顿食堂餐的。

当然好处也是多到爆炸。
首先是规律。中餐12点。晚餐6点。
准点吃完饭,肚子里面往往还是清爽的,因为不油腻,所以即便是饱腹,也不至于鼓鼓囊囊的。
然后8点准时到健身房。健身房就在餐厅楼下,属于UV的配套设施。在这里,人们都很重视健身。基本上我们旅游时候,在外面住酒店,唯一24小时开放的设施就是健身房了。
六个月下来,我的体重减了14斤。
之前肥肥的我,减肥嚷了十年的我,在这里总算达成了心愿。
减重,变健康。养成了吃健康饮食,爱运动的习惯。感恩这一切。

万事皆有两面。
不好吃的饭菜,却换来了一个健康窈窕的自己。
如此这番,我还会去责怪那些年我吃过的难吃的美国菜吗?那些差点噎死人的whopper汉堡,那些寡淡的越南河粉,那些没有什么滋味的red lobster,那些传说中性价比超高的拉斯维加斯的buffet……
不会责怪,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