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位学者的读书清单,或许可以让我们更丰富、更美好,或许,只是更加坚定

本文作者: 曾梦龙 “有时候,关键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去解释世界。” 在某个关键时刻,关于如何解释这个世界,如何与未来相处,我们需要听听睿智、独立的声音。 问题纷繁而且复杂,但与年轻一代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来自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 20 余位专业人士希望,留给未来年轻一代的这个世界运转良好而且文明进步;在复杂而且迷茫的世界中,保持独立与理性。 记者张彦(Ian Johnson)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读者一样,困惑于人们对书和长文章的耐心:是读者没有耐心,更笨,还是作为内容提供者的编辑越来越没有勇气? 就像在回应张彦的问题,同济大学副教授王晓渔说他这几年在读经典,比如读《诗》、啃《追忆似水年华》,但都还没有读完。他说:“这几年主要在慢慢读一些典籍,比如把诸子一本一本读过。我也在细读一些 20 世纪的小说经典。” 清华大学教授任剑涛依旧在提那个问题,我们不管是看电子书还是看实体书,我们的总阅读量还是偏低的。虽然各种数据表明,在网络购书和电子书提供方便之后,书籍从消费量上是增加的,但人们还是会表达自己看书好像是越来越少了。 在任剑涛看来,随便挑一个品类,比如博物学,就出现了很多书。“比如关于植物的文化史、动物的文化史、环球旅游、世界各国概况、‘一带一路’的东西,你都可以读。”公众阅读——那些需要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作品并不少。“其实中国出版的图书量年均 10 万种以上,好书不少。” 这一篇文章是“我们如何与未来相处”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 所有与我们对话的学者,更多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思维方式,或者说一个索引。我们从这些谈话开始,如果能借助他们的学识为我们展开一个更广阔的图景,如此幸甚大焉。 所以这最后一篇,是他们过去一两年看过觉得好的书,或推荐一些他们认为值得看的书,不管是专业领域还是公众阅读。 我们唯愿我们的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汲取智识。或许可以让我们更丰富,或许让我们可以更美好,或许,只是更加坚定。

【1. 《行动的勇气》】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那本《行动的勇气》。 【2.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和另外两本】 何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彭文生的《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我觉得他讲得比较到位。然后李伯重老师有一个叫《火枪和账簿》,写得也比较好。汪丁丁老师有一本叫《行为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他自己想的一些东西,我觉得也比较好。 【3. 《重读哈耶克》,还有史蒂芬·平克、讲谈社的中国史系列】 韦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我《重读哈耶克》那本书就是为了做社会新启蒙,改变观念。这几年我在做货币制度史,这些都不大讲了。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几本书,都比较不错。日本讲谈社这套中国史也比较好。像学术的,剑桥经济史这种可能大家也没时间看。 【4.孔子、王阳明,以及A New Kind of Science】 盛洪 经济学家 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读书。我看书多了,不知道推荐什么好。 我看过的书中,张祥龙的《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还有一本英文的,《A New Kind of Science》(《一种新科学》)。还有《Rare Earth》(《珍稀地球》)。还有一些人物传记,像王阳明的传记,三卷本,作者是许葆云;还有《富兰克林自传》。 【5. 一本叫《交流的无奈》的书】 吴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我推荐一本我们(新闻传播)学科的书,约翰·彼得斯(John Peters)的《交流的无奈》(又译为《对空言说》,Speaking into the Air)。

