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巴黎
感觉巴黎人浮夸、傲慢、自私、巴黎的脏乱差,巴黎的治安差,我们自嘲着说我们生活在巴黎斯坦!但就是这样一个巴黎,让我感觉自己是人间的烟火,不断地燃烧自己。
Paris à tout prix ! 千金难买回巴黎,但是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巴黎(一部电影)。
记得当时住在巴黎郊区的玫瑰小镇,很典型的富人区,小镇上的交通工具是RER B,只要20分钟就可以到巴黎了。曾经SNCF想要给RER换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名字,因为除了会法语的人,没人知道RER是什么鬼?!最后大家还是更加喜欢这个具有法国特色的名字。无数次,无数次,无数次,我都做梦梦到自己,乘坐B去到戴高乐机场,那是通往故乡的必经之地,心心念念的成都。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独自在那异国他乡,徘徊,犹豫,彷徨....前进!
我的学校在巴黎郊区,每天都坐火车B去上学,小巴黎就如昙花一现,匆匆路过那用无数文人墨客竟折腰的奢华糜烂之地。郊区安静而美好,小镇时不时搞点小活动,跳蚤市场,旧货市场,小镇有自己的杂志,镇上就那么几个人,多出去溜达大家都认识你,镇长时不时地出现在小镇的每个角落。每年春天玫瑰小镇上全是玫瑰,格外美丽。
在小镇上打个小工,带着两个孩子,还有教书的工作。Gladise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喜欢你给她讲道理,自己却蛮横不讲理,姐姐Lucy乖巧懂事,帮我一起照顾妹妹(第一次带孩子的我还是被她们欺负哭了)。Antoine是个小学生,每周给他补习中文。还有个刚来法国的小男孩,给他补习法语,他的姐姐,给他上上英语。Sabrine上初中,家里人都忙生意,她的所有科目我都要帮她补习。
赚了钱过后,我就坐着小火车去巴黎浪,吃顿中餐是最最最开心的事情,再去丝芙兰买上几只口红,简直开心得飞起来!
每周,我都和朋友相聚在大学城,教会一直留给我们经费,可以每周做饭,学习《圣经》。来自加拿大的气象学博士(不记得他的名字了),神学博士增超,当时的他们还很稚嫩。当时的我也什么都不会讲,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安东尼的兄弟姐妹们帮我度过难关,没有房子住的时候,是他们帮助我。谢谢他们。
大学城是我每周都盼望去到的地方,里面有各个国家馆,当时复旦大学交换生住在阿根廷馆所以经常串门,变成了大家的小食堂。巴黎高科几乎都是男生,但当时的我心中只有学习,我呸!随便找一个也是未来的工程师啊!然而当无数个巴黎高科的小哥哥从我身边经过,我心里只想着给大家做饭。真的。
后来我从郊区搬到了小巴黎,出门就是共和国广场,两站地铁就可以去蓬皮杜,蓬皮杜是我最爱的图书馆。有时候你周围都是乞丐,很臭。但这就是蓬皮杜,无论你是多么了不起的人,或者你是潦倒失意,进了蓬皮杜过后,大家都在一张桌子上看书学习。
跑步成了在巴黎结交胖友,了解城市的方式之一,一个巴黎跑步群,一个coulée verte。Coulee verte 从巴黎南郊一直延伸到巴黎的跑步道,周围都是公园植被,全长大概30km。男生们都压着速度,跑在我们后面,跑不动的时候还推我一把,我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完成了,但记忆中我跑到了malakof,是快到了吧。塞纳河,串联起整个巴黎12km的塞纳河跑,我跑得很慢,大家都在终点等我,但还是完成了。巴黎8区什么公园,遇到萨科齐跑步了,贴身保镖护着。
大二的时候最美好,我被迫分到了拳击队(法式拳击,了解一下),真的是被打倒满地找牙!教练还每次都要求男女混合打,每次我都和180+的法国小哥一组!也不知道怜香惜玉,直接一拳送我去校医院,后来为了道歉请我吃了顿午饭。再后来我学会了回旋踢,哈哈哈,小哥哥就不和我玩了....跑去和教练说打不过我。
香香,生日愿望想要得到香港。去法国多多少少因为她,第一个在法国认识的朋友,第一顿日料就是她带我去吃的,好多大牌衣服都是她逼我买的,第一次做瑜伽是她逼我的,考18分的神奇学霸。音乐节的时候,我们拿着酒瓶在塞纳河边喝酒。去吃大阪烧一起吐槽法国人用筷子。为了给我送被子,回国的飞机错过了,她妈打电话过来骂我。
还有说什么呢?对了,吃!每天的早餐就开始兴奋,因为学校的croissant aux amandes (杏仁牛角面包)真的是全世界最好吃!每天的咖啡陪牛角面包开启我一天的生活。
奶酪,可能有人会觉得有一股脚臭味的camembert,还是不错的。brise chèvre emmentals,好多我名字都不记得了……感觉荷兰的奶酪喜欢加各种香料,意大利有一种葫芦形状的奶酪很好吃。在罗马机场,登机前我买了一块奶酪,一路走一路吃,到阿布扎比的时候,我拿着我的奶酪,看着早上6点钟的太阳,心里想着,我就要到家了!
记忆就是这样琐碎,巴黎在我眼里,没有铁塔,没有凯旋门,没有卢浮宫,都是细节,一个个的片段,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不要再抱怨巴黎人傲慢,这是他们的文化,不要再抱怨巴黎脏,它在这里包罗着人间百态世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