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作家,曾是博尔赫斯的缪斯女神
早上好,请“听”书评君为大家播报“一周国际文化新闻联播”~
每一天,国际文化圈都会发生些事情,可能是一本书的出版,可能是一位作家或思想家引来的争论,它们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下思想的趋势。也有时,一位新的作者出现,或者,一位作者去世,也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目光去关注。
“书评君”对每周世界文化圈内的事情进行一次整理,希望让读者们看到在地球上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也希望若干年后,这能成为一份独特的文化日历。
撰文整理 | 新京报记者 宫照华
01
- 神秘的巨石阵是谁所造?-

古老的巨石阵是英伦三岛著名的历史遗迹,人们推测它建造于公元前4000~2000年前,可能是神庙,祭祀场所,也可能是坟墓——考古学家曾在巨石阵附近发掘出一位青铜时代弓箭手的坟墓,墓中有大量陪葬品,因此推测这个死者可能是当时的民族英雄。当然,也有人声称巨石阵是一个医疗中心,并且坚信其中的蓝色青石具有医疗功能。但问题是,巨石阵中的青石产地为威尔士西部的峭壁,而巨石阵则位于伦敦100公里外的平原,二者相距两百多公里,究竟是什么人千里迢迢将石头搬运到平原上,并搭建起一座巨石阵呢。
测定巨石阵建造者的过程非常困难,虽然在巨石阵中存在人类遗体,不过他们至少已经死了三千年,而且火葬的埋葬方式摧毁了尸体中所有的DNA和有机物,只有无机物残留下来。想要从这些近似于零的遗骸中检测出结果,难度很大。更让考古学家恼火的是,这些埋藏在巨石阵外围的骸骨,在上世纪20年代被一位名叫威廉·霍利的科学家发掘出来,但他没有把这些宝贵的遗骸送到博物馆去研究,而是在地上重新挖了个坑,然后把它们埋了回去。2008年,这些遗骸被重新发现,而后考古学家便想办法从遗骸中找到蛛丝马迹,去证明巨石阵建造者的身份。
在8月2日,相关的研究者公布了结果。经过牙釉质和同位素研究,他们确认了在已经发掘的25具遗体中,有10具来自遥远的威尔士。根据骨骼检测显示,这些人并没有在巨石阵所在的平原上生活过,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跑到如此遥远的地方来呢。而且,遗体是威尔士人并不能证明威尔士人就是巨石阵的建造者,他们也可能是俘虏或者祭品,巨石阵的建造者依旧是未解之谜,但这些被不断发掘的线索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设想——也许在几千年前,这块平原上曾上演过一场民族史诗,诞生过伟大的英雄、先知或统治者,而在今天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02
- 她是博尔赫斯的缪斯女神 -
博尔赫斯已经成为“诗人的诗人”,是这个星球上少数几个站在文学塔尖上的人。然而,他的“缪斯女神”,那个给他来带文学启发和灵感的女人却长期被遗忘——或者说,人们并没有忘记她的名字,诺阿·朗伊(Norah Lange),在阿根廷每个读者都知道这个女人的姓名,但没有多少人读过她写的作品,而在阿根廷之外,这个名字则不为人知。

朗伊的被遗忘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也包括那个时代,女性往往成为男性艺术家的注脚或背后的赞助人,再加上拉美文学爆炸时期,其他作家结出的文学作品实在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遗忘了这个曾在萌芽时期提供灵感的女性。她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影响了阿根廷作家,她的文学杂志和发表的文艺论文也让博尔赫斯赞叹不已——但问题是,当我们以这种方式介绍她的时候,是否又再一次让她成为了博尔赫斯的注脚呢?
有太多的人记住了她和阿根廷作家之间的八卦,可排除这些因素,她作品中的价值却被读者忽略。多年来,她的作品也没有译本,直到今年8月,英国出版商才首次推出了这个女作家的英译本,People In the Room。

这本小说是朗伊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透过窗户偷窥三位女性邻居的故事。在这三位没有名字的未婚女性身上,不断重复着已经发生的事情,她们显得悲惨、无助,又在有限的空间内坚持自己的独立生活。因此在上世纪20年代,也曾有人将朗伊称为“先锋的女权主义者”。
03
- 语言风格将成为新的壁垒? -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每种民族、文化都想在这个纷杂的大背景下突出自己的色彩,希望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至少不被现代潮流所淹没。不少前卫艺术已经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形式养分,但有时,这种文化挪用会产生文艺之外的问题。例如上周,美国诗人Anders Carlson-Wee的诗歌便引起了黑人群体的不满。在他们眼中,身为白人的Anders Carlson-Wee在他的十四行诗中运用了黑人方言,这让他们感到自己又一次被奴役,白人又一次掠夺了黑人身上的文化血液。

