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的苦与乐
查看话题 >失业三年整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2015.08.06至2018.08.06,我失业三年了,还是不想上班。回望这1000多天,确实可以分为三个很明显的阶段。

第一年:找我的Offer越来越高,我趾高气昂,打算先坚持gap一年再看看往后怎么发展。我还在拿着以前的资历在晃荡,估摸着总有一天还会用得上。
第二年:好像活得有点艰难,要不要随便接个Offer上班算了。是不是一流品牌的公司无所谓了,只要能给得起钱。
第三年:上班?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再上班。
还是不说上班这事情了,俗,说多了还气人。说说自己。三年来我经历了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第一年虽然不上班,但是进账总体来说比上班时还多,人已经飘了,环球旅行指啥买啥。第二年我没有写任何的总结,那应该正是迷茫期的时候,由奢入俭,我根本看不清到底什么样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正常生活。第三年我真正开始思考了,前两年我也在思考自己,但是相对于第三年来说来,前两年的都过于肤浅。整个世界都在变化,自己也闻风而动,到今天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下了,总算是看清楚了一些东西。
这个世界没有赢家
我从小被教育要争气,要力争上游,要出人头地。我们在竞争的环境里长大,资源稀缺,抢到手才安心,抢夺的过程中,是不是心安理得好像越来越少人关心。在北京有很多生存规则,很多事情就算你明知道是错的是不合规矩的,你也得去做,不然就会被伤害被嘲笑。
我曾经也立志,不混职场了就安心写字,版税就算不多也能活命,不洗稿不蹭热点,广告是不接的,如果朋友帮忙成交了几个影视版权,也能小赚一笔。现在看看真是可笑,因为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我能写的,能取悦大众的东西甚至根本不在我的题材范围之内。但是为什么要取悦大众,为什么要赚钱?如果认认真真写完的东西,只有自己喜欢,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喜欢,不也算是被肯定了吗?如果一个作品自己能喜欢,那么它是不是能换成钱又是不是很重要?好作品更有价值还是钱更有价值?看完一本真正的好书一部好片之后的收获和启发,是不是比货币收入更有价值?
韭菜这个词是今年流行的,前阵股市币圈都狂割韭菜,最近很多理财P2P跑路,某某被限制出境,我才知道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大机构大老板,在更上一层的势力面前都是韭菜。一个力争上游聚集资产的人,不过就是一颗更肥壮的韭菜,当你费尽心力做了很多不乐意做的事情得到了报酬,最后发现还是给上层打工而已,剥削你的时候仍旧不留情面。我们账面数字在变多,但是汇率在变,通胀率在变,物价在变,其实人在越变越穷,穷到连自己的本心都没了。
这个世界没有赢家,爬得快的输得快,就算还没有输的,也战战兢兢越来越输不起。要想轻松安稳,就是不投身竞争,或者说,不和别人竞争,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一下就好了。因为和自己竞争基本能赢,还能得个开心,也不用去做很多违背原则的事情,和别人的竞争到最后一定是输,没输只是还没到最后。
时间很多,干什么都不晚
因为从前卖力工作的缘故,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讲究效率,在计划的时间里没完成,就会非常内疚甚至惩罚自己。我会因为一天缺乏有价值的输入而失眠,也会因为一天没有相当数量的产出而不舍得睡。几个月前我病了,病好之后突然觉得,根本不用那么着急,想干的事情迟早有时间干,虽然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是个好办法,但是给自己的压力未免太大。人能抗压,但是也不致于一年三六五天每天都能这么高压。精力旺盛就多干点,低潮期就在沙发上赖着也不是犯罪。
