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大乱三百年(二)——五胡乱华之一双雄模式
满地鸡毛狼藉不堪的八王之乱曲终人散,并非司马懿血脉直系的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笑到最后的人,但他脸上的笑容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因为另一个潘多拉魔盒已经徐徐打开,既八王之乱后,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另一场惊天动荡即将上演,它的名字叫——五胡乱华。
一、司马败灭
毒死晋惠帝司马衷,杀死河间王司马颙,司马越立司马炎幼子司马炽为帝,史称晋怀帝,自此,司马越正式全面掌管晋朝。
西晋的大权仿佛有魔咒,谁握住他,谁便利令智昏,司马越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别人的神操作是一波接一波,而司马越的神操作是一浪接一浪。
掌权后,司马越内部对司马炽并不满意,其中以礼部侍郎周穆与司马越妹夫司马玫为代表,两人力劝司马越废掉看上去日渐长大又有才能的司马炽,改立司马炎子孙清河王司马覃,这样可以挟幼主而令天下,面对党羽的提议,司马越严词拒绝,然后为了维护司马炽的权威,居然杀了二人,因为两人为世家,又不愿诛杀其亲族,于是又上表废除了夷三族的法令。
不久之后,果不其然,日渐长大的司马炽开始亲政,并诸多意见与司马越不合,司马越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大为火光,以退回封地相逼,晋怀帝司马炽不同意,最后采取了折中方案,司马越出镇许昌。
不久后,司马越率军讨伐在河北作乱的汲桑,打败汲桑后,遂封作战有功的晋末名将苟晞为抚远将军,并都青州、兖州军事。结果奖励命令刚下发,司马越意识到兖州的位置重要想自己统领,于是马上又下发了撤销的指令。这样一闹,让苟晞大怒,自此两人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
得罪了名将苟晞,司马越突然又对当初差点当上皇帝的素有人望才能卓越的司马覃下手,他随便找了个理由,矫诏将司马覃囚禁于老地方金墉城,次年将其杀害。
公元308年,司马越又率军平定河北河南地区的乞活军,收复其部。
在这里介绍下这支神秘、强悍、悲壮的乞活军。

公元304年,又是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在刘渊脱离司马颖跑回匈奴后,便立即称王,并率先攻打驻守并州的司马腾部,战争在即,并州又起饥荒,司马腾无奈之下,只好把并州两万多户百姓、破落贵族、将士等等全部东迁往山东乞食。这两万多百姓拖家带口,一面要犯乞讨,一面又要保护家人不被袭扰,随即在司马腾手下大将田禋、李恽、薄盛等人的带领下自发组织起武装,这就是乞活军的由来。他们忙时结堡自保,耕种稼织,闲时依附各方军阀,为其做雇佣军,赚取军饷。
乞活军在各个地方都有,比较大的有四支,一支是四川地区,一支是汉水淮河流域,一支是巴蜀动乱后东下荆湘地区,一支就是被司马越平定的活跃在冀豫地区的势力。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乞活军,这支强悍的军队在随后的五胡乱华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他们也出了一个佼佼者,并且建了国,他的名字叫冉闵。
其实,他们的初衷就像他们给自己的名字一样,只是想活下去。
言归正传,东征西讨颇有斩获后,司马越回到洛阳,继续浪。因为位高权重,司马越疑心渐重,随即冤杀大臣王延等,随后,又脑子发热做出了罢免有爵位的宿卫的决定,结果手一抖,把打击范围扩大化,顺便把所有有爵位的将领全部一锅端,全去其爵位。
毒杀皇帝,囚杀王爷,冤杀大臣,惹怒诸将,结仇名将,司马越的一系列操作可谓后浪推前浪,但浪过了后,就该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司马越决定征讨逐渐做大的石勒,留世子司马毗,部将李恽、何伦等留驻京师,监视朝廷。而他自己则传檄四方,召天下兵马勤王,想要复制几年前传檄天下勤王的盛景,但时移世易,今时不同往日,响应者寥寥。
