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案》到《无尽》,他们是当今最值得关注的独立恐怖片导演

作为今年第一部打出五星的恐怖电影,《无尽》自然夹杂着很多私心,因为客观来说它并非无可挑剔,但又在很多方面令人忍不住想奉上好评,比如被超自然力量支配的恐惧、笼罩全片的诡异神秘氛围、玩出新花样的循环概念、与前作《决案》的惊喜联动、恰到好处的兄弟情等。当然更多地还是出于对两位导演的偏爱与赞赏,惊叹于他们每次都能让人惊奇的创新力、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以及有效地把想法转换为影像的执行力。所以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无尽》出发,结合过往作品,聊聊这对新晋恐怖片导演贾斯汀·本森(Justin Benson)和艾伦·穆尔黑德(Aaron Moorhead)。(注:文章涉及剧透)

《无尽》的故事是基于这样一个设定:不可名状的未知主宰者操纵时空,把人类玩弄于无限循环的鼓掌之中。尽管“时间循环”早已被不少科幻片翻来覆去地玩到腻了,但放置到这种奇幻的语境下又多了几分新鲜感,因为那些严谨的时空理论不再奏效,人类的努力皆是徒劳,不被在乎,对于所发生的事也无法掌控。所以不少观众在评论这部电影时会用到一个词“Lovecraftian Horror”,洛夫克拉夫特式恐怖片,即有着洛夫克拉夫特小说风格与元素的恐怖片,其中包括宇宙主义式恐惧、违背常理的物理几何现象、人类存在的渺小与无意义、庞大神秘邪神对万物的主宰等,而《无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涉及。

说到这里,要先提一下导演的前作《爱在初春惊变时》,因为这两部作品其实有些相似之处,比如《爱在初春惊变时》也曾被人称作是部Lovecraftian电影,最为直观的镜头就是片中女主角在蜕变过程中变异成一个带有触手粘液的、克苏鲁风格造型的怪物,再加上她古老的过往与永生的设定,也确实有点洛氏的味道。就连陀螺本人都在推特上大赞《爱在初春惊变时》是他近十年看过最好的恐怖片之一,也是唯一一部能让他心悦诚服的Lovecraftian电影。


得益于对摄影、音乐、色调和光影的精致运用,两部电影在氛围渲染方面也做到了在寻常与吊诡之间的肆意游移,不安感若即若离地潜入角色的处境,烘托出迷人的视听效果。其中,二者都有着相似的预示不祥与危险的隐喻镜头,比如俯视水面时围绕/逼近角色的暗黑阴影、动物蚕食的死亡意象等。




除此之外,两部电影都与“母亲”有关。《爱在初春惊变时》的男主角因为母亲的病逝而去意大利旅游消愁;《无尽》里出现了主角在母亲墓前对话的场景——关于这一点,其实《无尽》的背后有件令人难过的事:在电影开拍前三天,Justin的母亲自杀去世了。他与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因为他所制作的每一部电影,都受到了母亲极大的鼓舞。后来在影片拍摄期间,他一直沉浸在悼念母亲的悲痛之中,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幕情节,以及电影结尾字幕的“In loving memory of Randalyn Benson”。

不过拍摄《无尽》的第五天就成为了进展最困难的一天,因为当天要拍两段情节。先是拍Justin跳湖的那场戏,不仅湖水冷得要命,而且要在小船上拍戏也是难上加难;剩下半天就是用来拍最后推车逃亡的那场戏,不知是因为尘土还是什么原因,他们的眼睛灼痛到根本睁不开,几乎没法拍下去。好在每晚收工的时候,整个剧组都会惬意地围在篝火旁边,放着音乐,递着威士忌。Aaron说,这是他们拍摄期间最开心的时刻。

《无尽》对我而言的最大惊喜,是电影后半段剧情意外地跟他们的处女作《决案》衔接了起来,两部影片共享同一个宇宙。《决案》讲述男主角为了帮助好友戒掉毒瘾而将他铐在他所居住的破旧木屋里,自己也住进去照顾好友,怎料这背后似乎有股超自然力量在暗中观察着他们。影片中将观众视角的镜头巧妙变成叙事中始终不显形的“它”这一手法,在《无尽》里得到了延续,而原本只是个非常低成本小格局的故事,与《无尽》的世界观相联系以后,也被赋予了更为宏大与可怕的真相。

