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蓝眸
契诃夫曾经写道:“贝加尔湖异常美丽,难怪西伯利亚人不称它为湖,而称之为海。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岸上群山连绵,森林覆盖。”
对贝加尔湖的向往,并不是因为那首火得要死的《贝加尔湖畔》,只是单纯被宛如仙境的蓝冰照片吸引。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对冰雪有着说不出原因的执念。于是,约上最要好的伙伴,去看看西伯利亚的蓝眸。
【前期准备】
1. 签证。马蜂窝购入,659元签证费+来回顺丰运费。资料,简单得超乎想。护照原件+2张2寸照片。办理时间大概就7个工作日,非常好过签。
2. 机票。西伯利亚航空官网购入。提前了2个月购买,北京转机,来回一共4900元。3月是贝加尔湖的旅游旺季,所以机票价格是贵了些。
3. 电话卡。淘宝买的MTC出的7日有效的4G流量卡,50元12GB,完全够用。操作设置简单,网速还行,偶尔卡顿,信号嘛,随缘!
4. 住宿。奥利洪岛上的住宿,订的Nikita家,算是胡日尔村的网红住宿。Nikita家有自己的网页,需要提前在网页上预定,晚了就没房间了。Nikita是按人头收费,我们订的带私人卫浴的双人间,含早晚餐,2200卢布一晚一人。需要付总价30%的费用作为预定费用。伊尔库兹克市区的住宿,是在Booking上订的滚石青旅,去住的时候就已经改名成蒙他纳旅舍。5000卢布两晚一个标间。
5. 订车。从伊市到奥岛的车需要提前预定,Nikita家网站上有链接,需要提前在网上预付150卢布,乘车当天再给司机800卢布现金。
【D0】
周五晚上8点的飞机到北京,从北京到伊尔库兹克的航班是周六凌晨5:35起飞,于是在北京机场的凳子上过了个夜。西伯利亚航空对行李的管控相当严格,20寸的箱子如果装太撑也不能带上飞机。换登机牌的地方有个专门的铁框量行李箱尺寸,只要放不进铁框,就不让带上飞机。如果要托运,是要另外收费的,在官网购票时可以提前购买行李票。西伯利亚的航班是可爱的翠绿色,小小胖胖的,很像菜青虫。一上飞机,就被俄罗斯美丽的空姐迷住。由于过于疲劳,在广播还在播报一长串俄文版安全须知的时候,就已经睡着。睁眼,降落伊市。
【D1】
前往奥岛。
下飞机之后,直接冲向海关过关。之前看攻略说过关很慢,结果意外的顺利。由于没有行李托运,早早的就出了迷你得像汽车站的机场。3月中下旬,伊市已经开始化雪,但是街边还是有很厚的积雪。南方孩子,看到雪地,就开始激动了。
小巴约的十点,在机场接齐预约的游客后,途径了中央车站,就向奥岛前进。从伊市到奥岛大概需要6小时,中午会在路边找小餐馆停下来吃午饭,菜单一般有中文。我们吃的那家,有个菜翻译成中文,只有一个字——“日”,点餐时服务员却说季节不对没有,残念了!
