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基地三部曲有感
因为机器人系列的经典一睹,我又开始啃对大师更为人称道的基地系列大部头。基地系列有7本,前三本是基地系列正传,后两本是前传,最后两本是后传。目前只看完了前三本,本文仅对前三本正传发表意见。
基地系列的核心,不是心理史学,也不是哈里谢顿,那只是大师借用的一种说法。我理解基地系列,是探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大师不关注个体的命运,而且从历史纵向的角度,展开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生存与发展之道。银河帝国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比拟。身处其中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很难看清历史的走向。正如心理史学所说的,人类根本不可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也成了心理史学分析历史走向的一块基石。
而心理史学,正是代表了大师观察人类发展的方法。第一部,哈里谢顿利用自己创立的心理史学,预计银河帝国正在衰亡,会出现三万年的混沌期,为了将混沌期缩短到一千年,他提前准备了基地计划,在银河系遥远的一角端点星上建立起基地大本营。帝国其后的发展不断验证了他的理论。当帝国控制力下降的时候,地处边陲的端点星得以发展壮大。在这一部里,我感兴趣的不是哈里谢顿的先知先觉,而是大师对历史的映射。当一个大帝国解体的时候,率先独立的往往是边疆地区,而反过来吞噬帝国的,也往往从边陲起步。而基地控制其它星球进行扩张的手段—宗教和商业,本质上是由于基地的科技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它地区。这不就是世界大发现时期西方殖民者使用的手段吗?宗教和商业只是先进科技的外包装。宗教的包装最令我印象深刻。基地一面发展和输出自身的高科技,一面又强化了其它星球上的愚昧和冥顽不灵。这和拉登还有isis后来的发展很相似。
第二部,出现了一个异人—骡。骡代表的是心理史学无法预计的变量—一个拥有特异功能的个体,通过自身能力改变了历史走向,击败了基地。大师在对人类历史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时候,也不否认有些个体,能起到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作用。但是,尽管看起来哈里谢顿的预言已经失败,但总体的趋势是不会变的,骡的弱点—也是普遍人性的弱点—敏感脆弱、渴望温暖—导致他最终的失败,而异能始终是异能,难以遗传下去。骡本身无法繁衍,只是一种象征。可以想见,即便骡有后代,随着一代代的繁衍,一代不如一代是大趋势,骡以一己之力创建的帝国,始终会衰败下去。这一部中出现了第二基地,它的若影若现为我们开启了第三部。
第三部,第二基地完成了对骡帝国和基地的消解。这里更清晰地展现了大师对应由谁来治国的理念。骡代表的是强人治国,基地代表的是科技精英治国。强人治国难以持续,科技治国最终导致行政官僚化。而第二基地虽然也是精英治国,但这些精英是通晓人类历史发展的心理史学家、也是超凡脱俗的政治家。所以我认为,第二基地代表的是少数精英政治家治国,甚至有腹黑阴谋家的感觉。那个第一发言人操弄小女孩,使得基地判断失误的例子,就充分展现了第二基地的深谋远虑、说难听点就是腹黑和阴谋。在第二基地看来,了解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比个体强人和优越科技更为重要。
但是第二基地是否能真正完成一统银河的大业呢?大师在第三部结尾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我看来,即便是第二基地,要想统治全银河,也是很困难的事,即便做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因为银河太大了,以一小撮人去统治整个银河系,无疑需要极高的技术发展和统治技巧。我很怀疑有哪一种人可以做到。好像在后传中,是机器人做到了,那就不是人类自身可以企及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