【6. 《汉代郡县制的展开》、宫崎市定以及巴尔扎克】 贺卫方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读书也是特别有阶段性的,有时候有年龄的差异。比方说法国的小说,年轻的人可能读巴尔扎克,读起来觉得很无趣,读雨果的作品就觉得很热血沸腾。但是到了一定年龄段的时候,你再回过头读,你会觉得巴尔扎克很了不起——对人性的洞察。 我自己在过去这一年中间,基本上都在读历史书,所以都是读,比方说日本人写的一些书,包括《汉代郡县制的展开》,很厚,研究郡县制的书,然后读宫崎市定的著作集。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我觉得这些书,现在年轻的朋友未见得会那么喜欢吧。 【7. 《明星与素琴》和更好的记录】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如果给年轻人读的话,我今年读的印象比较深的可能是东方出版社出的《明星与素琴》。当然,年轻人读也比较沉重了。 江西一个开书店的人,现在我估计 40 多岁,他在收购旧资料,通过旧资料写了在 1950 年代前后(从 1949 年之前一直到 1950 年代、 1960 年代),一对从恋人到后来结婚、生子、成家,写了一个小历史,就一个家庭的变迁。 这个书写得很轻松,如果年轻人去读,能够进入。他是利用留下来这些书信,私人档案,能从那里面看到一个启示,就不必关心那个时代背景,我如何如何悲惨(从民国时期的年轻到后来政治运动的残酷),不要去看这些,但是可以看到年轻人的生活留下了记录还是很重要的。这个记录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素材。 注意到这本《明星与素琴》很久了,不是因为明星与素琴的故事本身,而是觉得这本书所体现的学术追求与学术精神值得张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历史学叙事不再从细微处入手,不再强调不同,强调个性,而是要符合什么大纲,什么主流。其实,历史从来都是具体的,唯一的,历史学家如果不去注意研究对象的唯一,如果人云亦云,旧事复述,学术便永无长进。这部书利用一个非常意外留存、出现的私人文书,重构了历史上一个完全可能忽略掉的爱情故事,凸显了大时代个体生命的脆弱、偶然。作者对史料的发掘、整理、解读,以及史事重建,绝对一流。 我看了觉得很感动。我们今天的历史写得为什么很教条、很抽象?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多多样性的历史素材留下来。我们今天可留存的历史资料很多了,像年轻人写微博、微信,这些东西都应该作为一个生命经历、生命历程留下来。将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利用这些资料去重新建构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形态和思维方式。 这本书我觉得年轻人去读,要从这个角度去读,而不是看到 1950 年代政治运动的残酷、 1940 年代的动荡,不要去读政治,而从里边可以看到年轻人生活的美好。这本书我觉得去读一读还不错,其他我推荐的都是历史类的书,可能读起来都比较沉重。

【8. 《民族主义》、《重塑中华》、《风疾偏爱逆风行》和《孤灯下的记忆》】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民族主义》。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的《民族主义》,便是理解民族主义的最佳著作。作者斯蒂芬·格罗斯比(Steven Crosby)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大学宗教学教授。由于作者是这方面的研究权威,所以此书才能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历史叙述与理论阐释浑然一体。此“通识读本”还对各种观点、学派作了提纲挈领、要而不繁的介绍,照顾到了“通识性”,又以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一系列史实、事件作了概念化抽象提炼和理论化处理,对百余年来的有关研究作了切中肯綮的分析评论,深具学术价值。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当代中国,最普及、最深入人心的一个概念、观念、词汇就是“中华民族”。然而,仔细追寻,“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产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作者黄兴涛是成果甚丰的近代史研究者,视野开阔而学风扎实。此书以大量的史料梳理了“中华民族”产生的背景与意义,一个产生才一百多年的观念、概念,如何在历史中发生重大影响。这种观念史的寻根溯源,大有意义,读起来也引人入胜。 《风疾偏爱逆风行》。改革开放,自然包括文化开放。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想起改革开放之初,外国电影、小说的突然解禁带给社会的巨大影响,甚至冲击。在域外文化的引进中,《译林》杂志厥功至伟,创办者李景端的回忆,当是文化开放的重要史料。 《孤灯下的记忆》。这是个人史,也是家族史。赵絪是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先生的女儿,但她本人却长期在甘肃偏远地区当农工,过着底层生活。