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附设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离北京天文馆、北京动物园都不远。前段时间在外国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朋友回国,陪同他一起去看了看。

和我二十多年前来的时候差不多,古动物馆内设有两个基本展厅:古人类馆和古脊椎动物馆。 古人类馆名为“树华”,想来是为了纪念谁,但并没有什么说明。陈列的主要是图片和标本,图片多为人类演化和迁徙的图表等,以几乎等同的篇幅介绍“走出非洲”学说和“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我的同学是分子人类学家,当然更为相信“走出非洲”。不过听他讲,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一辈科学家多为体质人类学家,还是对此颇有疑虑。 那些标本中,石器大约是实际发掘所得。同学作为专业人士,详细向我介绍了石器类型与人类迁徙的关系。而古人类头骨化石,我怀疑有模型/复制品,但展板上并没有说清楚——实际上我们的博物馆里面常有这种事:明明展出的是复制品,说明白便是了,观众也知道实物十分珍贵,为防盗窃,损坏,不宜直接展出,何必藏着掖着呢?


古脊椎动物馆,按照其网页上的介绍,分为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三部分,但其实在空间上并没有明显的“展厅”划分。

这里的化石就很丰富了,比如大名鼎鼎的中华弓鳍鱼、凌源潜龙、孔子鸟、胡氏辽尖齿兽、桑干河大角鹿等等,甚至还包括著名的假化石“辽宁古盗鸟”。






除此之外,还有些现代孑遗动物的标本,比如“拉蒂迈鱼”——我记得北京自然博物馆也有这么一具,都是科摩罗政府赠送的吧。

和其他地质、古生物类博物馆一样,最令参观的孩子们感兴趣的当然是大恐龙、剑齿象等大型古脊椎动物的骨架,看上去好像也是模型。


说起模型,倒是一件早期脊椎动物浙江曙鱼的模型极其有趣,表情很魔性。

其它照片见: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72016774/。
从古动物馆出来,路过北京天文馆,在旧馆(A区)前拍了一张。这里是张开济大师设计的作品,规模虽然不大,但时代风格浓郁,在朴素大方中体现出一种中西和谐的美感。

再往前,就是北京动物园了。这个大门的装饰实在是非常华美。至于仔细考察动物园里面的近代历史建筑,那是以后的计划了。

二〇一八年八月五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