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秦观。这才是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
读诗词讲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古诗词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 年代:北宋。 时间:夏天,骄阳似火的三伏天。 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一样,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秦观端坐在书房里,心里不停地默念着“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凉”…… 汗水从他的额头上顺着眼睛淌下来,流到了嘴里。 此时的秦观全身大汗淋漓,犹如在水中泡过一样。 “什么心静自然凉,真他妈的扯淡!在坐下去,我心没静,人先要被热化了!”秦观再也坐不住,忍不住爆了粗口。 “真是,越是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越是忽悠人。我还是那凉快去哪儿呆着吧!” 秦观拿起拐杖,叫上随身的仆人,带着胡床就出了家门。 他一边走一边琢磨,城里那几处纳凉避暑的地儿,都已是人满为患,去哪里才好呢? 忽然,他想起前段时间路过的一个湖边,柳荫匝地,人烟稀少,甚是清幽。 “应该是个乘凉的好去处。”秦观想着,大踏步向那里走起。 ▼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画桥”字典上给到的解释是雕饰华丽的桥梁。 我国安徽省黄山市宏村镇的宏村,素有“画里乡村”的美称,而宏村的南湖上就有一座石拱桥,桥名为“画桥”。 据说此桥为南湖的点睛之笔,为整个南湖乃至宏村都平添了一份无法言说的诗情画意。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好像有点跑题了,不好意思。 当然了,诗中所说的“画桥”并不是南湖的“画桥”。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一定也是一座美丽的石拱桥。 “胡床”在北宋时期又叫交椅。 有扶手,有靠背。靠背有圆背,有直背,椅面宽有一米左右,前面还有脚踏。 可坐,可卧……总之是可以让人以一种很放松的倚靠形式坐在上面。 也就是后来的太师椅的前身。 “画桥南畔倚胡床”光凭这一句话就可以呈现出这样一副画面。 在美丽幽静的画桥南畔,浓密的柳荫下,诗人完全不顾文人形象,袒胸露背,放纵地“葛优躺”。吹着凉风,摇着蒲扇,真是说不出的惬意啊! 人一感觉舒服,时间就过得飞快,眨眼间已是繁星满天,明月高挂。 泛舟出游的人们吹起了短笛,优美的笛声在湖面飘荡,时不时地越过湖面远远地送到秦观的耳朵里。 湖中的莲花在清凉的夜色中悄悄绽放,轻轻地,自在地摇曳,好似在随着笛声翩翩起舞。 莲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好一个纳凉胜地! 秦观不由地陶醉了。 “我不想,不想,不想回家。这才是夏天最幸福的事啊!”秦观满足的唱了起来。 “不对!”有个声音在反驳。 “夏天最幸福的事,应该是,wifi信号正好,喝着冰镇饮料,躺在家里吹空调。” “哈哈……”秦观大笑一声说, “NO!NO!你当我不知道,空调吹多了容易得空调病。手机玩多了,不仅对眼睛不好,还容易得颈椎病……还是我这个纳凉方式美好,健康的多!不是吗?哈哈……” 思考三秒。 郑重其事地点点头,确实如此,要赶快找个树荫凉快去了。 等等,好像忘记带什么东西了。 对了,带上手机,没有wifi也没有关系,有流量嘛!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