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粤韵芬芳》昨日首映
你了解粤剧是什么吗?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粤韵芬芳》首映
可是这样的文化瑰宝,却在年轻一代之间日益失传,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真正对粤剧感兴趣的,欣赏粤剧似乎成了中老年人的专属。
8月9日,以粤剧的传承和传播为主题的纪录电影《粤韵芬芳》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首映打破了这一局面。




作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打造的“广州文化艺术影像志”系列纪录电影的第三部作品,《粤韵芬芳》以广州粤剧院文武生欧凯明为主角,叙述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粤剧人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求新突破的执着和坚守,勾连出改革开放40年来粤剧发展的光辉历程。

这部纪录电影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叙事方式,再现经典记忆和历史情境,藉镜头语言缅怀前辈大师和历史名角,一展粤剧艺术的迷人风采和深厚群众基础。
作为“广州文化艺术影像志”系列纪录电影的第三部作品,《粤韵芬芳》肩负起了再现传统艺术魅力的重任。
重识粤剧魅力
导演卢川作为土生土长的86年广州男孩,已经是一名优秀的青年导演。在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在读期间就凭借《天光》《漂浮岛》等优秀作品闯进影视艺术创作行业,并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荣获原创影片最佳导演奖。

卢川表示,粤剧就是自己的乡音,对粤剧的情感自然很深,亲自感受一代粤剧人的故事更是感触良多,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创作一部有情怀、有温度的作品,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粤剧魅力。
首映仪式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陆志强表示,《粤韵芬芳》的制作是一种跨时空的文艺传承,是一种跨平台的文艺传播,是紧跟时代发展进行跨平台、多媒介融合的重要文艺发展形式。
他表示,这样的融合传播形式,不仅烙下广州这座城市文化印迹,也能让市民找到文化归属感,同时能有效调动多方资源优势,增强粤剧等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