看到司马越不得人心,他的仇人苟晞抓住机会暗中上表晋怀帝历数司马越的种种倒行逆施罪行,司马炽一看,决定来一招借刀杀人,于是下诏命苟晞为大将军讨伐司马越。看到诏令,再加上前线的军情,内忧外患,司马越急火攻心,暴毙于项城。
司马越死后,太尉王衍秘不发丧,带着司马越的棺材连夜逃亡东海国,结果石勒率军穷追不舍,最终双方在河南宁平城相遇,司马越大军惨败,石勒遂率骑兵围困溃败的晋朝将士,待对方疲敝后,石勒命令部下用弓箭射杀,十万晋朝将士、士人、官员、百姓全部惨死。而太尉王衍更是被石勒活埋。
将十万人虐杀后,石勒破棺焚尸,并指着司马越烧焦的尸体说:乱天下者此人也,吾为天下报之。
司马越死后,远在洛阳的司马毗、李恽等仓皇出逃,又被石勒打败,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悉数被石勒杀害。
自此,司马诸王基本被石勒杀光了,石勒也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司马杀手。
司马越浪死了,司马诸王被石勒基本杀光,五胡乱华达到第一个小高潮,但晋朝就像一个坚强的小强,还留了种子,而这个种子是司马越亲自种下的。
司马越生前虽然非常浪,但还是干了三件影响深远的决定,第一就是由于他本人不是司马懿直系,所以上台后一段时间拼命拉拢有实力的人才,而第一个被他看上的就是挨着东海国的琅琊王司马睿。司马睿是司马懿五子司马伷(是不是要念you)的孙子,世袭琅琊王。第二就是看上琅琊王司马睿的同时,又看上了琅琊本地的一个大世族王氏,而此时王氏的代表就是官至太尉,后被石勒活埋的王衍。第三件事就是,王衍为保存王氏血脉,同时为加强对江东的控制,遂建议司马越让司马睿南下管理江东军政,于是司马睿与王氏子弟齐齐南下,成为晋朝硕果仅存的种子。
而这个司马睿就是后来的东晋建立者,史称晋元帝,而琅琊王氏从王衍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即三国颍川荀氏之后又一首屈一指的大世族,而这里面除了王衍外,还出了两个叫王导、王敦的人。
说道大世族的兴起,有一个奇怪的规律,那就是牛人要来都是一起来,群英毕至,比如三国的曹氏,颍川的荀氏,温县的司马氏,现在轮到了琅琊王氏,除了王导、王敦、王澄,不久之后一个叫王羲之的人又将封神,然后就没了,直到明朝,琅琊王氏又出了一个神才,他的名字叫王阳明。
二、双雄模式
晋朝的故事与司马诸王的乱世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正式走进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刻之一——五胡乱华。
首先纠正一个说法,所谓五胡乱华中的五胡只得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但实际上西晋末年乱华的不止这五个少数民族,基本上当时中国南北西面的少数民族都群拥而至玩命的侵扰中华之地,而匈奴羯氐羌这是他们的代表而已。
其次如果追溯历史原因,五胡乱华其实在东汉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东汉初立,光武帝刘秀为了发展生产,于是将大量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内迁,而少数民族自然非常乐意,经东汉一朝,三国大乱,到晋朝时,边境地区如关中、凉州的外族人口已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但由于当时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外族与汉族并无太过隔阂,双方和平相处,百姓安居乐业,但一旦到了乱世,数量如此庞大的外族自然会成为一颗破坏力巨大的定时炸弹。
如果追溯时间节点,那么五胡乱华正式开始于公元304年,所以,五胡乱华与八王之乱的时间是重合在一起的。只是八王之乱时,五胡乱华只是才进入到初期阶段。
公元302年,四川地区氐族首领李特率流民起义,次年战死,他的三子李雄继续领导义军战斗,经过一年的战斗,占领四川多地,遂于304年在成都正式称帝,史称成汉。
成汉建立的同时,也就是公元304年,司马腾与司马颖战斗中,双方都有少数民族势力参与,而司马颖阵中则有两个外族年轻人,一个是匈奴人刘渊,一个人是羯族人石勒。
打完这场仗后,司马颖做了一个后悔莫及的决定,放刘渊回匈奴。