对父亲交往的学者名流的回忆与作者自己生活中的最底层小人物的回忆交织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画面。而且,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对许多细节有着精细的描写,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日常生活的历史。 《“卑贱者”最聪明》。蔡昉是著名经济学家,对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经济学有深入研究,本书是他的经济随笔集。随笔更自由,也更能直抒胸意,有更多真实的、有洞见的思想。 (注:这四本书的推荐来自雷颐为《经济观察报》所写的《雷颐:2017我的阅读》,《好奇心日报》经雷颐本人授权节选使用。) 【9. 《未来简史》,还有一本争议颇多的《枢纽》】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我肯定会推荐又好读又有价值的,跟我同年的作家叫尤瓦尔·赫拉利 ,他的《未来简史》很值得读,而且很好读。他用一个非学院的写作判断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观察。所以我个人觉得,一本书首先要好读,好读了以后,然后有一个穿透性的分析。你可以不同意赫拉利的分析,但是他能看到我们未来一些脉搏的东西,我非常推荐。 然后我会推荐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刚出的,他的观点出来以后,被很多人批评。我已经知道了,但是我觉得他至少提供了一个对中国新时代下面的一个定位,而这个定位是有历史感的定位。就是施展的《枢纽》。这本书我觉得它提供了一个对当下中国自身方向上的一个重新把握。

【10.江弱水、博物学和《驯化利维坦》】 任剑涛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读的书就很难推荐给读者,因为我从来强调,专业阅读和公众阅读是两个事情。我基本上围绕国家建构的课题,我在做我的专业研究,很难跟读者朋友们来分享我的专业阅读。那么公众阅读,我也参与了几个评书,那就是公众阅读的导向,你根据你不同的兴趣,去选择你感兴趣的书来读就可以了。 但是,我要跟各位朋友共勉的是什么?不要只读手机终端的文化快餐。中国人还是要读书。因为读书和手机终端阅读的最重大的差别是,书籍那里有系统而理性的思考,而手机终端常常只能接受现成的、当下的和意见性的东西。因而你愿意接受手机终端传出来的信息,也是一个积极公民的表现,我们要高度肯定,尤其是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但另一方面,读书是一个高智能社会的基本指标,你像以色列,大家知道建国不久,能够在林立的阿拉伯敌对国家之中矗立不倒,以色列人均阅读图书一年是 60 多本,而我们中国,好的统计是 3 本,不好的统计,只有 1.3 本。而这 1.3 本可能包含着很多漫画书、饮食文化、旅游。 我们还是要跟伟大的心灵拥抱。尽管我们并不需要追求我们自己成为伟大,但是跟伟大的心灵拥抱,可以荡涤我们灵魂里有一些肮脏的东西,提升我们灵魂当中想发展的那种品质。确实对中国来说,怎么样有阅读习惯?这是这个民族要去努力改变的一点。 文学上,你比如说有江弱水教授的《古典诗的现代性》《诗的八堂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这些都可以读。然后最近几年,中国在博物学上出现了很多书,比如关于植物的文化史、动物的文化史、环球旅游、世界各国概况、一带一路的东西,你都可以读。其实中国出版的图书量年均 10 万种以上,好书不少。 专业阅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公众阅读,需要思想性和趣味性结合的作品,(比如)政治学上,像王建勋写的《驯化利维坦》,这些都是很好的作品。专业上有他的想法,但不是为专业读者而写的,是为大众读者而写。像这些跨专业的公众阅读作品,都可以去选择。像《新京报》每年好书评选、商务印书馆好书评选、社科文献(出版社)好书评选、《中华读书报》好书评选、《经济观察报》好书评选……各位读者朋友都可以关注,在里头选择一些,那些都是一些不错的公众阅读作品。当然里头也有经典,比如说商务印书馆的好书里头,那也有《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这个是我这种专业人士,都不一定会阅读,但是公众有兴趣,也可以去读。

