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丧(一)
(2011-03-2817:26:02)
俗之不存雅将焉附?
3月2日的晚上,看重庆卫视黄金时段的节目,吃了一惊!仿佛不小心按到了遥控版上的“穿越”键,把频率调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纪录片、读书节目、党政专题、每周一歌、“中国红”台宣片……关键是,广告全没了!如果有一个叫“反三俗”的运动会,重庆卫视绝对是冠军!在收视率激战中,“反三俗”的运动员们都在黑哨声中踢假球,而重庆卫视的健儿却在红歌声中真刀真枪,难能可贵啊!可是,重庆的电视“健将们”难道不吃饭么?人家都在玩假球搞真俗谄媚样本户啊!
那么,重庆卫视岂不是要靠重庆的纳税人养活?——不得不承认,tg才是最大的埋单者啊。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西方世界,市场经济之集大成者,他们的传媒,也并非都是依托市场及广告收入。比如BBC。英国广播公司(BBC)正是建立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公共服务体系上的,按照英国理论界的说法,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发展出了“服务”的概念,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地位稳固之后,要寻求一种道德上的完美,把自己当成公仆,即为民族利益、公共利益服务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BBC为英国人民服务,它是闻名全球的“公共服务广播”(PSB)。
重庆卫视是想效仿人家BBC么?说来也符合逻辑,中国的传媒定位,首先是党的喉舌,为人民服务不正是tg的宗旨吗?关键是,相对于“商业广播”,“公共服务广播”那可是要真正为公民建设和公民教育服务啊!服务之余,还要接受服务对象——“电视执照费”缴纳者的严苛监督。2006年4月,英国的《每日镜报》就报道了BBC广播电台主持人的薪水细节,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有人指责BBC滥用垄断地位,给这些公众名人支付高薪,以此打压竞争对手,这有违BBC作为一家“公共服务广播媒体”的初衷——在批评者看来,公众支付“执照费”不是给英国广播公司“乱发钱”的!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当然也是经济压力的驱使下),BBC终于开始着手减薪,那些年薪在10万英镑以上的知名主持人,在续签合同时,都面对了25%的减薪,而诸如乔纳森.罗斯、特里.沃根这些BBC薪水人最高的主持人,甚至将面临40%的减薪。
中国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能不能达到“公共服务”的标准?重庆卫视能不能成为中国“公共服务媒体”的急先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公共服务广播”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英国广播公司首任总裁约翰.瑞斯用四个要素来定义PSB:第一,必须拥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不能受制于广告;第二,需要垄断地位,以确保全国广播维持同一标准;第三,广播应该是国家性的,打破阶级、宗教、地域和社会分工;第四则是道德责任感。英国的“广播研究联盟”给出了“公共服务广播”的几个基本特点:
1.地缘的广泛性。
2.适应受众全方位的趣味和爱好。
3.兼顾“少数人群”,特别要考虑少数群体和受歧视人群的利益。
4.超脱于既得利益集团和政府,媒体不受广告商和政府控制。
5.广播系统的运转完全依靠用户交纳的资金支持。
根据新的《皇家宪章》,BBC要承担六大公共目标:第一,支持公民权利与公民社会;第二,促进公民的教育和学习;第三,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建设卓越文化;第四,代表英国国家整体利益,各民族、各地区和社区利益;第五,把世界带给英国,把英国带给世界;第六,建设一个数字时代的英国。
观察中国的电视传媒,尤其是卫视,似乎有些条件和宗旨与西方的“公共服务广播”一致,比如“需要垄断地位”,看看央视,自然理解何谓垄断;再比如,“地缘的广泛性”及“适应受众全方位的趣味和爱好”,仍然把央视视作样板,前者无假,后者更以“春晚”得其旨趣——至少每年都在为“适应受众全方位的趣味和爱好”而努力……挨骂!再往下比对,问题就出来了:“道德责任感”及“可靠的资金来源”,仿佛中国各大卫视兼而有之,传播主流意识、坚决抵制三俗、依靠创新创收……但推敲不得——什么样的道德责任感?传递党的声音,维持社会稳定,算不算?“可靠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卫视年年亏损,但何时见到有哪一家关门倒闭?!是不是有“可靠的资金来源”?而且,电视台的收入来源于广告,收视率越高广告越多,而收视率来源于每个城市平均三四百户样本户,可靠吗?至少,和“适应受众全方位的趣味和爱好”这一条冲突!适应了部分小市民以及广告客户的趣味和爱好,倒是真的(样本户真的是一个神秘有趣的族群,你可以在周围简单调查,从来就没有人认识或者听说“样本户”这种生物)。再往下看,问题大了:“超脱于既得利益集团和政府,媒体不受广告商和政府控制”;“支持公民权利与公民社会,促进公民的教育和学习”……据说,某些地方媒体,前一阵连“公民社会”这几个字都不敢用,遑论“支持公民权利与公民社会,促进公民的教育和学习”?!
看重庆卫视无广告版的晚间节目,的确发现人家也是有追求的,相对于地方台的“车祸”“女尸”“裸模”“走光”……重庆卫视推出的“品读”“信念”“记忆”等等,光是这些名字,就足见他们的气度和理想——看来重庆台有充分的“道德责任感”,似乎和BBC一样要“建设卓越文化”。可是,什么是卓越文化?在政府宣传部门的严防死守之下,在“公民社会”这四个字都不能进入节目的时候,“卓越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是一种和“三俗”对立的“三雅”吗?
是乖雅、顺雅、媚雅吧。
据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那么,作为服务对象的重庆观众或者全国观众,对服务质量又有什么发言权呢?
你看,或者不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爱,或者不爱我,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投,或者不投我,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
不用深刻的理论剖析,仅凭欣赏“非2”的智力就可以知道,“信念”也好,“品读”也罢,居庙堂之高,用一种标准,填鸭式的灌输给“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的“雅”,颇值得怀疑!
其实,中国的当代文化圈层里,雅已殇矣!没有自由的空气,雅者鸭也——中国的电视传媒,夫复何存?
然而,我们的俗文化是不是就繁荣昌盛呢?
世俗文化乃中国文化最有元气之根本,她依托于自在自为、恋恋红尘的民间社会——然而,看看历史,侧目当下,这个圆融自为的民间社会在哪里呢?
雅之不存,俗将焉附?
让我们如阿城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去抚摸历史,瞩目当下,以空前热闹的中国传媒江湖为切片,看看我们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后花园”,又在哪里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