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快乐,我们都对自己撒谎。”
以前觉得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好像看到那一页页满满的字,就能向自己证明,啊,那段时间我过的还蛮充实的。
我在高中的第一本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一段话:记录下高中的点点滴滴,简单而诚实,只想为我们走过的日子留下点什么,表示我们确实是这样走过来的,不至于让自己以后的回忆太过单调。
“简单而诚实”,也许吧。但这说的是内容。写日记这个行为,现在的我看来,分明是一种作弊。
日子的痕迹是不需要人为去刻写的,如果回忆里没有留下痕迹,只能说明那段路走得不够深刻,没有走到心里,又怎么能用日记来证明自己走过呢,还是自欺欺人吧。说什么“不至于让自己以后的回忆太过单调”,换个说法,就是怕自己忘记,因为忘记,意味着空虚的记忆,空虚的生命。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我们都希望人生可以过的精彩一点。所以通过日记,去弥补记忆。
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获得活着的安全感。诺兰的《记忆碎片》里就有对记忆的探讨,通过影片也能看出,没有记忆的人生是无法想象的。

把纸片上的字等同于记忆,这种所谓的安全感,其实是有些病态的。
脑海里我曾经有一个处的不错的女同学。我悄悄地自己在心里默默建立了和她的友情关系。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小镇的街口相遇,她热情的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一下子想起这个人来。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快把她忘了。
那场尴尬的会面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对不起那个女同学,我怎么就把这么重要的朋友给忘记了呢。然后一直耿耿于怀。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写日记,想通过日记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因为怕自己忘了一些重要的人和事。我那个时候没有想过,重要,意味着什么。
重要的人和事,换个说法就是“值得被记忆的东西”。但值得被记忆这句话,本身就是个悖论。记忆并不是被动的,不是说我想记得什么就能记得什么,想忘记什么就能忘记什么的。很多时候,反而我们应该从记忆中去确定自己在乎的东西。就像那个女同学,其实是我不愿意承认,在我内心里,可能她就真的不是那么重要的朋友。所以才被遗忘了。就算强行记住,又能说明什么呢,看起来自己好像情深义重,其实不过是在自己感动自己。那些不需要刻意去记也能留存在记忆里的人,才是我们真正在乎的人。所以宁愿在乎的少一点,也好过那些无谓的患得患失。
我不知道大多数人写日记的时候,会写些什么,悲伤的事,快乐的事。如果痛苦的事可以作为教训,绝不是简单写在纸上就能吸取的。如果快乐的事是真的快乐,记忆一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经不住,那写在纸上也是自欺欺人。记忆恰恰是我们用来检验真实自我的工具。
记忆这东西,是不分个体的,就像一张碎裂的巨大的镜子,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记忆碎片。这世间发生的故事和道理,不是你收着就是我藏着,只不过是每个人多与少的问题,记忆本身不存在残缺。
所以不需要担心记忆会溜走,因为属于自己的还是自己的。而沉淀下来的记忆,会告诉你,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走心了。
最后。
一位作家说过一段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
我想说的是,时间一定会把我们生命中的碎屑带走,漂远。而把真正重要的事物和感情,替我们留下和保存。最终你看到的这个存在,是心中一座暗绿色高耸山脉。沉静,安宁,不需任何言说。你一定会知道,并且得到。只是要学会等待,并且保持信任。
这也是我想把这个号取名“暗绿”的原因。因为我希望自己不要把它变成记录生活的工具,而是去思考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学会等待,保持信任。这就是我上了大学后不再写日记的原因,因为我相信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会在记忆里留下来的,经不住时间考验的,永远只是生命的碎屑。我要做的不是焦虑地去记录生活,而是真实地感受生活,等待沉淀的到来。
今天本来想写一写在泰国的事,写了一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不是很想立马去做这件事,这件事是指“把经历转化成文字”。我不想急哄哄的告诉所有人,或者说告诉自己,我经历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这算作弊。
想等一等,等到时间够久了,再回过头看,那些再次呼之欲出的,才是我得到的东西,也是时间替我保存的。
原载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一树暗绿泽
微信公众号:ysalzee
保存二维码在微信扫一扫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一起吃果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