从伊市到奥岛,途径了平原,看到了山丘,还有朴树歌中的白桦林。冬季白桦树都光秃秃的,像一排战士安静的守护着这片土地。在翻山越岭,横渡冰面后,终于到达了奥岛。在Nikita办理了入住,放下行李后,就直接奔向了萨满岩。推开Nikita的后面的木门,瞬间豁然开朗。满眼都是苍茫的白色冰雪,连呼吸仿佛都被冻住了。本来只是想到萨满岩看看,偶然看到一个本地小哥带着他的汪往湖面前进,遂决定尾随。不想刚到湖边,就被来了个下马威。湖面全是冰,边缘处有积雪,但是完全不知道积雪的厚度。一步踏下去,直接掉进雪窟窿,大半条腿被没入雪地。挣扎着爬起来,再迈步,另一只脚也踏空陷了进去。跟小伙伴两个人一路就这么掉进雪窟窿,爬起来再掉下去,一路互相嘲笑,互相帮助,又好气又好笑。更拉仇恨的是,我们尾随的那个本地小哥,带着汪相当悠闲的一路顺利往前,不消片刻就到达湖中心区域,汪就开始肆意奔跑了。大概,这片地区是应用了奇门遁甲之术,懂门道的人走得得心应手,外来人士就频频碰壁。在湖面蹦蹦跳跳拍了几张照片,便返回萨满岩。恰逢太阳落山,好多游客就静静的坐在岩石边欣赏夕阳。萨满岩上,有数根萨满柱,柱子上绑着五彩斑斓的丝带,周围遍地都是许愿用的硬币。在这里还偶遇了几个直播的游客,听着是泰语,大概是泰国的网红吧!趁天黑前,回Nikita吃晚餐,顺便预定了第二天北线的车,一人1100卢布。然后就回房间睡觉,开始期待北线的行程了。
【D2】
贝加尔湖北线。
约的小巴,是俄罗斯神VAN——“战斗面包”UAZ-452。虽然是战斗民族的神车,但是真的是相当萌萌哒。同车的除了闺蜜,有两个香港小哥哥,一个台湾小姐姐,一个英国小姐姐,还有两女一男三个中国面孔。大家上车后不消一会便熟络起来。
怎么说呢,当天在北线的小巴其实不少,每到一个景点就看到停了一堆车。不过由于北线很长,景点也分散,司机大叔巧妙的带我们各种错峰。而且英国小姐姐会俄语,完美的充当了我们的翻译。
在看到第一块蓝冰的时候,简直激动得不能自己。小伙伴们纷纷躺在冰面各种凹造型,各种拍照。不过气温实在太低,真的是拍两张照片手指都要冻紫。所以拍几张照片,马上把手放回口袋取暖。北线有很多冰洞,香港小哥哥帮忙拍了张站在冰洞口的照片,美得要死要死的。说到洞,还有个不怎么美好,却很有趣的回忆。北线很长,但是没有厕所。三急问题,只有找隐蔽的地方偷偷解决。闺蜜发了个冰洞的图片,配文是:纪念那些被我们上过的洞!
午餐相当的简单,包着鱼肉的饭团,面包片加芝士片,还有神似蘑菇的小面包,再加上暖暖的红茶。所有东西都是司机大叔提前准备好的,就着红茶和香港小哥哥买的伏特加简单却开心。路上遇到了从伊市到奥岛同车的客户爸爸一行人,他们包车游北线,午餐是现熬的土豆鱼汤,去蹭了口,相当鲜美。餐后,司机大叔带我们爬到一个小小的坡上,一转角发现了一个悬挂在大树秋千。一群人便轮番面对广袤无垠的湖面,荡~秋~千~了!从北线回胡日尔村其实还早,趁着天还亮一行人决定去码头走走。码头边有艘一小半沉在湖里的船,船边有好几只汪安静躺着。在码头溜达了会,便一边参观村子,一边往回走。途径了幼儿园,跑去滑滑梯、做木马;途径了教堂,在门口默默祈祷;途径了好多人家,看着炊烟袅袅。南线的行程依旧是提前预定的,1200卢布一人。
【D3】
贝加尔湖南线。
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天走南线的时候,一辆小巴是就只有四个人:我跟闺蜜两人,再加走北线也一起的香港小哥哥和台湾小姐姐。之前一直听说北线比南线好玩,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感觉却正好相反。
可能因为人少,一路开着也是真的很随性。遇到一堆石头,停下,自己搭起小石塔许愿。遇到高高的石塔,停下,爬上山眺望。遇到冰面飞车,停下,体验了把俄式的速度与激情。
南线的亮点是气泡冰,司机大叔带我们来到一块气泡冰聚集的区域,各种帮我们拍照。拍够之后,还教我们直接在冰面滑行。一群人不断摔跤爬起,最后滑行成功时开心得不行!