刘渊,匈奴人,西汉时匈奴部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白登之围后,刘邦忌惮匈奴实力,遂采取和亲政策,并与冒顿单于结为兄弟,所以此后,冒顿单于的后代都以刘氏为姓。三国时期,匈奴部首领名叫于夫罗,他趁董卓作乱之时,趁机劫掠太原、河东地区,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继位,随后归附曹操。呼厨泉手下的左贤王为于夫罗的儿子刘豹,而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
由于家世显赫,刘渊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中原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他最喜欢的两本书是《左传》与《孙吴兵法》,少年时,他读书就发出了以下感慨: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随何、陆贾)无武,降灌(周勃、灌婴)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君子之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汉文帝)而不能开痒序(教化意)之美,惜哉。
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识,真是不得了。
有了这样的见识,刘渊开始文物双修,并颇有建树。及至长大,他开始长得与众不同,我看过很多古人与众不同的描述,而像刘渊那么详细和奇异的则少之又少:刘渊身长八尺四寸,大概是两米四,篮球大中锋的身材,胡须三尺长,大概接近一米,心口上有三根红色的胸毛,长三尺六寸,大概一米多,看完这些叙述,我只想问刘渊同志,平时您怎么洗澡,洗澡用的什么牌子洗发水。
曹魏后期,刘渊入中原为质子,受到司马昭的厚待。西晋初年,许多名士又跟司马炎隆重推荐他,司马炎见了刘渊后,大惊失色,对朝臣说:这小子的容貌仪表,就算春秋时的由余(春秋时秦穆公的重要谋臣,帮其成就霸业,由姓与余姓共同的始祖)、西汉的金日磾都比不上他。朝臣回答说,由余、金日磾不仅容貌仪表无法与刘渊相比,才能更在其之下,建议重用此人。司马炎本来答应了,结果遭到其他大臣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刘渊此人才能卓著,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再说他是匈奴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重用此人,后果不堪设想。司马炎听后,默然不语。
到了公元279年,久作人质的刘渊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他的父亲刘豹去世,司马炎于是命其统领父亲匈奴部众。又十年后,刘豹久等的机会终于来了,司马炎任命其为北部都尉,在任期间,法纪严明,乐善好施,大获人心,很多地方才俊前来投奔。后来,司马炎去世,外戚杨骏主政,刘渊由于政绩卓著更进一步,晋升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爵光乡候。不久后,成都王司马颖驻守邺城,推荐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刘渊从此开始依附司马颖。
刘渊的前段经历就像是蛟龙在渊,猛虎伏山,一步步从一个外族质子变成重臣武将,但他的志向不止于此,特别是作为一个有着光辉荣耀的匈奴王族后裔。
机会很快就来了,八王之乱狼藉上演,贾南风、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先后上台,看着中原大乱,刘渊敏锐的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的堂祖父刘宣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的先人与汉朝约为兄弟,忧喜同享,汉亡后,魏晋兴起,我们的单于只剩一个空名,不再拥有一寸土地的基业,实际跟平民无异。现在司马王族互相残杀,天下动荡,我们建国复兴祖业的机会来了,左贤王刘渊姿貌仪表才能超群绝伦,上天如果不是要光复我们匈奴,那这个人不就枉生了吗?