有人可能会问他们为什么这次会亲自出演,一方面是因为《无尽》夹杂了很多私人情感想要表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曾在《决案》里一时兴起客串过两个邪教成员的角色,后来他们逃出了邪教,重新展开新生活,也就是《无尽》里的两兄弟了。由于是首次在长片里担任主演,他俩花了很多时间一起积极对台词表演。当然他们也有过一些出演经验,比如在《神秘感染2》里客串过小角色。



虽然当初拍《决案》时没想过要出续集,但随着几年时间过去,他们越来越牵挂着这个故事。为此他们尝试过构思剧集版《决案》,但最终没能写出满意的东西;他们甚至还在宣传《爱在初春惊变时》的途中心血来潮,穿着《决案》里的邪教正装,拍了部“短喜剧小品”(sketch comedy),结果效果差到旁观的路人还以为他们在即兴表演(其实台词都是事先写好的)。直到2016年三月,他们才下定决心要再拍一部电影,并且要保证观众不用非得看过《决案》才能理解这个故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无尽》刚开场有句字幕“Friends tell each other how they feel with relative frequency, siblings wait for a more convenient time, like their deathbeds.”(朋友之间能够频繁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兄弟之间要坦诚相待却总要等待适合的时机,比如快死的时候)。很多人看完《无尽》以后都会纠结“主角到底有没有逃出循环”并展开一系列烧脑的争论,但电影真正的落脚点其实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相处问题,这一点与《决案》是形成对比的。

《决案》里的两位好友有什么想法和需求都是直言不讳,所以很多人对爱耍贫嘴的瘾君子Chris印象深刻,电影大部分时间也是二人在喋喋不休;而《无尽》里的两兄弟不仅缺乏有效沟通,哥哥还时常控制着弟弟,比如弟弟想睡下铺,哥哥要先抢等。后来弟弟终于做出了“反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想要自己做主,而哥哥也最终妥协,与弟弟和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哥哥的控制”与“逃出循环的控制”其实是相呼应的情节,由此产生的反抗意识也是电影想传达的东西。

不仅是这两部,《爱在初春惊变时》里对人物关系的探讨其实更加明显,只不过这次主要关注的不是男人之间而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一个男人爱上一个永生的怪物,一段感情被赋予了有关时间和生命的考验以后双方该如何抉择与取舍,成为了电影里既浪漫又惊悚的情节。

总地来说,Resolution、Spring、Endless,从每部作品简单无奇的单词片名,到注重艺术美学、不以猎奇当噱头的海报设计,再到每部电影前半段总是不紧不慢进行漫长铺垫的叙事节奏可以看出,他们向来不追求什么先声夺人的气势,而就是要让观众在这些看似琐碎、无关痛痒的日常情节里,慢慢感受着事情突然开始不对劲、越来越诡异、走向失控、最后发展出一个特别宏大且高深莫测的故事,让人始料不及。

尽管他们似乎挺擅长拍出带有洛氏风格的电影,但当被问到主要受到哪些Lovecraft的小说启发时,他们却惭愧地坦言其实并没有读过多少他的作品。不过他们推荐了一些风格相似的小说,比如《House of Leaves》和《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这两本书暂时没有中译本,但通过部分读者的描述,可以大致感受到作品里透露出来的黑暗和玄虚,以及人类在面对宏大而不可认知事物时的渺小、恐惧与悲观态度,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除了上面所说的,他们还提到其他几位影响较深的作家,例如艾伦·摩尔、斯蒂芬·金、尼尔·盖曼等国外科幻/恐怖流行文化的大咖。至于影视方面,他们喜欢的作品很多,口味也显得很杂食、很年轻,比如《几近成名》《指环王》《二十世纪女人》《守望尘世》《绝命毒师》等,但他们表示通常不会让这些影视影响到自己的作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每部电影往往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独创感。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聊到一部容易被人忽视但特别推荐的恐怖片《杀戮名单》。该片在评论界得到过不少称誉,但只受少部分观众所喜欢,豆瓣评分也不高。片中由生活化情节转变为恐怖片的跨类型处理和后面出现的邪教元素应该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些也常见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他们对邪教到底有多执迷呢?不仅在电影里整了个“UFO death cult”,还贱兮兮地弄了个蠢蠢的假网站,就连他们在《致命录像带3》里执导的其中一个短片,里面的丧尸也是某种邪教仪式召唤出来的。Justin谈到自己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他来自圣迭戈,以前有个邪教“天堂之门”(Heaven's Gate)就是在这里创立的,还导致了97年的那场集体自杀。所以邪教的神秘与教徒的狂热强烈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也使他乐此不疲地将邪教元素放到自己的剧本里。


