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吃在长安
俗话说,食色,性也。
「民以食为天」,走哪儿吃到哪儿才是一个合格的吃货。

全文写于《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
以剧中美食为灵感来源

看过《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观众应该对甑糕并不陌生。
这是周莹在剧中最爱吃的甜食。
尤其记得吴聘立在小摊前,冬日清冷,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等铁甑里暖暖的甑糕。

甑糕多以糯米、大枣、红芸豆蒸制而成,香甜软糯,如果干枣偏多,甜中会带着酸、后味儿会有一丝丝的苦。
所以它当然不是切糕。

不过,此物不宜多吃,而且一定要热乎乎的吃。
想要坐在家中就吃到的小伙伴,千万不要忘记万能的淘宝。

tip:个人不喜欢放凉后的甑糕再次加热,每次都会选择「油炸」,然后撒少许白糖;油炸火候一定要够,糖不要太多,趁热吃,同样切记不宜多吃。
小知识:西安还有一款甜食叫做「镜糕」,发音相似,但东西完全不一样,镜糕是用糯米粉制成的,传统的一般会蘸红糖、白糖、花生粒或者玫瑰酱。

鼓楼里有一家创新的镜糕摊,可以绘制各种卡通形象。

葫芦鸡,始于唐朝,分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工序。
地道的葫芦鸡,色泽金红、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筷到骨脱。
因为制作时,鸡身完整,形似葫芦,所以称为「葫芦鸡」。

tip:这道菜的名字由来还有一种说法——陕西人喜欢用“囫囵”两字来说整个东西,因此整鸡也就叫做“囫囵鸡”,用陕西方言念出来的“囫囵鸡”和葫芦鸡差不多。
小知识:这道葫芦鸡与有名的川菜「八宝葫芦鸡」和「香酥葫芦鸡」并不相同

剧中,周莹躲进吴家东院,沈星移派两个跟班在外面盯梢。
沈少爷前去视察工作的时候,都不忘给小跟班带两个肉夹馍。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一绝。
肉要是上等的猪肋条,以面粉、高汤跟各种香料炖制,夹馍前,以刀剁烂。
吃的时候讲究“宁要肉等馍,不要馍等肉”,意思是肉切碎、剁好等着,馍一出炉立即趁热夹肉。

除此之外,肉夹馍还有清真的腊牛肉夹馍。
上等的牛肉,先腌后炖,炖时的老汤要是牛骨头熬制的清汤,加以各种大料,炖熟的腊牛肉色泽红艳。
吃的时候,无论是热气腾腾还是凉了以后,都别有滋味。
不过,如果喜欢肥一些的,还是一定要趁热吃。

tip:腊汁肉夹馍2012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腊牛肉夹馍买回家后可以做凉菜拼盘,配上油泼辣子,赞到不行。
小知识:一定要看仔细,「腊汁肉夹馍」跟「腊牛肉夹馍」完全不一样,虽然只是 一字之差;腊汁肉夹馍多用「白吉馍」,绵软可口;腊牛肉夹馍多用「饦饦馍」,口感劲道,不过现在两种夹馍都多用「白吉馍」了。

还记得剧一开始,热闹的集市中,一口灶台一张桌子,桌子上是几排老大的碗跟几排小巧的碟子。
后面是老板一句:“馍您自己掰啊。”

陕西牛羊肉泡馍,顾名思义,馍要掰成小块儿、汤是香醇浓郁、肉要入口即化。
吃的时候配上一碟糖蒜、一碟特制辣椒酱。

说到「泡馍」,就不得不提「小炒」。
走在街头如果看到「泡馍小炒」,千万不要以为里面卖的是炒菜。
这里的小炒,跟泡馍有些相似,但制作到后期,会以旺火热油翻炒,加葱姜蒜、豆腐干、木耳、西红柿等。

泡馍吃一口纯粹的鲜,小炒则吃那口酸辣。
tip:虽然现在大多可以用机器,但我还是推荐用手掰馍,掰的不要太大也不要碎成渣,这样的会更好入味儿;吃泡馍的时候,辣椒酱不要拌入汤里,最地道的吃法是一口辣椒酱含在嘴里,然后立刻吃一口泡馍,两者一起嚼,糖酥亦然;最重要的一点,吃泡馍的时候一定要沿着碗的边缘刨着吃。
小知识:到店里会看到「普通」和「优质」,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别,就是多肉多料,个人推荐「普通」。
特别tip:吃泡馍的时候,讲究汤汁的多少,当地人去吃,有专门的说法,几乎没有汤叫做「干泡」,汤少可以说「一口汤」,汤多则叫「水围城」,地道的馆子都懂。

