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晃诗词集《田野蛙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日,广东惠东松溪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吴晃的诗词集《田野蛙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主任编辑李硕洪作序推荐,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由梦笔诗社和朵金轩文化传媒见诗如面工作室联合策划,由知名设计师姚美装帧设计。
吴晃,字日光,一九四三年七月生。广东省惠东县松溪镇人。广州中医学院毕业,中医主治医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完员。惠东县文联理事,惠东松溪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松溪诗词选》《松溪诗词》副主编。诗词流畅自然,韵律圆正,用词活泼新颖。竹枝词独具风格,可读性较强。作品经常在《中华诗词》《中州诗词》《当代诗词》及其他省级刊物发表。有些作品亦被《中华诗词通览》《中国吟坛》《中国当代吟友》《中国吴氏通书》所收录。

吴晃先生是位中医主治医师,他的古文根底很扎实。这部诗词集是他近十年来歌吟的荟萃。细读起来,其内容丰富多彩,无论田园风光、纪游行吟、亲朋酬唱、祝寿贺诗、时事风咏都一一涵盖,尤以农村田园诗词居多。它们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作者诗词的特色。拜读全集,分为绝句、律诗、词作、竹枝词等四个大类。在当下浮华躁动、一些人一心追求物质享受的情况下,像吴晃先生这样保持一份清醒、一窗清静、一番执着、一片独立与自尊,为弘扬国粹而孜孜追求、笔耕不倦的人,特别受人敬重。
其诗词有如下显著的特色:一、竹枝词和绝句以健康向上的情绪和明丽的山水田园色彩,展示了他质朴淡远的风格。二、他的七律等诗词广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表现其诗词整饬工稳的特色。三、他的七律中唱和诗较多,这是他诗歌意境翻新的又一特色。纵观吴晃先生的诗词,实能窥其道德、情操、风骨、阅历、根柢、才气、艺术修养于字里行间。他对家乡的眷恋、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亲友的牵挂,对腐败的痛恨,让我们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序言、跋
真情为韵 风骨为魂
——吴晃先生《田野蛙声》序
李硕洪
吴晃先生这部诗词集是数十年来他歌吟的荟萃。细读起来,其分类为绝句、律诗、词作、竹枝词,尤以山水田园、唱酬、反腐诗词居多。它们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作者诗词的特色。拜读全集,有绝句、律诗、词作、竹枝词,共八百余首。
吴晃先生是位中医主治医师,古文根柢很扎实。中医师较多是古体诗词能手。在当下浮华躁动、一些人一心追求物质享受的情况下,像吴晃先生这样保持一份清醒、一窗清静、一腔执着、一片独立与自尊,为弘扬国粹而孜孜追求、笔耕不倦的人,特别受人敬重。
我认真细读,觉得他的诗词有如下显著的特色:
一、竹枝词和绝句以健康向上的情绪和明丽的山水田园色彩,展示了他质朴淡远的风格。
竹枝词起源于古代巴渝一带,经唐代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有意学习民间俚歌俗调加工而成的诗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在惠东,有一批活跃的诗人群体自觉运用竹枝词和绝句这一载体,写出了许多好诗,而吴晃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把客家山歌的元素糅进来,熟练地掌握了赋比兴等技法,信手拈来,便极富诗意,也出现了在全集总数量中绝句和竹技词占到近三成多的一个突出现象。