【11. 《驯化利维坦》、经典和历史】 郭于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王建勋老师的《驯化利维坦》非常好。我觉得把道理讲得很清楚,国家和政府权力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因为你既需要它,又要防范它。这个道理应该每个公民都知道,所以它涉及公民对国家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对自身权利的认知,对自身和国家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的认知。非常好的书。 刘军宁老师的《保守主义》我也建议大家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致命的自负》要看一看。 还有托马斯·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也非常好,我觉得年轻人也应该看看。《知识分子与社会》其实批评了一些知识分子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发言,给社会指点前程,然后最后他又不负责任。他会破除一些迷思。 这些会让人明白很多我觉得其实是常识性的东西。 政治哲学当中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经典,应该去读这些东西。自由主义比如说洛克、孟德斯鸠、休谟。当然可能这些太古典。你可以去找一点捷径,像米塞斯、哈耶克、阿伦特、托克维尔这些比较好读的,应该先去读一读。然后保守主义,像埃德蒙·伯克的《自由与传统》,其实都很好读,都可以去读。 历史先从中国的开始读,比如高华的书,包括一些对“反右”、“文革”的研究。 我自己的书我很难推荐,因为那个书国内不发行。我有一本是做农民口述史的书,其实可以从农村 20 世纪下半期历程,看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逻辑。那个书在广东被当成文学书盗版了。我觉得很奇怪,那是个很学术的书,但是内容除了导论章太理论以外,后面基本上是跟讲故事一样,可以从一个村落的历程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12.《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邻人》,以及《中国在梁庄》】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周雪光教授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这本书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今天的中国国家治理。它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处理一统体制和有效治理之间产生的非常大的矛盾?那什么是一统体制和有效治理呢?放在我们整个中国国家的情境之下,会发现中央政策在地方推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同标准,很多地方政府会根据地方实际去实行、解读政策。所以说,这是一种央地关系的冲突。 我们在和地方政府官员做社会调查和访谈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我们收到中央政府红头文件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仔细阅读,从头到尾阅读这一份红头文件,每一个字都值得深度推敲。那推敲的意义是什么?是找到这个红头文件里面的灰色地带、一些可操作地带,他就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做一些灵活应变。 第二本是《邻人》,写的是 1941 年波兰的一个小镇,发生了杀害犹太人惨无人道的暴力事件,但是凶手不是德国纳粹分子,而是当地这些犹太人周围的邻居。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重要?它打破了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纳粹分子就是凶手的常识,而是让我们揭开这一段历史,看到在这个小镇上,真正的凶手是和你朝夕相处的波兰邻居。这样的剖析是让人警觉的,因为会让我们去比较历史,发现很多在其他政治背景之下相类似的暴力事件。归根结底,历史是不断重复。 第三本书是《中国在梁庄》,是《出梁庄记》的作者梁鸿写的一本新书。她在小说里面塑造的是她父亲的一个好人形象,但是在这里面最精彩的部分是父亲梁光正在“大跃进”、“文革“时期被批斗的场景。实际上跟《邻人》这本书异曲同工。梁光正被他邻居不断批斗、被要挟,所以才会塑造出他今后的一种个性。 【13.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雷蒙·阿隆回忆录》,还有历史与传记】 王建勋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 当然不能说最好的书,但好书很多了。尤其我觉得像《经济观察报》《新京报》(年终)评奖,很多好书都被他们注意到了。比如说汉娜·阿伦特很早的一本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以前就出过,(现在)又再版了,我觉得是不错的一个书。 还有《雷蒙·阿隆回忆录》,我觉得也是很好的。还有很多历史类著作,我觉得也值得关注,包括写中国历史的。有一本研究中华民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叫《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 还有《大卫·休谟传》《托克维尔传》,我觉得也值得关注,非常好。

