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的北漂,真的需要大哭一场
今天大哭了一场,自己快下班的时候,坐在卫生间的马桶盖上,一边看手机一边哭。
具体哭什么我都忘了,可能是跟我妈吵架,可能是跟朋友引起了共鸣,可能是哭工作的辛苦,也可能是气氛国企的官僚与低效,付出与不对等的回报。或者是最近很久没有见到朋友了,或者是最近手头太紧了,又或者是看了感人的书籍或电影。很多时候真想放声大哭,像小时候一样没心没肺的扯着嗓子乱嚎一气。但更多时候就跟今天下午一样,默默坐在卫生间隔间里流泪,甚至不能发出太大声音。还得掐着时间,赶紧去洗好眼睛,然后若无其事的回到工位,继续之前没完成的活计。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哭也成了一项奢侈品。我很想肆无忌惮的表达我的欢乐与哀愁,而不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电脑屏幕默默流泪。
北漂的青年,真的很需要一场大哭与大笑。世俗让人变得圆滑而隐忍,更多说得出口说不出口的无奈和委屈,层层叠叠累积在心里,有时候觉得没必要矫情的诉说,有时候又不知从何说起。日积月累,也许哪天心里的弦就断了,在外人看来反而还是“承受能力差”、“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一点苦”、“多大点事儿这么矫情”,看不见的是身后巨大的压力和爆表的焦虑,正慢慢蚕食着每一个深夜赶KPI的灵魂。
本来晚上想出去跑步的,外面太闷热怕自己中暑;之前下载的电影,看了两眼又关了。无意间打开《摔跤吧,爸爸》,很久之前看过,今天又鬼使神差的打开了,却一发不可收拾的看完了全部。当看到小姑娘在尘土飞扬的摔跤场上,像一只生机勃勃的小狮子一样挥开满天扬起的黄沙,突然眼泪控制不住的留下来,又悲伤又欣喜。悲伤的是生活真的很艰辛,欣喜的是充满希望的眼眸,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绽放出花朵。当然还有听到我喜欢的印度神曲,强烈的节奏感陪着念经文一样的台词,好像跟着神曲一起扭来扭去,就能忘掉各种不快乐的烦恼。
看到电影让我想起小时候,小时候家里的贫穷,父母用微薄的薪水供我去上昂贵的钢琴课和各种兴趣班,从来不限制我买想要的书籍。一路走到现在,感慨成才的小孩真的很少。虽然我现在所拥有的,都是靠自己辛劳的汗水换来的,但是我是否已经拥有了很多,还是我要求的,想要的太多。一方面我怕妄自尊大,另一方面又怕妄自菲薄。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刚入社会的人都跟我一样有迷茫期,但我真的很想知道自己要什么。
最近总是一点生活的小事都能点燃我的怒火,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是不是该服用镇定剂了。可能这就是生活吧,百分之九十的无奈,百分之九的平淡,和百分之一的欣喜。人们总是为了追求百分之一的开心,而去忍受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