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的思维模式
2018年8月4日,第一次洗牙。
第一次洗牙,整体感觉还好,几颗门牙因为牙结石比较厚的缘故,会有比较重的酸痛感。在洗牙的过程中,漱口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牙结石,褐黄色的,像碎石子一样,或者像误食鸡蛋壳一样的感觉。洗完,牙齿表面还有略微的黑线,像是没有洗干净的样子。整个洗牙过程持续了20min左右。洗完之后,牙齿略微的酸,喝水也会有轻微的酸楚感
以为,洗牙会很痛,因为会碰到牙龈;毕竟是从牙齿表面通过超声波共振洗掉牙结石。实际的感觉还好,也只有几颗牙结石比较厚的牙齿会有轻微的痛感。也许,第一次并不让人害怕,害怕的只是对未知的恐惧,和无法迈出那一步的忧郁和懦弱。
决定洗牙,还是上个月智齿发炎,疼了一周,就开始了解关于牙齿的一些知识。在知乎上了解了智齿的相关知识,知道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长智齿,且根据智齿的生长情况需要是否拔除。然后由智齿关联到口腔卫生不佳会引起牙周炎,而牙周炎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牙斑菌,牙斑菌又会生成牙结石,牙结石通过普通的刷牙方式是无法清除的;之后,便是电动牙刷的优势。
通过思维导图,大致可以梳理为:

这,便是整个的思维流程。通过牙齿疼痛,了解了很多相关的口腔卫生的知识。由一个陌生领域的关键词,进而通过关联性,逐步的铺展开,就像brainstorm;最终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相关的知识,得出结论:洗牙,并改用电动牙刷护理口腔。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从而改变生活习惯,更健康的生活。
由点到面,通过陌生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借由关联,发散思维;了解每一个关键词的含义后,梳理他们的联系,进而得出一套体系;最后,从这套体系中除了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出的行动方案是什么;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人往往对于陌生的事情,或者讲对于从未做出的事情,人的本性都是偏于恐惧的。就像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本能的会选择熟悉的食物。人是经验型的动物,在认识范围内,本能的选择熟悉的东西,因为至少可以预判到结果。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一概如此。也许我们有时有改变的意识,但却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而行动,却是真正改变的第一步。
总结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