这首名为“How-To”的诗歌发表在美国国家杂志上,主要描绘了一个无家可归者寻求施舍和解脱的意境。这首诗刚刚发布,就遭到了美国国内的抨击,许多人认为,发表这样一首诗歌,不仅作者是可耻的,国家杂志的编辑也同样要承担责任。在受到抨击后,国家杂志的编辑立刻做了回应,对于这首诗给读者造成的伤害表示遗憾,诗人Anders Carlson-Wee本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表道歉声明,在推送中,他表示自己对这首诗歌造成的伤害感到抱歉,并且声称“任何尝试装扮成黑人的表演都是恐怖的,我非常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不同民族、群体的文化如何交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全球化越来越明显,人类开始打破局限,汇聚在世界各地的时候。今年早些时候曾有华裔留学生抨击过一位美国大学生,后者在拍毕业照片时选择了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留学生认为这些美国人是在进行文化挪用,而美国学生得知后也表示了道歉。在Anders Carlson-Wee诗歌所引发的讨论中,也有评论家表示,白人作家永远不应该尝试黑人方言的写作,“要知道自己所在的车道”,不要越轨。然而,后现代艺术又一直在尝试用戏仿、碎片化的方式打破不同文化的轨道。该如何面对群体文化和文化融合之间的矛盾,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4
- Kiki挑战 -

6月下旬,一位美国喜剧演员在YouTube上发布了“Kiki挑战”,在这项挑战中,他把马路当成了舞台,在路中央跳舞。随后,这个视频引起了不少艺人的挑战,也有普通粉丝加入其中,他们做出了更危险的举动,直接跳出汽车在马路上跳舞,然后把自己的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上,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的汽车还在缓缓移动。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举动,目前已经造成了不少伤亡,有人在跳出汽车的时候撞到了路灯杆,有人被迎面驶来的汽车撞倒,也有人遭遇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一段视频中,一位专心自拍的女士无暇分神,导致自己的手提包被路边的人直接抢走:


当然,不同国家对此采取的措施也并不相同。美国和西班牙警方提出了严肃的警告,建议人们放弃这项愚蠢的挑战;而阿联酋警方已经宣布,将会以违反交通法为由,给参加Kiki挑战的人定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整理撰文:宫照华;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诗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01 20:49:53
-
豆友12733740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2 19:15:50
-
凌小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2 00:57:26
-
鸭鸭沙小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8 00:36:05
-
Britney4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4 00:10:02
-
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0 23:45:57
-
Rainbowhooo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9 21:17:06
-
Tatj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8 11:05:18
-
r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7 17:16:19
-
克莱夫宝贝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7 11:34:43
-
A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7 07:24:50
-
LLink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7 06:56:34
-
falsitybear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18:21:54
-
颜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17:21:56
-
Lle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15:34:44
-
喵喵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10:46:16
-
乐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10:19:50
-
SKPRendezvo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09:25:39
-
叶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04:21:1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23:05:38
-
夕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22:05:57
-
MMou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21:48:41
-
永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20:48:48
-
属于我们的天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15:49: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12:56:31
-
北青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11:30:31
-
LoveDiv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11:05:30
-
凯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01:07:27
-
antif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23:24:48
-
yyog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20:23:38
-
烂醉如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9:47:24
-
葡萄果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9:23:47
-
ウ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6:29:54
-
云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6:16:14
-
孤枪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5:20:59
-
破丶罐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4:26:58
-
朝夕晨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3:38:31
-
Max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2:52:10
-
晓穆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2:17:58
-
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2:02:10
-
Ellio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1:49:13
-
守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1:48:20
-
樱桃斑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1:15:35
-
Sommerrei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1:15:31
-
柯达金2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0:55:46
-
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0:38:34
-
鉴定热门生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0:35:56
-
刘困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0:29:12
-
未央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10:02: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09:26: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09:23:40
-
spic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09:19:22
-
可乐的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4 09:15:38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个真正的“士” ,不言告别 | 纪念裘锡圭先生逝世 (67人喜欢)
- 阿加莎·克里斯蒂去世近50年:她将被人工智能“复活”,教授写作课程 (16人喜欢)
- 阅读,一场终生的、无形的自我建造|在北京海淀“旧书新知·读书育人”书市出展记 (11人喜欢)
- 英国作家成立独立出版品牌,专注男性作家作品 (5人喜欢)
- 奥斯汀改编风潮下,大英图书馆将出版《傲慢与偏见》原版作品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