【14. 《社会契约》】 张千帆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好书很多,我曾经在朋友圈推荐一本书叫《社会契约》(The Social Contract: A Critical Study of Its Development),觉得很不错。1957 年出版的,是社会契约及其发展的一个批判性研究,不知道有没有中译本。当然,比较旧一点。1957 年,我们那个时候在干什么?正在反右呢,然后是“大跃进”、大饥荒、“文革”……这本书我自己刚读完,个人相当有收获。社会契约也是中国历来缺少的,中国社会从来就是被自上而下地管着,缺乏自下而上的契约文化和精神。没有社会契约作为基础,宪法有也是白搭。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无宪法而有宪政”,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 【15. 奥威尔的《1984》、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卡夫卡的书】 洪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奥威尔的《1984》,在今天很有现实意义。从技术上看,他的预言今天不仅完全实现,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的控制手段发展到了哪怕魔鬼都无法想象的地步。问题还不只于此,不只于监控技术的发展,而且还在于现代政治致力于人性的改造。一个哪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入彀中,便脱胎换骨、面目全非。现在中国年轻人也好,老人也好,适应得非常快。一旦进入权力系统,或者,打算进入权力系统,说话立马变了腔调,所学都白学了。这有很多实例。这才是《1984》的核心:极权统治的危害在于改造——准确地说,败坏——人性。 关于现代政治,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也值得推荐。也是关于现代政治的一个预言。《格列佛游记》比《1984》好读。奥威尔的书只是让人感到恐惧,没有了斯威夫特的嬉笑怒骂。大概在于时代的差别:《格列佛游记》写于 18 世纪初,当时刚步入现代,《1984》则是 200 多年后的20世纪的作品,到了 20 世纪,现代国家这个历史之谜的谜底,大体被揭开了,奥威尔笑不出来,这个曾经的“左”派很绝望。 卡夫卡在 20 世纪政治哲学上的地位,怎么推崇都不过分。他的书涉及的是人的灵性层面,展现的是 20 世纪渗透一切的权力使人的精神遭受的伤残,以及所导致的现代人精神的荒漠状态。他的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以及短篇《变形记》、《在流放地》、《关于法律问题》、《饥饿艺术家》、《乡村医生》等等,都是反思现代政治和现代人精神状况的杰作。

【16. 经典】 王晓渔 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这几年主要在慢慢读一些典籍,比如把诸子一本一本读过。虽然在读经典,但并不是过去居于垄断地位的经学一路,也不是时下学界很流行的古典学一路。比如我说在读《诗》,没有把它称为《诗经》,是尽可能地与那种“经学化”的理解方式保持距离。虽然很亲近母语,但我不喜欢季羡林先生“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那有点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思维残留,我更认同钱锺书先生所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我近年的兴趣主要是诗学,平时以读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为主。除了诗歌,我也在细读一些 20 世纪的小说经典,比如卡夫卡、福克纳,比如《佩德罗•巴拉莫》,比如距离读完仍然遥遥无期的《追忆似水年华》。最近读的是谷崎润一郎的《细雪》,读了三遍,意犹未尽。陈寅恪在“秦时明月满神州”之际写下《柳如是别传》,谷崎润一郎则在战时的日本写作《细雪》,把相亲写成了一部“史诗”,这与战争的动员气氛格格不入,小说刚开始连载即被喊停。两位先生看似风花雪月,看似不谈国是,却都有着清醒的政治判断。 奥地利作家艾兴格尔的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是 2017 年读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新书。说是“新书”,实际上也不新了,作者已经于 2016 年去世。这本五六万字的小说集,我反复读过,依然很难确信自己理解了小说。很遗憾,这是艾兴格尔目前唯一的中译本,关于她的中文翻译,实在太少了。 卡尔维诺曾经匿名评论自己的作品,“与任何形式的专业主义保持适当的距离”。如何做到专业但不是专业主义,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兴趣是诗学,但我并不认同把文艺崇高化的观点,诸如“诗是至高的”“文化超越一切”“文艺比政治更重要”之类,说到底依然是一种变形的势利的文艺观。如果诗不是至高的,文化不能超越一切,文艺不比政治更重要,你就不喜欢它们了吗?