从南线回来,约上其他伙伴慢步去了胡日尔村最大的超市。买到了葱香芝士味的乐事,意外的好吃。还有各种雪糕!战斗民族的雪糕真的是,随便买都好吃!不用在网上搜网红雪糕,真的闭着眼睛买就行!虽然气温是零下,但是完全抵挡不住雪糕的诱惑。一边冷得瑟瑟发抖,一边大快朵颐的吞着,好不快活。
在Nikita家里面有个小的酒水吧,一行人趁着晚饭前聚集在酒水吧里歇脚。酒水吧里可以代寄明信片,于是大家都开始默默动笔。讲真,由于已经被中国邮政吞过太多明信片,所以真的是抱着随缘的心态给自己寄了张。以至于回国后不到一个月就收到明信片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入夜后约上两个香港小哥哥走岩石边看星星,寒冷的浪漫。
【D4】
返回伊市。
回伊市的车还是在Nikita家预定的,850卢布一人,送到中央车站。回程明显感觉比来的时候快,到伊市还没到4点。放下行李后,跟大家在中央市场集合,然后就转悠转悠去觅食。
去到的是在Tripadvisor上搜到的一家叫Rassolnik的俄式餐厅。大门在平阶层,沿着台阶向下进店,进门后有专门的服务员帮忙挂大衣。Rassolnik整个店都是老式苏联风,旧磁带、老式相机、老式摄影机、各种俄式风情摆件,墙上的老式彩电播放着俄语言情剧。
Rassilnik的菜也非常俄式,闺蜜吃得很不习惯,可怜她的中国胃。我倒是觉得都很不错,吃得相当开心。除了俄式甜菜汤,是真的怎么都喝不惯红菜汤配上俄式酸奶油的味道。牛舌推荐,羊肋骨推荐,其他的记不太得。我们五个人,吃下来人均90人民币。
这天,依依不舍送走了两个香港小哥哥。也顺便更改了下行程,决定跟台湾小姐姐一起先在伊市玩。
【D5】
伊市绿线。
伊市的景点,还是蛮多的。有条被游客熟知的Green Line,就是我们所说的绿线的市内观光路线。这条绿线共包含30个景点,涵盖教堂、博物馆、古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雕像等,总长度约5公里。很适合一天的悠闲游览安排。
我、闺蜜和台湾小姐姐决定从1号走到30号景点。这30个景点大部分是古建筑,如果欣赏不来的,可能会觉得有点没意思。好在还算对我们一行三人的味,一路都有惊喜。不得不说俄罗斯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得相当好,大部分建筑都没有斑驳的痕迹。这30个景点都是在市内,所以午餐也就随便在subway解决了。伊市的subway分量是真的超足,半个面包加上自选的食材,吃得撑得不行。
走完30个景点后,我们乘公交晃荡到了喀山圣母教堂。喀山圣女是俄罗斯人的保护神,喀山圣母像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最高圣像。它被视为俄罗斯人民的保护神已经数个世纪。伊市所有的东正教堂对都有着装要求,男士要摘掉帽子,女士要戴头巾。还有就是,尽量不要浓妆艳抹,以示尊敬吧。
从喀山圣母教堂回市区后,我们晃到了130风情街区小坐。在进街区的时候,遇到了在搞活动的伊市学生。送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小纸条,还热情得跟我们聊天拍照。其中一个帅气的小鲜肉说,很开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伊市旅游,可以说相当可爱。当天春分,让人觉得真是个播种爱和希望的日子呢!还在路边遇到了位拉手风琴的艺人,看到有中国脸孔,弹奏起了《喀秋莎》。在街上走了会,随意选了家小店进去休息。本来只点了饮料,不料贴心的台湾小姐姐居然买了块小蛋糕送我,在异国他乡过了个很特别的生日呢!