他不仅对这两种形式运用自如,而且赋予了时代的内容。如“古榕树下品新茶,蒲扇轻摇兴味奢。漫道今年村选举,从兹黎庶学当家。”把村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民主进程的深入,用一个镜头表现出来,十分自然贴切。如今,青年农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如何生动又真实地用诗歌反映它,能看出作者的文学根柢。他写道:“二棚稻谷一栏牛,老汉捋须暗点头。么女打工牵婿入,呼邻迓戚醉千瓯。”这类写打工情况的作品,如《思郎》《家书》《闺怨》《村妇》等,都以浓郁的生活味展现了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对家庭生活的影响,这又能给决策者如何解决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农民打工赚钱回乡盖房,他写出了《建新房》:“阿妹抛砖哥砌墙,新圆旧梦喜评详。三间正屋初成后,哥问要廊不要廊。”其中“廊”即“郎”,民歌味十足,把个俏皮的农村小伙与心上人相互戏谑的生活写得很有风趣。
如果说竹枝词是“俗中见雅”,那么,绝句则表现“庄中见巧”。吴晃先生深得其妙。他的《山村小景》:“溪山夕照起炊烟,断续蛙声到耳边。腊肉黄鸡红米饭,饱餐陇上看秧田。”《春日农村即景》:“碧树红桃万点明,无边新绿满山情。陌头嫩草鸣黄犊,入耳蛙声又雨声。”一个静谧安祥的农村景象展现眼前。这里面分明可见吴晃汲取陶渊明、范成大田园诗的精髓,又注入了新时代田园诗的意境。读他的竹枝词和绝句,你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吴晃先生是这一诗歌形式运用自如的高手。
二、他的七律等诗词广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表现其诗词整饬工稳的特色。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说:“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就是说绝句看似四句容易入门,其实要写出别开生面的意境是十分不易的;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工整,不能应付,要有新意也是难写的。
吴晃先生的诗词很注意意境的营造。《蛇岁初春绝句》:“淡烟晴日漫帘栊,春色依人放嫩红。客为看花频载酒,碧桃妆未问东风。”首先是颜色上给人一片明丽的亮色,春烟是淡的,桃红是嫩的,桃叶是绿的,真是欣欣向荣的景色。而把欲开未开的桃花形容为正梳妆的妙龄女郎,要问为何打扮,那是春天带来了盎然的生机。这就把早春写活了。
吴晃先生的诗词同样注意咏物中要体现“有我之境”。《和安徽刘梦芙吟翁〈梅花〉元玉》:“傲雪新枝道岁残,孤山林鸟听琴弹。板桥吹播幽香远,铁笔描摹气节难。瘦不求怜同竹淡,艳非邀赏耐霜寒。毛公翰苑留佳句,笑到花丛更好看。”从这首诗和另一首《初春赏梅》里,人们看到了寒梅挺拔、潇洒、高洁、孤傲、耐寒、抗争等综合品格。这既是对梅的赞颂,更是作者心灵在梅魂上的投射,一种清新、高雅的君子形象便在阅读中油然而生。
对于纪游和风光诗词,一些人只是像拍照样地描摹,而吴晃先生是把自己心迹带入其中。如《登东方明珠塔》:“三球连串半空悬,金塔如锥势接天。我把明珠抛碧海,溅来星斗落襟前。”后两句就不是实写,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丰富了这一景象的立体感。一般来说,诗庄、词雅、曲俗,吴晃先生深得其中三昧。如《临江仙·春雨》:“堤上绿阴频滴露,梢头疏柳含烟。秾桃郁李雨丝牵。小园新翠涌,百卉尽开颜。 润泽群芳齐竞放,枝枝朵朵争妍。迎眸春色已斑斓。云深诗韵远,郊野碧连天。”便十分贴切地表现了春雨润如酥的景象,也看出词雅的特色。
三、吴晃的七律中唱和诗较多,这是他诗歌意境翻新的又一特色。
