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 | 7月观影和读书笔记
1、《言叶之庭》
电影中日式的美学淋漓尽致,刚好五月初去了日本,身临了电影中重要的场景——新宿御苑中的日式庭院,甚是喜爱。新海诚的电影有一种让人短暂离开现实世界,沉浸于情感上的细枝末节的魅力。那些平日被忽视的情绪,恰恰是一个人,最鲜活生动的部分。但我不认同师生恋。
2、《最后的诗句》
影片的名字很浪漫,故事,却很刺痛。它在讲青春的幻灭,也在讲社会的病态和个体的无力感。生活,可以比你此刻承受的更残忍。故事的结局,女孩割腕自杀,男孩站在他们旧居的一幅油画前,回想起十几岁时他们初次郊游的光景,慢慢扣动了手里的那把枪。画外音是影片一开始,男孩没有念出的那首诗:
“我孤独地 在微凉的季节 收拢双臂 等待午后的炙阳 给予我苍凉的生命 一丁点悲悯的温柔 也许走了 将不再痛苦和遗憾 醒了 又是春暖花开的一天 只盼一天清晨醒来 我们都是美好的人 有着美好的人生 阳光将拥抱我们 在风中摇曳的脆弱 我将拥抱她 像拥抱一场纯真的梦”
3、《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东方奇幻的一锅大杂烩,特效让人忽视故事的逻辑。恩,一颗星给特效动画制作团队。
4、《我不是药神》
这个世界没有非黑即白,但应该有是非对错。很高兴看到一部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有私心,这个私心,就是努力活下去。
5、《后来的我们》
实在喜欢走在乌镇晨曦里的设计师英,《她从海上来》里的张爱玲,还有那个在舞台上唱着《为爱痴狂》的奶茶。看得出电影的每个场景都很用心,演员也在极力塑造那种从美好到破碎的沧桑感,但奈何剧本太过苍白,故事里的每一个转折都缺乏足够的理由去支撑。《致青春》之后,类似的青春电影太多了,却又觉得少了几分血肉。不是所有的错过都会变成念念不忘,不是所有遗憾都需要弥补,电影为了效果总是刻意放大青春里的那些残忍和幻灭,甚至把这些变成生活的全部,以至于我们忽视了,青春本身就是成长,成长必然伴随阵痛,对世界,对未来,对情感......你心生无数的疑问需要去找寻答案。长大,就是自我和解的过程。但在这些同类型题材的电影里,鲜少看到主人公的心理上的成人。
青春剧还是首推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剧版《最好的我们》和《你好旧时光》才是少年明媚的模样啊。
7、《超时空同居》
为什么要把最后徐峥演的甩面师傅困在1999年的片段删掉!!!
8、《灵魂摆渡》一二三季重刷
大概是目前国产剧里最有意思的【鬼片】了!远古神话和现代生活无缝链接,借鬼讲人,众生皆苦。顺便赞一下半文言半白话的旁白(文字和声音都很有味道)。TOP1必须是第二季的《旧事》和《长生》,话剧级的演技和场景。
9、《一把青》重刷
电视剧刷了三遍,剧本书看了一遍,六星也不嫌多的一部剧。编剧功力深厚,语言对白很有民国的气息,更为为剧情增色不少。鲜少有故事聚焦在1945-1949的那段历史。时代苍凉,每个人自私却又善良地挣扎着活下来,也早已面目全非。歌舞散去的深夜里,褪了脂粉的朱青,才敢想起多年前白衣蓝裙的女大学生和地平线尽头的少年飞行员。他开着飞机追逐她的身影,把教室楼震得摇摇欲坠。他拉着她的手在炮火中冲进教堂,用枪指着牧师为他们证婚。他飞去天寒地冻的东北,然后,再见,是雪地里一堆烧焦的废铁。后来,失望变成绝望,绝望变成麻木,麻木变成假装的遗忘。往事牢牢锁起来,连钥匙都丢进了大海,到了岸的另一边,她也成了课本里读过的茶花女。
教科书上的历史,都是轰轰烈烈的片段。人,在那些画面里,如天地蜉蝣。一将功成万骨枯,书上的一行字——胜利了,或是,失败了——没有人知道背后有过怎样的生死离别和寸断肝肠。后人看到了1937的满腔热血,却未必知道1949的颠沛流离。
PS:安利田馥甄演唱的主题曲《看淡》。
10、《孤独六讲》蒋勋
听完了音频(蒋勋的声音太苏惹!!!)
“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却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很喜欢《无问西东》里吴岭澜的故事。世俗强大,太多人随波逐流。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够笃定,才会在慌张中来不及问清内心便匆匆做了决定,用人群做庇护伞,却忘记了,自己的珍贵和独一无二。最近半年,开始重新去思考那些看似宏大和遥远的生命议题,去填满我的“为什么”字典。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思考本身,就是答案。那些沉浸和专注的时刻,那些对自己的剖析和坦白,让我远离了人群,也让我能更好地回到人群。人,应该拥有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11、《Option B》谢丽尔·桑德伯格
非常学院派的一本书,核心是在探讨人在心理创伤后如何获得“复原力”,引用了大量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模型。但通篇读完,我会觉得谢丽尔个人的例子并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那是一个较为极端的场景——她的丈夫突然丧生,然后她利用周围各种精英资源,从抗拒,到学习,到放下,到做公益,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但个体可能经历的创伤种类千差万别,不同的情绪颗粒背后折射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书中提到了一些通用的概念和方法,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发挥作用。
但我很喜欢书中谢丽尔分享的她的结婚誓词:你是我的朋友,我发誓接纳你的一切,帮助你成为你渴望成为的人。从今天起,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我会全身心地帮助你实现你的人生愿景。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能够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当孩子在数学上遇到困难时,你不要说:也许数学不是你的长项。应该说:你觉得数学难,说明你的大脑在成长”
“死亡会结束生命,但不会结束关系”——罗伯特·安德森
© 本文版权归 Sailor Sta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