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大概自打出生起每个人心里就有孤独感,从不曾停止,有时轻描淡写,有时厚重浓烈。然而神奇的是我们每个人又是那么的想建立联系。年轻的时候认为建立联系就是走进人群,把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热气腾腾。当时这样的方法还真的奏效,大概因为那是对自己的心情还不自知,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如何事实就是如何。当年纪渐长,逐渐发现年轻时简单直接的方式不再时时有效了,约老朋友出来喝酒聊天,总是难免话不投机,玩笑过界。人的成长就像一片爬山虎,蔓延开来还长出很多柔软的触角,初次看到临近院子里的绿叶茂密是多么的惊喜,然而触角在院墙会合的那一刻却陡然意识到了空间的狭据。
当你意识到,孤独不是陪伴的敌人的时候,可能就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读一本书,听一段音乐,去一个地方,排解寂寞不止走进人群一个方法,寻找联系也不一定非要依附于身边的伙伴。在某个时点某个远方的某一个灵魂,可能为你带来更多的共鸣的温暖。当你在越来越多的寻找抽离现实的空闲时,你更会体会到一种类似于私奔的快感。带着不被别人体会的快乐去私奔,带着别人不会欣赏的热梦与骄傲去私奔,可是在返回现实的那一刻,孤寂的感觉却只会增多却不会减少。因为你已经习惯于与那样一个跟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精神家园建立联系,每次走入人群,都变成了一种向社会关系的妥协,一种对自己的消耗。
一个人像一支队伍,我的理解,就是足够自知,建立的自己与自己的联系。可以是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高兴时的自己和悲伤的自己,别人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自己。这可能是面对孤独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把它当作一件事情,不会着急去排解,也不需要妥协。这个时候不论你是深处闹市觥筹交错,还是身居一隅独捧小说,都是一样的美好,因为你从不曾停止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如果说觥筹交错是带队伍出征,独捧小说就是养队伍练兵。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过生活的弯弯曲曲,在到达每个阶段性目的地之后还能开个庆功party。让自己的心热闹起来,规整起来,收拾收拾,天亮就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