我想起第一年,我写的一些短篇小说在豆瓣和几个其他平台反响不错,好几个出版社来找我。我雄心万丈地打算同时出几本书,我和责编聊,我今年能完成三本,能不能都出版了?责编面有难色,出版行业不是这么操作的。匆匆忙忙把之前写的不是小说的东西凑了一本出版了,评分也不好,挺正常,毕竟没真正花心思。后来我也没那么积极,原本计划第一年要写完的书,到第二年还没写完,到后来终于三本都完结了,又基本都推翻了重写,现在终于交了一本。不好的东西就不要浪费纸了,如果能改得自己觉得满意了再说。这是自己的KPI,没有什么deadline,就算在死之前都没有出版,也不碍任何人的事,没有谁会关心写作这么私人的事情。
时间宝贵,时日无多,我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一直拿这些暗示我。人变得紧张不说,健康都反映在表情上,反而把时日越过越少了。这几年我没有感觉到年龄在增长,只感觉时间在变慢,人在认真干一件事时,有时候会感觉时间很快过去,有时候会觉得时间很慢,这只是主观感受,实际上因为我不用分心去为别人做事,即使只是在家打扫卫生擦洗油烟机修理洗碗机,也会发现一天能干很多很多事,一天做三顿饭,还能游泳还能看书还能写字还能学新的语言。不要说钟表时针过得快或慢,一天回头看看自己干了多少事情,折合到每半小时,就会知道原来时间真的很慢。我学习新的语言,学习新的乐器,关心以前完全不关心的学科,新拓展的一切都很有乐趣,只要还有时间,我还能学会很多东西。
无限财富的另一种形式
总有朋友说我想太多,我现在觉得我想的都是正常范畴里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被工作夺去了太多的时间,就没有力气去思考,政府希望大家都这样,安心地做一个称职的劳动力就可以,不要去想太多。但是思索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外界不让你思索,你越发要去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
因为不努力赚钱,所以手上可支配的越来越少。我时常因为房贷和信用卡账单尴尬,尤其看到朋友们的公司都一个个接连上市,大家都变身人生赢家,我也会妒忌。妒忌的时候就需要阿Q,出让相等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能换到相应的钞票,但是如果不出让这些宝贵资源,把它留给自己,那么财富也还是在自身没有被换算。就当我自圆其说,但是幸福感的增加确实不是光靠钱的。在这个世界上,钱能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眼前既然有那么多钱都解决不了的障碍,我不能再耽误时间去赚钱,尤其我所在的互联网科技行业现在很变态,你若需要高回报,就得每天除了睡着的时间外都在工作。我都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拿所有时间去干别的事情?我理解的这是财富的另一种形态,它可能一钱不值,也可能价值连城,关键在于你怎么认识自己,就像你珍爱的一件珠宝,如果你打死不卖,它就价值连城,但是如果生活陷入困境,你就得把它送到当铺折价兑现。总之目前,我,就完完全全是我自己的。
有新认识的朋友忍不住问,朱老板你到底多少岁了?看不出来啊。我如实说38了,对方说,看着就像刚30一样,很多28岁的看着都比你成熟很多。我不知道这个成熟是什么意思,我见过很多20多岁就成天西装衬衫金丝眼镜的,也认识很多和我一样年龄还随手一件T恤短裤的,不好说谁更成熟谁更装腔作势,衬衫西服的可能是机关单位月薪几千的科员,T恤短裤的可能是新上市公司的初创员工手握千万股权。我父亲总说我不讲究穿着,他们以为这个年龄的人就该有领子的衣服加皮鞋,我说那些都是房产中介、保险销售和写字楼保安。成熟是个心态问题,我越来越懂我自己,这应该就是成熟。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坏毛病,承认自己的缺陷,不嘴硬不自欺,有计划怎么去改和怎么规避。但是我活得越来越内向,甚至可能有点自闭,前几天录音频节目时才发现自己自己口齿没有之前伶俐了,说话太少,需要锻炼。
因为只是个人总结,写得不好,代表自己现在的真实想法而已,这些也随时在变,明年这时候我可能又完全不一样了,可能会笑自己幼稚,可能会为了家庭甘愿妥协,总之我是在真实地活着,每一天每一年都为真实的自己在真实地打算,我无愧时间,无愧父母给我的骨骼皮囊,无愧来这世界走一趟。
朱老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变老是一个对自己身体渐渐放弃的过程 (38人喜欢)
- 时间都去哪了 (38人喜欢)
- 我的比特币都去哪儿了 (220人喜欢)
- Start in November (7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