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的经历
查看话题 >印度 | 南印公车记
昨天正在开往迈索尔的公车上享受窗外大风带来的凉爽,突然被一个粗圆的印度妹子吸引去了注意力。她叽里呱啦的泰米尔语我自然是半个字都听不懂,却神奇地明白她想让坐窗边的我和坐中间的男性朋友换个位置,她好入座靠过道的空位。同样的事几天前还发生过一次,上次是一个中年妇女。由此你会发现印度传统文化的保守之处是如此细碎地渗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与大文化的保守相反,印度人性格的热情直接与不拘小节也有诸多体现。离开坦焦尔的车上,因为我把糕点分给司机吃,他赶紧把他的水递给我喝,哎呀妈呀我是真不敢喝,喝了怕拉一周肚子。此时后排的女人们顿时不甘示弱开起他的玩笑来,然后我又分给女人们吃,她们也毫不羞涩地接过手去。昨天我偷拍男性朋友醉人的睡姿被后座的大爷发现,他就拍拍我的肩,然后指着我的手机咧开只剩一颗门牙的嘴咯咯笑,似乎比我还满意于这次恶作剧。至于平日这种性格体现更加明显。站在街上不动时,随时会有男人们毫不避讳地在我们旁边一边津津有味地打量同行小伙伴的花臂,一边指指点点进行一番讨论。女人们更为直接,至少有两次径直抓起他的胳膊近距离地观察让他哭笑不得。

记得还在越南河内时,有一次旅店老板开摩托带我去买手机数据线。他倒是驾轻就熟,灵活又快速地穿梭在拥挤的大街小巷,坐在后座的我却因为几次险些撞到行人而吓得叫出声来。没想到这种高超的驾驶技巧在印度再一次得以见到。除了无所不在的大黄蜂突突,公交车司机也是绝佳的证明。

印度山路因为偷工减料总是修得极窄,,每次转弯都感觉会冲下山崖或撞上山体,以至于好几次过U型弯道时,司机还得停住、倒车、调整车头才能继续前进。有那么两次我看见后轮就压在没有任何防护的高山悬崖边缘线开过,即便大胆如我也吓得连连说“好危险好危险”。两辆公交车交汇时通常只有10多厘米间距,于是一辆只能停下,另一辆在售票员尖锐哨声的指挥下缓慢前行。如果此时对面车上的人碰巧像平时一样把头略微伸出窗外茫然地注视着你,你就可以弹出莲花指,不费吹灰之力地帮他挖个鼻屎。

尽管有弯道、烂路、黑夜、大雨的重重考验,最后司机总能安全把你带到目的地,有一次我甚至好想跟他道句感谢告诉他你好棒。时事造英雄,这就是印度过于膨胀的人口和跟不上发展速度的交通所炼就出来的反应力和专注度一流的司机。 上次去蒙纳尔看高山茶园,大概晚上7点的时候突降暴雨,豆大的雨点随着大风倾斜有力地打在挡风玻璃上。转弯时雨点从我们旁边的车窗飘到腿上,风一吹骤然觉得好冷。大家都赶紧拉下了卷帘门似的车窗,不一会儿因为车内温度升高,挡风玻璃开始变得模糊。司机不得不拿矿泉水瓶往前方玻璃泼水,维持视野清晰。但很快,玻璃又模糊了,司机开始用手赶紧擦了几下。

数不清的弯道,漆黑无路灯的马路,让视线模糊的倾盆大雨,实在是不能使人更担心了。于是我赶紧拍拍司机肩膀问他还需要水不。明智的司机干脆把车停下了,叫来了售票员,从他那里要来了一个神秘物体。固体胶似的瓶子,白色膏体状,司机熟练地挤在手上,然后往玻璃上一阵狂抹,之后再问我要来水泼在玻璃上。玻璃瞬间清晰透明得跟没有一样,之后也再没有因为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而模糊。我不禁惊叹印度居然有这么神奇的东西,顿时觉得司机小哥的形象高大起来。事后一回想,哎这尼玛不就是肥皂水吗?我是不是傻?

