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年都會想起的,那年夏天
写在前面:
两个月前初夏的一个傍晚,和刚结束大一的学弟学妹聊天。那天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不到一周,他们问我:“学姐,你现在提起高考内心还会波动吗?”我仔细想了想:“会啊,每年夏天都会想起啊。”
今天整理手机备忘录时,发现了这篇躺在文件夹里一年多的随笔。于是感慨,又一个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夏天要过去了,我还是怀念小县城里的那年夏天啊。
以下原文:
北京的夏天,四月中旬就悄悄来了,天忽然晴朗起来,蓝得让人以为刚刚过去的冬天灰蒙蒙的雾霾天是一场不真实的噩梦。到了五月中旬,气温突然飙升,六月里空气已经闷得让人昏昏欲睡了。
我记忆中的每个夏天,是由无数意象叠加起来的。
夏天是一罐接一罐的冰镇汽水。夏天是穿堂而过的拂面微风。夏天是电梯间的花露水味儿,是西瓜摊和草坪。夏天是少女们裙摆下纤长的腿。
而两年前的的记忆里,夏天还是晚饭时间校园广播放的英文歌,是安静的晚自习学校后面树林里布谷鸟的叫声,是数字一天一天减少的倒计时牌,是挂满红色条幅的高三教室。
还记得高考之后那个长长的暑假,我写了一篇长长的,算是回忆录的东西。按时间顺序,由三年里无数记忆碎片拼接。在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自己悄悄回忆码字,就这样那一段宝贵的独一无二的年少的回忆,趁还未淡忘时被我一点一点挪到了纸上。
我在刚刚经历过一切的当时感觉还不深刻,直到现在再翻看那篇回忆录的中后部分,才强烈地感受到当时的我,难以置信的平静心境。感觉那年夏天的我,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没经历传说中高三综合症样很大压力下的极端变化。失眠厌食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唯一的变化大概是当时没有刘海的额头爆过几颗痘痘。却也不以为然地在深夜合上书本后对着镜子睡眼朦胧地抹一层芦荟胶,几天就能恢复。
那时候对时间没有什么概念了,只知道这是2015年的夏天,未来好像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所以索性不去想。到了高三下半学期,成绩于我也变得无关紧要起来,反而密度极大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成绩稳步地匀速上升,从第三考场坐到第二考场。高考前一天我弹吉他唱了很久的歌,还去了家附近的公园闲逛拍照。似乎心态很好,事实却是那时的我淡然得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把心沉入水底的冷漠状态一直持续到夏天结束,甚至来到大学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变回原来活泼的样子。因此记忆里的那个夏天,应该是不热的。
坐在考场的我当时的心情,现在想想真是淡定的可怕,心里丝毫没有考完就解放了的喜悦。情绪唯一的波澜是看见统一发了一套质量很不错的文具想着考完就可以带走了开心了一小下。语文考试写完作文还有三分钟交卷,干脆不检查,把笔一撂往后一仰,高中坐了几年教室最后一排养成的痞气的习惯,手枕在脑后椅子前脚翘起,心里想着早晨刚结束还不知道结果的巴萨对尤文的欧冠总决赛。就这样考完了一科。
中午回到家打开电视,调到cctv5就看见巴萨庆祝的画面,于是兴高采烈地换上我的那件写着内马尔名字的巴萨球服。下午考数学的时候感觉男神加buff,思路格外清晰,出成绩之后算了算,除了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三问没有做,写上的所有题都是正确答案。
第二天的记忆就模糊了很多,理综试卷题型突变,答完觉得很懵。下午的英语就很简单,合上笔盖的那一刻,真有武士将刀收回鞘般的骄傲。
剩下的很多细节终究还是淡忘了,有一天好像下雨了,身边人的状态都不记得,只记得门口有很多免费的水和休息棚,我每一种水都拿了一瓶,考试时候撕下标签贴在旁边的窗台上,最后走时留下好几个瓶子按高矮顺序排成队。那是我最后一次在一中的课桌上写字。
当时的心情太安静,比止水还静。甚至出成绩时也不知道606分是怎样的概念所以不喜不悲,最后校排名出来才发现进步的势头一直保持到高考,名次比最后一次模拟还要往前了一点。那之后那个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漫长夏天,我在我从小长大的小县城闲逛,去了很多记载了我成长的地方。在健身房和琴房过完了大半个夏天,于是关于夏天的意象里又多了顺着脸颊流淌的汗水和琴房隔壁的架子鼓声。
现在是2017年的夏天,学校里到处有人穿着学士服三五成群拍毕业的照片,提醒着就要离开书声朗朗的校园步入社会的我们,剑未配妥,出门便已是江湖。然而我始终没有忘记那年夏天,尤其在各种首页被高考刷屏的五月末。我们每年都会想起的,那年夏天的记忆,也终究会慢慢被其他关于夏天的意象覆盖。所以趁年少,趁还把那一场盛大的离别当作壮举,趁即将到来的考试周的间隙,我重拾了关于那年夏天这些零碎的片段。
2017.5.2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