对此,不能不多说几句。诗词唱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以诗词为形式进行的引发、应和,统称为诗词唱和;原唱与因原唱诱导、触发而创作的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构成相互照应关系的诗词,称为唱和诗词。但历来对唱和诗毁多誉少。然而,它却长盛不衰,为何?白居易就自称其诗中:“得隽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所以辄自爱重。”古代的韩愈和孟郊的联句、元稹和白居易的唱和、苏轼的《和陶诗》,以及南宋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三家《和清真词》等能流传至今,而今唱和诗词能成为格律诗词中一种光大的现象,说明唱和诗是有生命力的一种写诗形式。唱和的渊源起自原始人劳动的呼应,到孔夫子时,他时常“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真正以唱和诗词形式出现的作品,则是到了东晋才出现。至唐而宋,达到鼎盛,之后历唱不绝。
从吴晃诗词中看到,有同好之唱和,有同处之唱和,有同境遇之唱和,有同体验、同感慨之唱和,同声气之唱和,次韵、依韵,答赠、宴唱,洋洋大观;争奇斗胜,蔚为云霞。他与诸诗友的唱和中,意境翻新,更见功夫。诸位在细读他的唱和诗词中,能见到唱和相长、相发、相争、相举,而且他以惠东为原点,唱和辐射省外,直达国外的诗友中,这就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交流到世界。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举例展开。如果吴晃先生没有很深的诗词造诣,是很难达到这一积极作用的。当然,氛围很重要。如果不是在惠东和他八方的朋友中有一批旗鼓相当、志同道合的诗人群体,唱和是难以为继,更难锦上添花的。
纵观吴晃先生的诗词,实能窥其道德、情操、风骨、阅历、根柢、才气、艺术修养于字里行间。他对家乡的眷恋、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亲友的牵挂,等等,让我们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为此,我把读他诗词的心得写出来,以作序言。
(作者系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编委、主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惠州丰湖诗社副社长。)

跋
我原是松溪山沟里的放牛娃,祖辈务农,耕读传家。记得五岁时就跟着我的小叔和三个哥哥边放牛边读书。年复一年,培养了读书的兴趣,能背诵一些唐诗古文,看小说也入了迷。尤其是四大名著,更是如醉如痴。六十年代学习中医,业医以来,诊务纷繁依然视书如命,诗兴浓厚,写诗不辍。乡间一些会写诗的乡贤,教师,医生,每有诗作,必寄来索和。时有奉酬,获益匪浅。这是我跟传统诗词结缘的开始。
一九九七年我在多祝医院工作,忽然接到吴北如叔台由深圳寄来格律诗十首,惊喜之余我马上步和寄回。是年冬在深圳得北如叔台引荐,先后拜会孙轶青、林从龙、蔡厚示、周笃文、梁东、李汝伦、刘庆云、熊鑑等诗词泰斗,有幸聆教。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一畅。诗兴萌生,跃跃欲试。从此诊务之余便随心所欲,信笔涂鸦了。
一九九八年,北如叔台、朱达文姐夫和我搜集整理松溪近百年来遗下的诗词作品,加上今人的新作,汇编成《松溪诗词选》。请林从龙先生作序,于一九九九年出版。同时策划创建松溪诗社。二000年春,松溪诗社成立,《松溪诗词》面世。我的习作也越来越多了。二000年以来,我多次参加全国诗词研讨会,与外地诗人、名家交流唱酬。从而拓宽了眼界,明净了胸腑,摸到了作诗的门径。时有习作在《中华诗词》《中州诗词》《当代诗词》以及省级诗刊、报刊发表。这样,我的信心和兴趣也增强了。作诗填词成为不可或缺的业余爱好。
二00四年,在诗友、亲朋、同事的怂恿下,把所写的俚语村言整理出来,结成集子。交给我那崚嶒风骨的尊姐夫朱达文,请他主编、审校、作序。林从龙先生命名《松风溪韵》,孙轶青会长博士题写书名。八月便付梓出版了。