【D6】
利镇。
利镇的全称是利斯特维扬卡镇,由于太过拗口,从最开始做攻略到回家一直没把小镇名字说清楚过。反而是过了这么久之后,提起小镇名字越来越顺溜。连英文版名字,Listvyanka,也越念越觉得好听。
在伊市中心市场有小巴到利镇,最早一班大概8:30,小巴上会有牌子写着Listvyanka,120卢布一人。利镇是贝加尔湖边的一个小渔村,在这里的人生活得真的是非常的淳朴。到利镇后发现太早,连市场都还没开门,只有些卖熏鱼的已经开始摆摊。在小巴终点遇到了几个重庆人,拼车前往滑雪场。这个拼车有点坑,司机把我们扔在山下就不管了,爬了好长段时间,爬到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才到达山顶滑雪场。
滑雪场价格记不清楚,反正肯定比国内便宜。分了两段,一段小坡供初学者使用,整坡的是供高端玩家使用。跟闺蜜两人没有滑雪,直接买了来回缆车,去山顶观景台。在缆车顶有个小零食铺,买了两个用微波炉加热的派,出乎意料的好吃!简单补充能量后,徒步至切尔斯基观景台。观景台是以贝加尔湖著名的学者和地质学家命名的,可以俯瞰整个贝加尔湖。在观景台,还能看见安加拉河和贝加尔湖的交汇点,一边是稳固的冰,一边是流动的水,相映成趣。
从观景台下来,步行至安加拉河口的贝加尔湖博物馆。博物馆310卢比一人,是个水族博物馆。介绍了贝加尔湖的生物、考察历史、虚拟影片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概就是贝加尔湖环斑海豹,这是世上唯一的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海豹。小海豹是真的很萌萌哒,胖乎乎的钻来钻去卖萌。
博物馆出来,直接导航去Proshly Vek café吃午餐。Proshly Vek café算是利镇最好的餐厅,整体是船屋造型。有英文菜单,服务员也相当友好。随便点了些菜,吃到了利镇最特色的奥姆利鱼。闺蜜点了份热巧克力,吃得相当满足。不过就是蔬菜太少,全是肉肉肉,吃到最后已经吃不动。有件好玩的事情,服务员会端上来一碗柠檬水。起初还以为是用来喝的,还好闺蜜及时拦住,原来这碗柠檬水是用来洗手的。
午餐后往结冰的湖里随便走了走,看到冰下浮潜的人,看到赤条条游泳的人。实在很佩服战斗民族的人们群众!从利镇回伊市最晚的一班小巴是晚上6点,还是120卢布一人,下车时付费,到中心市场。晚上回伊市完全吃不下晚餐,在回旅店路上在超市买了点零食,磕了雪糕。去利镇这天走了3万多步,是真的累并快乐。
【D7】
Shopping day!
最后天并没有安排过多的行程,就查漏补缺。早上睡到自然醒后,收拾好行李退了房。把行李寄存在旅店前台,就去130风情街区购物了!
不过,伊市是真的没什么可买的。几个大型的免税店东西也不太多,口红色号都比较适合白种人,简单买了点给自己和朋友做礼物。倒是发现了星战出的儿童沐浴液,给书记买了个尤达大师当礼物。
最后天的午餐去吃的Figaro,也是Tripadvisor的推荐餐厅。去的时候差不多才开始营业,基本没人。也是进门就有服务员贴心的来收走厚外套。菜单也是有英文,点餐的小哥非常帅气,让人忍不住多麻烦几次。Figaro的价格不便宜,一顿花掉了4千多卢布,不过亮点真的很多。餐前送的小饼干好吃,大虾沙拉超级好吃,煎蛋好吃,甜品好吃!至于意面,炸鸡,就算了吧。
由于航班是零点的,晚餐跑去KFC打了卡。虽然心系M记,不过整个伊市只有一个KFC。英文菜单,自助点单。伊市KFC的分量,是真的超级足而且很好吃,跟国内不同的一点是,酱料是单独购买的。天黑前回旅店拿行李,把在超市买的伏特加、巧克力、芬达一并塞在了行李箱。关于芬达,在伊市发现了一种淡蓝色,颜色类似于漱口水的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喝,忍不住打包回国跟小伙伴分享!在旅店碰到了从成都过来的情侣,四个人拼车去了机场。
出境也是很顺利,行李托运后就安心等待回家。
【D8】
回家。
从北京到重庆,就直奔火锅店。回魂,果然还是火锅呀!
【结语】
这怕是出行和游记拖得最久的一次,今年就是各种懒癌发作。最近高温假,突然翻到冻结成冰的美丽照片,回想起来,真的觉得无比美好。
贴一张香港小哥哥在冰洞拍的照片做ending,是在喜欢得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