这段话代表了匈奴这个曾经异常辉煌的民族后裔心里的真实想法,而当年司马炎属臣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评语言犹在耳。
此后,匈奴王族首领密推刘渊为大单于,刘渊此时就找借口跟司马颖请示返回部落,但被拒绝。从此,刘渊锋芒尽藏,图谋反叛。
不久之后,又是公元304年,八王之乱逐步进入高潮,司马乂被烧死,司马颖、司马越、司马颙三王混战,刘渊被司马颖进一步重用,担任辅国将军。此后,在打完同司马腾的战役后,刘渊向司马颖说:现在司马腾手下的人骄横残暴人数众多,我正式请求回匈奴召集五部部众,然后带他们回来共解主公危难。
此时被司马腾手下鲜卑乌丸打的魂不守舍的司马颖惊魂未定方寸大乱,遂同意了刘渊的请求。
蛟龙过海,猛虎出山,刘渊终于得偿所愿的回到匈奴左国城,二十日聚众五万,定都离石(今山西离石),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好神奇),国号汉,史称前赵。
刘渊建国后,并州刺史司马腾率兵讨伐,大败,司马腾遂驱使治下军民东迁,乞活军由此而来。第二年,司马腾又先后四次攻打刘渊,均以失败告终,胜利后,刘渊部属建议,起兵已一年,一直偏居一隅,威名不震,眼下可以四处出击,大胆征伐,先平定河东,再攻取长安,此后席卷洛阳,大事可成。这也是当年汉高祖消灭强楚的策略。刘渊大喜,采用此战略,一路攻城略地,沿途望风归附,而最让他高兴的是鲜卑部、氐族等个外族部落的归附,而在这里面,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他们的名字分别叫汲桑和石勒。
石勒,原名叫㔨(bei),为匈奴分支羯族部落的后裔,之前说了,羯族非常特殊,为为数不多的白种人游牧部落,有趣的是,据验证,羯胡在古希伯莱语是犹太的意思。长大后,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他的父亲周曷朱是当时羯族的投头目,凶狠残暴,族人多不敢亲近,于是周曷朱就委派石勒代为管理族群,结果广受欢迎。
八王之乱期间,并州发生大饥荒,石勒同一起做佃客的族人失散,只得去投奔朋友,结果差点被晋军将领拉出去卖掉,逃亡途中,石勒恰巧遇到朋友郭敬,恩郭敬,没有明。石勒此时心生一计,决定趁乱将前往冀州乞讨的胡人捕捉卖掉。搞笑的是,还没实施计划,年仅二十多岁的他就被司马腾的军队抓了,随后被卖给富户做奴隶,结果,富户震惊于他的异常相貌,竟然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哎,谁说古人不看颜值。
总之,石勒的前期生平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而在做奴隶的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牧马人首领又称牧帅,这个牧帅的名字叫汲桑。两位草莽枭雄一见如故,成为挚友,而汲桑给这个原本叫㔨的人,取了一个新的名字——石勒。
又是公元304年,司马颖失势,在被天下讨伐的过程中,他的部将公师藩聚众起兵,石勒汲桑率数百牧马人投奔了他。集合部众后,公师藩率军晋中邺城的司马模(司马越的另一个弟弟),在战役中,公师藩被击杀,他的部众随即被汲桑石勒收服,从此汲桑自立为大将军,石勒做先锋大将,屡战屡胜,最终攻陷邺城,搞了很多事情的司马腾被杀。但好景不长,司马越见两人势大,随即派大军围剿,在经过几十次的战斗中,两人大败,汲桑被杀,石勒逃窜。
逃窜不久,石勒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奔已经成形的胡族政权——前赵。石勒与刘渊,这两个五胡乱华过程中最大的枭雄,终于会面了。这两人和他们的继任者即将带给中原大地,带给华夏汉族以几近毁灭性的灾难。
三、西晋亡灭
归附刘渊后,石勒逐渐成为前赵的名将,期间战功卓著,破邺城,击败乞活军,攻取数百郡县并网罗诸多人才,降众多达几十万。但这累累战功背后,是华夏民族的痛苦记忆,在行军期间,石勒带领的胡人部队从不带军粮,他们每攻破一城,不仅大肆破坏和掠夺财富,还专门掳掠汉族女子,奸淫一番后将她们作为军粮宰杀烹食,对这些人,胡人有个专门的叫法“双脚羊”。