受成本所限,他们每部长片都经历了非常艰辛的筹资过程:《决案》的预算来自Justin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爱在初春惊变时》的预算来自Justin的父亲抵押房子的贷款;《无尽》则是他们在Reddit写了篇帖子谈及自己的新作和资金方面的困难后,才吸引来金主伸出援手。据说他们周五给那边发送剧本,周一就很快拿到了资金,比起《爱在初春惊变时》当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要欣慰得多了。


即便如此,低成本的制作并没有妨碍他们讲好这些脑洞大开的故事,他们的作品在烂番茄都能够获得挺不错的评价。他们曾表示过评分的重要性,因为比起其他有着电影工作室给予资金支持的独立电影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营销预算,所以烂番茄的高分可以帮他们赢得更多的关注。

如今他们同住在洛杉矶一所靠近电影院的房子里,平时一块儿进行电影创作,Justin擅长写剧本,Aaron擅长摄影工作。出于共同的合作机会、兴趣爱好和创作理念,两人的交情自然不只是同事那么简单,一起吃喝玩乐不必多说,几部作品下来也早已共同面对了许多困难与机遇,感情自然更加深厚。正是戏外这份比普通友情更深的bromance,才令《无尽》里亲自出演的兄弟情更具化学反应。



有人会问,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难道没有因为分歧而吵架的时候吗?事实上还真的没有,就算是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他们强调这种情况确实很少发生),最终的结果都不会是需要任何一方妥协,而是把两个人的想法综合到一起,他们说,这比他们各自单独的意见要更棒。能够保持这么好的相处方式,我想,这怎么可能不算爱呢?


不过两人其实来自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Justin在无神论的家庭成长,其医生父亲熟知不少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持怀疑态度,但Justin逐渐对自己成长舒适区以外的超自然领域产生兴趣,也影响着他后来的剧本创作。之所以想要当导演,是因为他非常喜欢那类闲谈式的、注重自然风格的低成本独立电影,并思忖着自己是不是也能拍一部。期间他有犹豫过要不要去学医,幸好最后还是坚持选择了最喜欢的电影。

Aaron则出身于笃信宗教的家庭,那些神鬼奇幻传说自然深深吸引着他,但虔诚的成长环境令他一直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他对拍电影的热情来源于童年时看了小伙伴们用《星球大战》的玩偶做的定格动画,这让他非常赞叹。然而当他真正开始电影创作时,身边很多人总是不理解他真正想要什么,还老指点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所以苦闷的他决定把这次的《无尽》当做是证明自己、表达反抗意识的一种方式。

至于两人接下来的动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开始做起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制片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其他同行,包括一部《决案》男主Peter Cilella执导的科幻短片《Occupant》和一部低成本怪物恐怖长片《Something Else》。后者两人表示非常喜欢这个剧本,相信他们选片的眼光不会差,且该片导演的前作《棒球伙伴》是部脱力系冷幽默风格的丧尸公路恐怖片,评价还算可以。



另一个计划则是在筹备一部以Aleister Crowley为主角的剧集。他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黑魔法师,致力于探索属灵界,并宣称自己就是启示录预言之兽,又被人称作是“野兽之王”、“世界上最邪恶的男人”等。虽然目前没有太多相关消息,但大致可推断这次作品有着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和怪异风俗秘术等内容,加之这是两人首次拍摄电视剧,也是非常令人期待了。

曾经有采访问过他们的榜样是谁,得到的回答竟然不是什么恐怖片大师,而是科恩兄弟。因为他们希望未来能有那么一天,大家选择看他们电影的理由是因为认识海报上的“Moorhead & Benson”,就像很多人一看到科恩兄弟的名字就会去看一样。其他人怎么样我不清楚,至少对我来说,他们早已赢得了这份信任感。从他们的作品第一次给我带来惊喜的那天,这对导演的名字就一直留在了心里。那么,就祝愿他们早日成为恐怖片界的“科恩兄弟”吧,继续秉持着那份反抗精神,突破低成本与类型片的束缚,创作出更多非同寻常的佳作。




© 本文版权归 LeungChanXXX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