在公车上,我最常进行的娱乐活动是搓手。来印度之前对它的印象是满街牛屎,不喝瓶装水会拉肚子,强奸案频频发生,来了后才知道那都是游客集中的北印。南印因为殖民影响,教育更为发达,人们更懂道德约束,最多只是用目光抚摸我的大腿而不至于真的摸上去。自然南印的城市也更干净,但还是逃脱不了无孔不入的尘土侵袭。所以坐在窗洞大开的公车里,没多久就觉得身上附了一层灰。于是我就像苍蝇一样搓啊搓,把混着汗水的灰尘搓成泥,再潇洒地啪啪拍掉。
除此之外,我不听歌也不看书,只是就着窗外的风景发发呆。连绵而过的田野和偶尔点缀其中的风车、成片的椰子林和诱人的香蕉树、色彩明丽鲜艳招摇过市的货车、总是不见不散的美艳落日、偶尔因为突然发现我们几个歪果仁而忍不住惊喜形于色的中小学生,都是一路有趣的画面。有一次坐在靠窗位置无神地凝视着窗外,于是和一个印度三哥对视的时候并没有如平常移开目光。只不过1秒之后,他就从死鱼眼变身为星光美瞳,一个媚眼和一个“嗨”同时飞过来。那画面太香艳立即让我当场化为灰烬。

风景看累了就迷糊一会儿,然后又会在公车沿途停歇时醒来。绝大多数友好的司机或售票员都会专门提醒我们现在是茶歇时间以及停留多久。这时候大多印度人鱼贯而出,涌向站台或周边的小摊贩买杯奶茶或是各种油炸面点充充饥,当然我们也不例外。与许多游客的感受一样,印度的Chai(南边叫Tea)是我最喜欢的饮料。几乎每个早晨都是一杯8到10卢比的Chai拉开新一天的序幕。我们叫它奶茶,不过对印度人来说这就是茶,加奶加糖只不过是他们喝茶的本来方式。任何地方的摊贩都会以超酷炫的方式给你拉一杯奶茶以至于一开始你会惊讶地认为他们在表演杂技。

另外长的像甜甜圈的vada和长的像煎饺的samosa也是我喜欢的两种食物。偶尔也会有小贩上车叫卖各种水果和零食。有一次我买了菠萝,大爷竟举着一袋粉末问我要不要。定睛一看竟然是一袋玛莎拉,我一头黑线地想他们到底是多离不开这个咖喱味儿啊。我谢绝后,大爷随意地摇摇头转身离去。事实上最让人不习惯的事情莫过于和印度人讲话,他们就开始习惯性地左右摆头活像嗑了药。据观察,摇头可以表示以下意思:好的;是的;也许吧;不知道;我只是摇着玩你咬我啊。同行小伙伴说,想像100个三哥同时对你摇头。这个画面只是构想一下就觉得哎哟头好晕啊快给我止疼药。
因为之前都是在南印次大陆的漏斗尖尖角短距离移动,所以公车替代火车成为我们的最佳出行方式。大城市之间每天有数般公车往返,频繁得让我感觉总是即到即走,而省去了火车提前订票还要担心晚点的忧虑。偶尔需要等待,就去车站里的素菜馆蘸着桑芭或椰子酸辣汁抓个dosa饼或parota饼吃,再悠闲地吹个风扇。

尽管汽车站没有发达国家一目了然的井然有序,售票处和有清晰标识的站台也多半只是想象中的产物,但你会惊喜地发现,从酒店打个突突去汽车站、随便找个身穿卡其色制服正在大声吆喝招揽乘客的售票员询问哪辆车去往我们的目的地,上车坐定买票,是一系列如此顺利又一气呵成的事。也许这就是我们从印度的混乱中摸索出的属于它自己的秩序。
文 |Veronica 图 |Veronica
原创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旅享(travelershare)
投稿邮箱:travelershare@163.com
期盼遇见热爱旅行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