在前赵大肆侵犯中原期间,急先锋除了石勒外,还有一个就是刘渊的四儿子刘聪。简单说,刘聪就是刘渊的翻版,文武双全,冠绝一时,这八王之乱后期,他与石勒联手数次进犯中原,胜多输少,而累累的战功使他逐渐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公元310年八月,刘渊病死,长子刘和继位。刘和继位后,学起了西汉景帝削藩的那一套,而首当其冲的正是拥兵十万的弟弟刘聪。但聪明决定的刘聪在得知风声后,决定先下手,率军进攻皇宫,杀死刘和,继位登基。
即位后仅仅三个月,野心勃勃的刘聪急不可耐的派出前赵全部家底,以石勒为首领会师大阳进攻洛阳,刹那间,夺取数百壁垒。第二年,刘聪又派军进攻洛阳,前赵军进至河南时,已经十二连捷,后石勒又率主力军队到达后,强攻洛阳城,不久之后,洛阳城破,前赵军纵并为祸,大杀官员宗室,并俘获晋怀帝与皇后,史称永嘉之乱。
中国历史上,中原皇权如此屈辱的场景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叫永嘉之乱,一次叫靖康之耻。
永嘉之乱后,刘聪马不停蹄派父亲刘渊的养子刘曜攻取关中,最终刘曜趁胜势攻占长安并杀死司马越的令一个弟弟司马模。但不久后,刘曜被晋军反击,长安失守。而晋怀帝被俘虏后,被迁往平阳(今山西临汾),期间他被刘聪屡次羞辱,不久后他与数十名晋朝大臣一同被杀。
晋怀帝被杀后,皇太子司马邺即位为帝,史称晋愍帝。多说一句,中国皇帝的谥号很有意思,什么文武太孝都是褒义词,贬义词则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这个“愍”,《谥法》曰: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一共有四位得到了这个光荣称号,比较出名的除了这个晋愍地,还有他身前的汉愍帝刘协和明愍帝朱由检,就是在煤山老歪脖树上上吊的那位。而比愍还恶劣的叫炀,最出名的那位,大家都懂得。
眼见晋朝还剩最后一口气,刘聪决定发扬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开始不断派军屡次进攻长安,但所有人都知道,晋朝最后的防线和希望就剩下长安,于是拼死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这一仗,陆陆续续打了四年。
公元316年,刘曜卷土重来,进逼长安,也许是抵抗太久失去了精神,也许是晋军被前赵军队打的丧失了信心,总之这一次,刘曜长驱直入攻取长安外城,随即对晋愍帝所在的小城展开保卫。在死守了两个月后,长安小城弹尽粮绝,晋愍帝决定出降。
司马懿父子孙三代四人辛苦累积的基业,西晋,在经过一群弱智不停的折腾后,终于亡了。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318年四月,晋愍帝被刘聪杀死,消息传到江东,早已在江东耕耘多年的司马睿正式称帝,建元太兴,任命琅琊王氏领袖王导为宰相,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拉开大幕,而为人所知的南北朝也就这样开始了。
西晋灭亡后,文武双全的刘聪仿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将国事交给儿子刘粲宠幸宦官,开始了纵情享乐的生涯,他的代表作就是封喜爱的妃嫔为皇后和左右皇后,史称三后并立,这个记录在两百多年后被打破,我们提到过,猜猜他是谁。
公元318年,玩乐怠政两年后,刘聪去世。他的“兄弟”攻破长安的刘曜继位。
刘曜继位后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大举练兵,准备讨伐此时兵权愈来愈大,似有不臣之心的石勒。
这场战争究竟鹿死谁手,中原局势究竟何去何从,而江东的东晋又将发生哪些故事呢。请看下集。
再次道歉,今天有点忙,搞到现在才更新,而且还分了章节。但看在凌晨还在码字的份上,我知道你们还是会原谅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