【17. 读者要有耐心,编辑要勇敢】 张彦(Ian Johnson) 记者、作家 有一本小说叫做 Manhattan Beach ,作者是 Jennifer Egan ,她得了普利策奖。这个书现在很火,背景是上个世纪 40 年代,讲一个女人在一个男人占主导地位的生意中打拼的故事。网上应该有一些介绍。另外一个小说是关于欧洲的难民, Go,Went,Gone ,作者是 Jenny Erpenbeck . 应该有一些读者还是愿意看(长的文章的)。拿《纽约客》来讲,他们以前做得长,很多文章大约是 8000 到 10000 个词,现在的标准大概是 5000 个词,变成了一半。而且越来越多是关于政治的新闻和当下的新闻。这可能也是反映世界的一个新改变。 总之,以前的《纽约客》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有很有意思的文章,但和新闻完全没有关系。现在你看《纽约客》的封面,很多是和特朗普、希拉里有关的,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可能觉得,如果不这么做,很多读者就会离开你。到底是读者越来越傻,还是编辑越来越不勇敢?说不好。我不是说《纽约客》的坏话,但因为《纽约客》在西方算最好的(杂志),(今天)也是这样。可能现在人的注意力比较分散?看文章,过五分钟之后,就不愿意看了,没有耐心看长的东西。那是今天的读者比以前笨吗? 本篇报道涉及访谈对象:






制图:冯秀霞 题图为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和《无耻混蛋》剧照,来自:豆瓣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
管理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08 18:56:07
-
Moon_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0 14:39:12
-
Pe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31 23:30:38
-
waynn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3 04:17:35
-
Emm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19:08:33
-
Caf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01:39:12
-
兔子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31 17:21:16
-
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08:04:28
-
Rain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5 09:08:16
-
节夕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2 19:23:12
-
上古神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1 20:10:07
-
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9 16:18:19
-
野人阿韦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6 02:35:22
-
失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3 00:14:58
-
豆友130701124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30 19:03:32
-
Gill s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9 12:55:33
-
De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2 00:46:05
-
公主别低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6 12:41:13
-
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4 23:04:40
-
微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4 12:38:2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4 00:25:43
-
诹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3 13:51:43
-
小小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2 22:16:12
-
柔小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1 22:01:40
-
GR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0 13:24:51
-
小芭蕾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14:08:25
-
桃阿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11:35:21
-
枕边的卡夫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20:06:24
-
创、世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14:46:58
-
-V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11:31:47
-
那就吃面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08:12:22
-
摆渡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22:44:52
-
阿牧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20:01:01
-
迪迪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14:26:04
-
蒙小k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01:09:30
-
bl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1 13:08:58
-
南华天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9 20:10:13
-
欲买桂花同载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9 10:53:47
-
请海喝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8 23:13:19
-
幻想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8 21:33:19
-
小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7 14:42:48
-
凋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5 23:46:45
-
咩咩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5 13:04:57
-
另刀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5 10:25:02
-
平心静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5 09:09:49
-
随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5 07:54:32
-
薄荷死于黑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3 17:35: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1 18:31:41
-
搁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9 10:10:40
-
虞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2 23:22:24
-
曲率飞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1 01:36:24
-
飞跃荒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11:30:42
-
卢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6 16:34:00
-
阿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6 03:59:47
-
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6 00:06:57
-
纤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23:44:46
-
南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09:58:26
-
苍茫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00:37:17
-
满小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4 14:19:47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3 23:33:17
-
Irispaltp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3 23:12:44
-
樱之韵雪度06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3 09:27:20
-
麻辣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3 06:07:57
-
魔法小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2 21:01:38
-
侯振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2 20:08:48
-
嘟嘟livesh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2 19:55:41
-
风雅百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2 18:33:27
-
Scarlett____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2 04:25:21
-
Es komm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22:26:33
-
豆友63007682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7 09:50:15
-
完美生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4 20:56:06
-
阿尔的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2:36: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22:51:38
-
lav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1:39:41
-
西国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0:58:09
-
斯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15:45:32
-
Mor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03:49:35
-
维林诺的金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00:44:44
-
蓝面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00:40:53
-
卡桑德拉大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00:36:14
-
睥睨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3:36:48
-
信女愿一生吃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3:20:55
-
丘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3:18:09
-
秋库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3:09:34
-
zo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3:04:25
-
高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2:31:02
-
Amy要努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2:02:39
-
如今听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55:33
-
卡皮巴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49:54
-
liste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37:02
-
无用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30:38
-
青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24:59
-
连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17:40
-
新新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0:07:12
-
麻辣小面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9:26:25
-
L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9:20:13
-
小珠桃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9:19:42
-
魏夏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9:19:02
-
别字大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8: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