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看的N部电影……抱歉,人生没有必看的电影
橘猫经常在网上和微信上看到这样的文章——人生必看的N部电影。当然,这是一种标题党性质的噱头,但实际上还真有不少人信这一套,这些片单往往是从各种电影网站的排行榜上截取的部分,以类型为划分,以评分为标尺,让人一眼看上去耳熟能详又不会有失水准,是无可指责的推荐,可橘猫在想,人生真的有必看的电影吗?
其实,是没有的。
你没有看过《千与千寻》,没有什么问题,你不会损失什么,即使你看过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宫崎骏瑰丽的想象能否在你心中泛起涟漪,还得因人而异,你或许会从中获取感悟和兴趣,但说到必不必须,还真没这种道理。

你没看过《泰坦尼克号》,没有什么问题,即使你没有见识杰克和萝丝的爱情,你也可以从别的媒介了解爱情的意义,甚至从亲身体验中认识爱情。

你没看过《肖申克的救赎》,更不应该觉得羞耻,那些看过的人更没理由将你鄙视。橘猫不认为看没看过一部或几部所谓的“经典电影”就能拉开人与人的差距,很多时候,人之间的差距是天生使然,有些人看了几千部电影也许在审美和领悟力上,都不如一个只看了几十部电影的人。一部有关越狱的电影,并不意味什么。

你不知道伯格曼、费里尼、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安东尼奥尼、戈达尔、塔可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基耶洛夫斯基、库布里克、比利·怀德、杨德昌……都没有关系,是的,这些人的电影是可能改变某些人的一生,但对你而言,没有一种必须的要求让你去看。如果你带有一种虚无的目的性去看电影,橘猫非常怀疑你是否真的能从中得到什么东西。
人生从来都没有必看的电影。
当现在许多电影公众号将每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吹得天花乱坠或贬得一文不值时,我们不该为它们所动,大家都去看了,就让他们去看吧;大家都在说,就让他们去说吧;大家都在赞或骂,就让他们去附和、去宣泄、去装逼吧。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应当与他们保持距离。
与电影最好的相遇方式,应当是萍水相逢。
你偶然间看到一部电影,被其中的一个演员所吸引,被导演的手法所迷住,对这个故事的类型产生了兴趣,总之,这部电影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涟漪泛起。这时候你就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有些东西你可以去追寻。

于是,你就可以打开网页,寻找那个演员、那个导演、那个类型的影片。最好的方法,橘猫推荐的就是打开一个叫IMDB的网站,里面有个TOP250的榜单,寻找相似的影片,去看一下。豆瓣250其实也可以,但橘猫并不十分推荐,当然还是因人而异。
但话说回来,即使涟漪泛起,你不去搜寻类似的电影,也没有问题。还是那句话,一切在你个人的愿望。你觉得一部电影的味道存留在心中已足够,又何必让其他类似的电影冲淡这种悸动呢?万事随心,你把电影当做下饭的小菜,没有问题;你把电影当做深刻的洗礼,没有问题;你把电影当成电影院约会的项目,没有问题;你把电影当做可有可无的消遣,没有问题。
真正有问题的是,你要明白这些都没有问题。
橘猫看了将近3000部电影,有一次某个朋友问我,如果只能看一部电影的话,你会选择哪部?橘猫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卓别林或巴斯特·基顿的某部电影,可能是《大马戏团》,可能是《福尔摩斯二世》。橘猫又想到,如果我这辈子真的只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的话,与现在的我会有什么区别呢?

1与3000,会有怎样的差别呢?
说实话,差别或许是有一点的,大多数可能是眼界的问题,3000部电影让我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平庸的电影,什么是电影。我知道吗?也许多少知道一点。
然而,橘猫仔细琢磨,当这3000回归到1时,其实,没有太大差别。从3000看1,从1看3000,是相互的向往。橘猫忽然觉得,你没有看过电影,只看过1部电影,看了3000部电影,没有分别。你曾经深以为然的东西,总会化为虚无,电影如是,万物如是。
电影就是一场梦,人生也是一场梦,这两场梦之间的交互,就成了我们对电影的看法。“梦是唯一的现实”,费里尼的话橘猫慢慢有了些体会,做了这么多场大梦小梦无聊的梦,还不如一场不做,还不如只看流浪汉夏洛克让我欢笑。

人生没有必看的电影,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必须做的。橘猫以前非常珍视电影,觉得电影是一种信仰,必须严肃地对待。但现在,橘猫变了,觉得应该“看轻”电影,“看轻”文学,“看轻”诗歌,那应当珍重的是什么呢?不是具体的人或事物,只是一种平静。
如果电影让你平静,就珍视电影;如果文学让你平静,就珍视文学;如果恋人或家人让你平静,就珍视他们;如果旅行让你平静,就珍视旅行。如果没有什么能让你平静,那就珍视生命。
橘猫说了这么多,其实挺乱的,也不明确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反正,不要刻意去看电影,也不要用刻意的态度对待和评论电影,他们所谓的“标准”都是放屁,你可以反对任何人的观点,但出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口角与争论,别当面说出来就是了。
人生没有必看的电影,只有向往的电影中的人生。
更多影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双猫电影”( shuangmaofi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