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
小三十年的人生里,没想到会在江南过三伏天。
石家庄——上海——苏州——石家庄,好像无限循环。

上海的天,蓝到让人窒息。

松江,像国外。大城市的清洁工作,就是彻底。

重拾坏习惯之上海本土品牌,就一个字,贵!

我的情怀之转学校;上海第一站。PS:好热~站着不动,一身汗。

上财的对面,复旦留学公寓。同一个街口。

史上logo最小的高校,估计没有之一。

假期里的复旦,人一点儿也不见少。PS:食堂这名字,乍一看真不习惯。

人太多,手机抬高才能拍出国外空旷的既视感。

主楼,名叫光华楼?正门口

与亚太会议合影。Uhhhhhhhhh. It's international.

每次买 味全,都要挑半天标语。

名校的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干净。

快转完了,才发现指示牌。

送给毕业生的标语,讲到心坎里了,还凸显了学校的自信和大气。

找了半天的纪念品屋,空调真凉快啊。书签真贵啊。武大的书签15块两个,这里最便宜的15一个。

酒店楼下的老盛昌,不吃汤包,只吃牛肉粉丝汤。

真的是热到融化。

凌晨到,没有人接机。从来没有这么想让飞机延误,这样我能坐机场高铁或者大巴进城。

漫长的机场回家路,从头一天走到了第二天。

给鞋子化妆一下。

贴纸是买包送的。

拍摄地:柏乡。绘画人:Cristina

timing总是不对,越不想飞机延误,它就越没有明确的出发时间。来自机场的延误福利。

上海高校打卡,第二站。和复旦一比,同济满校园都是男生,青春气十足。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人满为患。还有晚上遛弯的大爷大妈、溜娃的社会中流砥柱。建筑老八校之一

下一站,苏州。攻略做好了,第一站想去贝老的收官之作看,结果,预约都排到下周末了。

夜里的苏州站,看不出古香古色。正对着南广场的是老城墙与护城河,还有范仲淹雕像。我是个烟火气息很重的人,还真有点害怕。

护城河的夜景,配上夜跑的姑苏人,还是很有味道的。

早晨的姑苏城,没有了夜里的黑暗,安逸。客栈门口的北寺塔。

姑苏城第一站,寒山寺。地铁里真凉快啊。

三伏天的江南,热到分分钟汗流浃背,却依然还有成群结队的游客。找不到没有人的时机,照片里总是各种路人甲。

一首诗,活了一个寺,火了一座城。满寺都是《枫桥夜泊》的题词。

穿了深V,但是自己没有料,XS的衣服依然空空荡荡。为了庄重、也为了防晒,这么热的天儿,我毅然加了衬衣在外,浑身是汗~

一直对寺庙怀有敬而远之的心态,不敢乱拍照,但还是舍不得错失苏州古色古香的建筑。

满墙的《枫桥夜泊》碑帖。

大钟苑,就是诗里那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碑林,热到不想下去拍照。右上角就是新城的地标,东方之门,外号秋裤。

看到了吗?热到满脸通红。

姑苏第二站,苏大。英文名字:Soochow University。不注意肯定想不到是用伪托马斯拼法。

要预约才能进,临时预约只能最快约第二天。赶上一个老阿姨在门口跟门卫大吵大闹,趁机溜进去。

不知道是啥

老王推荐我去图书馆,从外观看,没啥特色,所以没进去看。

古香古色的学术报告厅,有活动,门开着一个缝。刚打算要进去旁听,出来一个人把门关上了。

来了,苏大的前身,苏大的震校建筑。

苏大的外语类专业全国排名不错,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网红打卡地,钟楼背面。

热啊,我想把外套脱了。

一教,破到让我担心是否还在使用。

像拍婚纱照用的背景建筑~

外套脱了,大树底下凉快一下。

东吴智库,我估摸着是苏大的校史馆。

钟楼正面,绿草地、古建筑,国外学校既视感

体育馆,抠门的苏大竟然让体育馆开放。

我猜苏大的毕业照都是在这里拍的,背景是钟楼。

第一次见樟树

意外发现。

苏大、港澳台办公室

第三站,网师园。老王推荐的地方,说是比拙政园、留园要有灵气的多。江南秀气,尽显其中。

江南美,蓝天、灰瓦、白墙

雨后芭蕉

据说江南很多石榴树,同一株,有红果和绿果。

日常必购——书签。立誓要给Cristina买遍各个名校的书签的。买“虎丘”给自己是因为,这次没去成,看不了东方比萨斜塔。

第四站烧烤没打卡,第五站给小傻庆生,牙花子都笑出来了。

捡一图,也是提醒自己,三伏天出门一定要这么穿。

第六站,人山人海的队伍,只能门口打卡,下次、下次一定要去看贝津铭老先生的收官之作。

排队等的苏州博物馆门口,愿意在这样出门就是汗流浃背的天气里排队等候的,对贝老都是真爱吧。

博物馆和拙政园一角上,太平天国忠王府。路过,门口打卡。

路过,狮子林。不知道为啥要简写成 师子林。

来了,第七站。平江路。

符合我文艺女青年的身份和爱好。

还是商业化了的古街

网红地,成功打卡。进去凉快下。

江南水乡真实感

10块,平江路的唯一纪念品。太热了,还赶时间。

电视剧场景

干将路,不远处是苏大,再远些隐约可以看见一点轮廓的地标建筑——秋裤。

好了、江南暴走暂时告一段落,17个小时返程,一个人,第一次。江南,下次见。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