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才华
我以前觉得在大部分创造性的工作中,才华是最重要的,才华=创造力,没有才华不过是混吃等死。
所以在刚看毛姆的时候,觉得他是天才型选手,写的东西看起来都挺随意的,偶尔蹦出来点毫不相干的情节也引人入胜,语言不算精致但非常耐读。
后来发现,即使爱玩如毛姆先生,每天也要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时间,要一个人待着,看书写作。读多了也发现,他一个故事其实是在不停写,不停打磨,字数越来越多,才有了那几篇有名的长篇小说。
所以在才华背后,更重要的东西其实是说烂了的勤奋。不与天才相比,普通人身上也有才华,擅长写作的,篮球的,唱歌的.......他们也有创造力,他们也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写出新鲜的文字,画出奇妙的图画。他们是天才么?并不是。他们有才华么?我想是有的。他们的才华也许天生,也许是后天努力出的技能,不管如何,他们最终拥有了“创造力”,并最终可以以此谋生。
卷老师在TSN的评论音轨里讲了他与他爸爸关于管道工的对话,大意就是你想做的话,什么事都可以creative,很受感动。才华终究是空的,毕竟就连才华的表现也得通过实践来实现。
在看现在的小说,我觉得极有才的作者,大多都不火。因为有才华的人大多都不努力。以前看priest那种觉得她每一句都极好想要拿小本子记下来的感动早没了。再看她现在的文字,觉得是好的,起码普通人看了是该拍手鼓掌的,可是才气好像并没有了,她好像太知道大家想看她写什么了,而她又是个很勤奋的人(太令人佩服),所以写的东西好是好,却不能再让人感动了。
我喜欢那些有才华的文章,也知道考才华创作出来的东西不过是转瞬即逝。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好像完全跟着自己的心走,所以很多表现注定不能以大众为受众,只能让喜欢的人抱团开心开心,这点才华和热血消耗完了,也就很快被忘了。哪天看到相似的,一拍脑子,觉得似曾相识,却再也找不到她当年创作东西的感觉了。
所以你看,现在火的,收益高的,大多还是靠勤奋吃饭的。才华这东西就这么一点,分配还极不平衡,隔几十年还得出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宇宙奇才,剩下给凡夫俗子的实在不多,而这一点灵气也在岁月蹉跎中燃烧殆尽,留下一点当年热血的火屑都算得上难得。
勤奋还是靠谱多了,毕竟除非死不开窍,总还是努力了就有结果,这样生活也光亮多了。
所以我决定要信仰勤奋,那一点点才华,一点点灵气,要小心保护好,到能尽情挥洒的时候不留遗憾。
只是今天走在路上又想,好像很多东西的才华又是很重要的,比如画画。勤奋真能赋予人灵感和创造力么?这得等我高三过完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