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学生又怎样》—读后感
《你是我学生又怎样》——真诚的童话,梦想的现实,莫过于一个女孩心中最美好的王子梦。
她说:“遇上他谈书墨是她赵水光一生最大的福气,以后,不再有。”
他说:“我大你九岁又怎样,这有什么不好的呢?所有的快乐我与你分享,所有的苦痛我比你先尝。”
人生何其有幸!
看完谈书墨和赵水光的故事,几近凌晨。爬上床,辗转反侧,适时有下了一天的缠绵秋雨,伴着伴着更加寤思难寐。我的心满满的,胀胀的,酸酸的,连着眼泪都微酸。不是很华丽的文笔,不是很跌宕的情节,我的五官肺腑却连着充盈起来,氤氲散开酸气,有种必须剖开来抚慰的冲动。这样的故事,缓缓向我叙来,我的心绪也要缓缓发泄,些许感动些许痛。
文中很多句话很多场景都是典型的提炼,于类似经历的人那是一种记忆加心灵的共颤。太多不可思议的巧合的情节,刚开始我是童话式的无所谓心态,愈到后来愈觉得这该是个能实现的童话多好——郁结的心态了。全篇可谓,抛弃一见钟情的开头,来一段挣扎过后细水长流的过程,烂俗的结尾,当然夹杂着烂俗的初恋——与主角们一样贯穿整个故事连番外都要写一写的女配——从想念到想起,认为一生都不可能遇见再好却遇再好的故事,多精辟的主旨,也关乎生活的意义吧。
青涩的高中······描写超前,意境正符,可能自己距离那个年代有点遥远了,我始终有点戚戚然惶恐焉,也是处让我觉得最梦幻最难懂的地方。其实开始时“赵”跟“谈”的相处方式很奇怪,怎么看怎么不像男女朋友的相处模式,反正我看着很别扭。直到“爱情的智齿”那一节,爱情公开了。她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样真好,可以一起吃饭一起散步,光明正大去你办公室了,他才晓得她是渴望一份像同龄人一样的爱情。然后“谈”终于食了人间烟火了,然后我觉着别扭的地方就升华了,成了向往的梦境,逼近柏拉图式爱恋。
纠结的出国啊,感想颇多颇多。确实如文章所说,朋友家人爱情,所有事情的转折点,当然我觉得只能算是个半高潮吧,符合清水文的个性。文不长,不可能像生活那样无穷尽的繁琐着,不妨把“出国”桥段也看作一个矛盾的浓缩,还是个升华爱情、平等爱情、完满爱情得必不可少的过程浓缩。
“赵”想出国的原因很平常,想出去看看,看看凭自己这个世界她能闯出什么样,她更想给自己增加砝码。因为,之于和“谈”相处的世界,她一直是走脱不出仰视崇敬的心理,不能说两年的出国她一定能改变多少,他们之间的天平会平衡;然,这是一种突破的契机,女主爱情独立的资本。相差的九年,并不仅如作者田反写得如斯合适,毕竟三千多个日夜是不少的一份力量,谁都必须抓住诸如出国这类的转折,不是现在也会在将来爆发,双方距离的蜕变是免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梦想的现实。
究竟是左转折还是右转折,确实很是个问题,嗯,考验。就现实而言,我最欣赏男主出国的背景,自由的家教,其实这个东西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没有它,不会出现高中时令学生激凯心荡的老师,不会有男女主不对等却又模糊的对等,不会有一系列的情节和人物对他的好评,最不会有的就是读者念念不忘的谈之梦了,连着南京的风物,多完美的男主。所以到“赵”要不要出国的时候,这样一个情节就好的很了,可以说恶俗到了一种境界。出吧,物是人非,这样的谈书墨是她赵水光的三生有幸,不在有;虽然田反通篇没有明写物是人非的忧虑,但从初恋“希望”那里我看到了做作的忧伤。不出吧,赵水光除去现在守着谈书墨的愿想呢,于他,于父母,于朋友,于世界,未来,甚至于还差一步的初恋,有些事情当时是对的以后不一定也对,有些事情当时不对可能以后却对了,看“赵”的选择吧,不出国也会有各种其他的三岔口。就算有强烈愿望的我,换情换景,易地处之,也是不决的,头痛一次算了。
这让我想到了京剧《三岔口》,两个画的黑白分明的小丑各自拿着白晃晃刀,一张小八仙桌的舞台,在黑夜的的背景下互相砍斗试探,出国与不出国如斯。
文章虽然有些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但最强烈的莫过于几篇可有可无的番外,除了婚前婚外那个,都是可省得;至于两个结局,依照自己的理解,我心中还有第三个,可以平复我替人物挣扎的内心,不赘言。
有些人在故事开始的年纪读这篇小说,有些人会在故事中间的年纪读这篇小说,我和作者田反实实在在是在故事尾梢的年纪遇见的,然后在二八年华后十年读到了这篇截止于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城堡的小说,of course,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我们委实的幸运抑或是不幸,无从论证,豆蔻年华,青春廿华,青涩的花苞骨朵,张扬的奇葩花朵,总之“赵”和“谈”是幸运的,于是我的心又微微酸涩了,我又做了想长不大的事情,袅袅着我长不大的心,噫,吁,嚱······ 2012.10.30. 家里 胡越
-
思文Siw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2 21: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