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教材的尝试
昨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精简教材,只弹哈农、布格缪勒25首、巴赫初级钢琴曲。
目前同时在弹的教材有哈农、拜厄、车尔尼599、钢琴基础教程1、布格缪勒、小巴赫。每次上完课都是留一首拜厄、一首车尔尼、再从钢基布格小巴赫里面找一首乐曲,像前几次课就留的钢基的四小天鹅,布格的天真烂漫,这周留的小巴赫的第一首小步舞曲。这个搭配,看上去很丰富很美好,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完成不了T_T……
我每天练琴的时间是一小时(要上班还要带娃能保证一小时已经逆天),每天要弹大概20分钟哈农和音阶,也就是每天最多只有40分钟时间练曲子。在以前的任务下,每天用大概20分钟练那两首练习曲,另外20分钟练小乐曲。我所说的练琴时间不够,主要是指练乐曲的时间不够。
就拿一个多月前留的一首布格缪勒的天真烂漫来说,第一周把乐谱摸下来,看着书可以磕磕巴巴弹下来;第二周还课老师纠错,纠正自己摸谱时没有注意到的错音、休止、跳音等等,再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磕巴变少,总体顺畅了许多,但需要慢弹;第三周,音符已经完全没问题了,然后就是对节拍器,抠节奏,完全掌握节奏之后慢慢恢复正常速度,这一周弹下来基本能背谱弹;第四周,放松的弹,注意姿势和呼吸,甚至做到80%的盲弹,并在老师的提示下注意音乐表情,哪里该渐强往上推、哪里该渐弱往回收、哪里该跳跃小俏皮……因为这期间还留了一首四小天鹅,并且有一周没有上课,所以基本五周才弹下来,就算没有这些状况,一首曲子每天弹20分钟,还是太少,这个练习量至少也需要4周才能弹到自己满意。更不必说以后弹的曲子多了,每天还需要留出时间对老曲子的巩固复习。
虽然一首还算比较简单的曲子弹了这么老长的时间,但这个过程带给我十分愉快的体验。通过把一首曲子练好练精的过程,这首曲子我终于可以说我基本掌握了,不用看谱,信手拈来,弹得很享受,录视频也能不出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节奏、触键、音色的把握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相比之下,每周留的两首练习曲,由于比较简单,每天练的遍数很少,并且由于音乐性较乐曲而言相对弱很多,没有那么多变、好听,也没有太大精练的空间,自己也觉得不喜欢,没有想要背谱弹下来的动力。逐渐就造成了,每周都过两条练习曲,拜厄弹到六十多条,但让我背谱弹一首,一首都不会弹。
有的时候我会想,练习曲那么枯燥难听,为什么基本上所有琴童都要弹呢。有那么多好听的,适合各个阶段的乐曲,为什么不弹这些呢。我觉得可能是,适合一个阶段的乐曲的数量可能不够,特别是对于专业学生来说,每天弹几个小时琴,而要找出够他这个阶段弹的乐曲,很可能找不出几首,不是过于简单了就是难了,而练习曲却有很多,特别是车尔尼系列,599、849、299、740,不用费心去选择,挨着弹就好了。可是对于我们这种成人学生呢,我弹琴就是想要愉快、高兴,每天就这么宝贵的一个小时的弹琴时间,弹喜欢的乐曲时间都不够,干嘛非要我弹我不喜欢的练习曲?不弹拜厄车尔尼,真的就学不好钢琴吗?
成人学琴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能更自主的思考,主动灵活的调整学习思路,所以这一次,我想试试,不弹拜厄车尔尼,是不是可以。少了练习曲,留给我弹乐曲的时间更多,有更多的时间能好好的思考、精雕细琢。写下这些文字,一段时间再来看看今天的决定是否正确。另外也提醒自己,学钢琴一定是愉快的,如果觉得枯燥乏味到难以坚持,那就想办法调整一下,没必要非把自己逼死。回想上一次学琴半途而废,除了怀孕的原因,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陷入了练习曲的海洋,一条一条绵绵无绝期的弹啊弹,一首也不喜欢一首也不想精练(老师也没要求精练,估计她也不喜欢),真的是弹到怀疑人生。
不过话说回来,我保留的布格缪勒,其实也算练习曲,但不同的是,每一首都好听,有明确的主题、丰富的音乐性。有的安静优雅,有的气势磅礴,想到我要一首一首学下来就充满期待。并且我一点也不着急,就想着一个月能学好一首就满足。如果每天省下了弹拜厄车尔尼的时间,估计三周可以过一条曲子。一共25首,也够学好一阵了。比起拜厄车尔尼,动辄一百多条,布格25条听上去,友好多了,却更充满挑战。另外选的小巴赫,都是我十分想要学习的舞曲,但难度不均衡,需要逐渐加入,先把简单的几首小步舞曲弹了,难的留着以后慢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