十三年后的二0一七年,年七十有五,已成老物。案头积有诗词、竹枝词草稿近千首。知我外地、本地之师友、诗家、本社同仁、家中兄弟、儿女、孙女、外孙等,力促结集出版,是为《松风溪韵》诗集的续集,取名《田野蛙声》。诗人刘石森总工程师,受我请求,为该书作主编校审。并请惠州传媒集团主任编审李硕洪校核、作序。在此仅向对我热心关爱之情刘、李两兄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鄙人学浅才疏,由于深爱传统诗词,近几年悠游祖国大好河山,观赏域外风情,每到一处必有吟咏。所採之料是眼前景致,所唱之音为口语巴歌。写下的习作,记述本人对生活、爱情、友情、亲情、风情、世情、国情、民情的浮光掠影的观感。宏扬正气、鞭挞邪恶的点滴感受。谈不上什么诗味,雅趣。既然付梓,只能算敝帚自珍,谬误之处定多,诚望方家不吝赐教,则幸甚矣。
《田野蛙声》成书,欣喜之余涂八绝句聊以完编。
一
览物舒情畅抒怀,零花碎叶入诗裁。
虽然粗浅难成调,无数残宵换得来。
二
萋萋小草涧边生,听惯蝉蛙鸟雀声。
斫得一枝禾笛竹,巴人下俚唱风情。
三
屋角田头觅性灵,云崖丘壑拾奇珍。
恨无杜牧传神笔,辜负明霞桑梓情。
四
尧天舜日四时春,滴翠飘红色色新。
热泪善挥和墨写,笔端唯恐有纤尘。
五
念年学道负师恩,生性愚顽来入门。
毕竟难消庸俗气,愁风怨雨总纷纭。
六
整日门前咯咯哗,扰人清梦骂圹蛙。
自知鸡肋无余味,抛与春潮送海涯。
七
含香嚼王学吟哦,垂老蓬窗墨尚魔。
托钵悬壶清瘦客,此生还不算蹉跎。
八
入室登堂学步难,奈何双鬓已皤斑。
《田野蛙声》聊成集,且作茶余饭后看。
日光记于芦峰书室丁酉年元月
吴晃诗词选读:
登长城感赋
千堆白骨叠长城,侭日君王寝不惊。
果是民强戈甲亮,那容胡虏起边声。
山村小景
溪山夕照起炊烟,断续蛙声到耳边。
腊肉黄鸡红米饭,饱餐陇上看秧田。
瞻无锡灵山大佛
慈悲佛祖坐灵山,贝叶经声警腐贪。
果有官清书吏瘦,太平早已享人间。
过乌衣巷
来寻王谢旧华堂,空有雕金燕子粱。
一曲刘郎千古调,鸟衣巷瓦玉生光。
丙戌春日回乡感赋二章
一
又是春回二月天,蛙声枕上忆流年。
牛羔嫩绿嬉晴日,燕子新泥啄旧檐。
利海名场人若梦,夕阳芳草事如烟。
诗情一缕留心坎,仰望芦峰思绪绵。
二
锄头铁锯话当时,扁担泥岗汗浸衣。
野菜饥肠伤月冷,方书短烛伴鸡啼。
梅刚吐蕊霜风紧,菊到残秋雨露迟。
终幸晓珠天上挂,春容摇岸柳丝丝。
秋日小苑抒怀
家园虽小比兰亭,手种修篁傍日青。
野草不曾愁里过,闲云常与鹤相倾。
东篱菊韵红三径,北岭茶山绿几程。
潇洒襟怀听管笛,如钩新月钓余情。
保卫钓鱼岛二韵
一
风生钓岛雨潇潇,又见倭奴舞大刀。
霸海吞疆真可恶,新仇旧恨岂能饶。
舰船导弹声威壮,决策英明智慧高。
举世龙人同敌忾,保家捍土恃同袍。
二
自鸣得意梦魂游,购岛奸谋付水流。
猴子井中捞皓月,痴人海市幻蜃楼。
任他恶鬼侵三界,有我钟馗护五洲。
日寇沉渣如泛起,古稀老叟愿输头。
秋日与旧雨新知游西湖
蓼红芦白结新知,共赏湖山曼妙姿。
自是西风披拂处,果然苏子赋归时。
锦帆激浪花千朵,玉笛陶情曲几支。
有幸尘寰清瘦客,薄寒消得酒盈卮。
中山遗兴二首
一
遗兴悠优气自华,迎眸风物竟豪赊。
青溪竹岸寻诗路,红叶芳村见酒家。
集市喧嚣商贸旺,归帆络绎夕阳斜。
行人遥指苍茫处,鸿鹄滩涂读晚霞。
二
晨醒芸窗细雨斜,静开笑眼看黄花。
心情宽似亡笼鸟,岁月惊如赴壡蛇。
阮籍疏狂浇浊酒,江山璀璨献清嘉。
古稀忽有期颐想,日日牵孙作泳蛙。
客寓中山秋夜怀吟友二章
一
又见东篱菊蕊芳,秋英空惹九回肠。
家山携笔搜诗料,客路眸凝望海疆。
宿酒灌浇中夜月,晨风吟啸满头霜。
多情最是檐间雀,尤为劳人唱艳阳。
二
闷时斜倚曲栏东,一片蝉声噪耳中。
鸿雁南来知暑谈,梧桐叶落觉秋浓。
论交只合倾肝胆,讲道真堪结始终。
孤负韶华真抱感,风神万种雪冰融。

诗词集《田野蛙声》
吴 晃 著,10个印张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版人:朱 庆
责任编辑:卞正兰
策划编辑:郝书许、其 飞
营销编辑:海 乐
设计师:姚 美
梦笔诗社和见诗如面工作室联合策划
朵金轩文化传媒监制出品
书号:978751903659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核字(2018)第116245号
2018年6月出版
定价:48.00元
咨询QQ:1223197292
(朵金轩文化传媒见诗如面工作室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