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不准恋爱,25岁不会恋爱:我们都被中国式家庭养成了情感废物!
演员黄磊,一直都以好爸爸的身份出现。他的育儿经,也被大家津津乐道,奉为教科书式的宝典。
近日,他在微博发布了文章《她准备好了》登上了热搜榜。
他的女儿多多与何炅同台,首次登台出演话剧《水中之书》。因此黄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表示一转眼昔日的小丫头已经成为大姑娘了,已经准备好迎接全新的自己。

同时,黄磊对于女儿早恋的看法,可以说他具备了很好的心理素质,想法十分的开明。
黄磊表示并不反对多多15岁恋爱,认为14、15岁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人的本能。

黄磊甚至觉得早恋是个混蛋的词!
他认为对于孩子早恋,要往健康的方向去引导才是明智的,而不是偏激地去打骂孩子。
而现今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早恋的态度,就没黄磊这么理智,他们更多的是用棍棒来说话。

2014年3月,江苏南京发生了一件惨案。
18日那天晚上,一名13岁的初中女孩因学校有事,十点多才到家。父亲一直怀疑女儿有早恋,这么晚了都没回家。
父亲很生气使劲抽打女儿,甚至动用了钢管。最后女孩因全身多处机械性损伤致心、肺、脊髓挫伤并发肺脂肪栓塞而死。
天啊!真的太可怕了!恋爱不是洪水猛兽,它美好而又令人向往,也是孩子成长的绝好机会,为什么要如此地扼杀掉呢?

见过一个很暖的例子,也是位父亲的做法。
女儿在市重点高中读书,成绩属于上游。高三时女儿暗恋上了她们的班长,一个阳光帅气的学霸,但班长并不喜欢她。而暗恋的代价就是,女孩成绩直线下降。
父亲没有愤怒,更没有责骂,而是像朋友一样和女儿谈心,告诉她,恋爱不是生活的全部,自己变好了,喜欢的人自然就会注意到自己。

女儿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先从外貌上改变自己。为了改变她目前130斤的体重,女儿改掉了暴饮暴食的习惯,还每天陪父亲长跑30分钟,坚持锻炼身体。
父亲还说了,女孩吸引男生注意的地方,不仅仅只是外表,最重要的是内在气质。所以,落满灰尘的古筝也被女儿重新搬了出来,年终的汇报演出,女儿弹奏了一曲《枉凝眉》,艺惊全场。同时女儿成绩也回到了上游。
至于女孩有没有和班长在一起,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场暗恋中,女孩学会了守住底线,学会了化被动为主动,更加学会了提升自我,这就足够了!

于我来说,我也是过来人,也曾是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于男孩纯纯的爱恋,很青涩,也不知所措。
那会儿,早恋的我也曾遭到父母的反对,对于父母的严厉教训,并没有阻止到我情愫的滋长。
其实,孩子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家庭什么教育都有,唯独没有恋爱教育。
所以,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对于孩子恋爱教育方面是缺失的。

但在国外的文化中,对于恋爱这一块是十分开明的,不存在早不早恋这一说。
在电影《暮光之城》中,读高中的女主伊莎贝拉,爱上了同学爱德华,她打电话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有男朋友了。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有没有避孕。
但是如果放在中国家庭,恐怕是要上演拳打脚踢的动作大戏了吧!

父母似乎认为应对孩子早恋的措施,唯有恶语相加,施暴等残忍的手段。
除此之外,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孩子早恋怎么办”提问帖与指南。
还有各地高中通过“不得互发短信”“不得结伴就餐”等校规严格禁止男女生交往,在食堂设置男女生分餐的例子。
其实,这些通通都不奏效,唯有家长填补恋爱教育上的这份缺失,对孩子的恋爱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家长对于这份缺失该如何弥补呢?
1.不要着急否定孩子
首先,家长要明确孩子是有早恋倾向,还是已经早恋了,然后再进行不同地引导。
当孩子仅仅只是对某个女生、男生产生好感时,这是现阶段孩子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家长不该去责备孩子。当孩子已经早恋时,父母要做的不是着急去否定孩子,也不是极力去阻挠孩子谈恋爱,这样的效果微乎其微。
家长可以充当孩子朋友的角色,多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放下戒备,令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和接纳的,这样一来,孩子并不会一味地去想着恋爱,而会对这个问题有所正视。

2.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人,没什么好慌张的
孩子在学生时代,会学到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会接触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这一门课,其中当然包括同性和异性。
家长不难发现,孩子在喜欢一个人的同时,也会有讨厌的人,所以,喜欢和讨厌是同时的,家长并不需要过于的紧张。

3.刻意制造人际交往断层
很多家长都有一种错误的意识,觉得不让孩子和异性玩,就能阻止孩子早恋。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这样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孩子日后的交际能力。
就拿常出现的“双面人”来说,他们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简直判若两人,网络上开朗、大方,可现实中沉默寡言,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流。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小时候被刻意制造断层的劣势,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所以,与其一味地无效反对,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们,“孩子,你谈恋爱可以,我不反对,但你一定要有原则,要有底线!”
-END-
作者 ▎姨姨
设计 ▎Gerry酱
更多社会教育探讨在【家长指引】微信公众号,戳下面二维码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