娘娘前几天发微博,夸张剧组的粉丝跟馍太好吃,人为NG多次,只为多吃一口。

说的就是陕西的另一道传统美食,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重点在汤跟肉,汤要清透,肉要肥而不腻。
可以把馍掰进汤里,也可以一口汤一口馍,听起来很像泡馍,但口感更清爽。

tip:水盆牛羊肉现在都有,不喜欢吃羊肉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水盆牛肉。
小知识:水盆羊肉以陕西渭南三县最为有名,在大荔,蒲城,澄县等同州府故地就叫羊肉泡馍。

同样是一开始的集市。
一双手先切后摞,透亮的凉皮搭配上豆芽菜,放上盐、熬制的醋、特制的调料水。
最后再淋上红彤彤的辣椒油。

一碗大刀凉皮搭配上前面说的夹馍,最后再来瓶冰峰。
没这么吃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陕西。

除了大刀凉皮,陕西还有各种各样的米皮、面皮等。
喜欢吃麻酱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麻酱凉皮」。

大刀凉皮偏宽,麻酱凉皮则偏厚。
前者搭豆芽,后者搭黄瓜丝,麻酱口感略重,黄瓜刚好解腻。
tip:吃大刀凉皮配夹馍,吃麻酱凉皮,推荐配蒸馍,也就是馒头,软口的蒸馍到最后可以缓解重口的汤汁。
小知识:「三秦套餐」一般指的是没有麻酱的凉皮+腊汁肉夹馍+冰峰。

剧中吴家老爷有时候会喝一小碗黄黄稠稠的东西。
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形容想歪……

其实那就是一碗油茶。
陕西人早餐喜欢喝油茶,油茶,就是将面粉炒熟、加入牛油跟五仁,可以热水冲泡,也可以熬。

陕西最有名的早餐之一,就是麻花油茶。
麻花油茶里的麻花,大且软,泡在油茶里入了味儿,出锅后撒上芝麻、杏仁、黄豆,咸香暖胃。
tip:买麻花油茶的时候可以自己选择几根麻花,别点太多,那一碗油茶下肚,非常占肚子。
小知识:怕胖的千万要少喝油茶。

既然说了麻花油茶,就一定要提另一个著名的早餐「肉丸胡辣汤」。
吴家老爷即使被抓,也要不慌不忙地吃完一碗胡辣汤。

西安的胡辣汤种类很多,现在最普遍最受欢迎的应该就是肉丸胡辣汤了。
有点像勾芡了的牛肉丸子烩菜,因为其中放了花椒,重在一个「麻」字。

tip:吃肉丸胡辣汤一般都会搭配饦饦馍,但我非常喜欢搭配「油条」,没错,撕开了的油条扔在胡辣汤里,汤汁瞬间被吸收,一口油条下肚,浓郁的汤汁溢满口齿。
小知识:「胡辣汤」起源于河南,主要用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等制成,现在也称「河南胡辣汤」,跟「肉丸胡辣汤」并不一样。

说了剧里的「吃」,自然也要说「喝」。
「泾阳茯砖茶」就是剧里出镜率极高的陕西特产。

由于泾阳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恰处于南北地区的中间地带,因此成了东西南北货运的必经之地。
而过往茶叶从泾阳开始,要转水路,为了方便运输,就必须在泾阳另行加工,压缩体积。

泾阳茯砖茶属「黑茶」,茶身较紧,冲泡前需用专用小刀或镊子取下适量茶叶碎开备用。
小知识:茯砖茶可以消食健脾,降血糖、血压等,所以比较适合老年人喝。

周莹的爹最好酒,尤其是陕西有名的西凤酒。
周父跟沈星移还一起拼过酒。

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陕西西凤酒。
也就是「中国四大名酒」。
今天说的这款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朝,是一款历史悠久的白酒。
tip:西凤酒的评价是凤香型,有点儿烈,苦辣甜都比较浓重。
除了剧里这些美食,再补充一些:

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
与羊肉泡馍相似,但原料以猪大肠猪肉鸡肉海参等为主。

因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所以叫做biangbiang面。
又因形状酷似裤袋,称「裤带面」。
碗底放入佐料、捞入煮好的面,然后一勺滚油浇上去,滋香扑鼻。

西安的粉蒸肉比较特别,用的是牛肉跟面粉。
好的粉蒸肉干而不柴,一碗粉蒸肉、一个热气腾腾的荷叶饼、几粒干蒜。
最后再喝一杯浓茶解腻,缺一不可。

打一锅卤汁,切一些凉粉,拌一些佐料,埋一颗水煮蛋,掰几口馍。
一碗最适合夏天的卤汁凉粉就做好了。

也称「麻食」、「猫耳朵」,形状如指甲盖,烩以臊子菜,是西北地区最家常的面食之一。
娘娘在微博上就曾经晒过照片。

陕西八大怪就提到过,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
一角厚实的锅盔,里面加满绿(liu)辣子,辣中带着一丝甜,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我其实不爱吃包子,除了这款孜然肉包。
一口下去,辣油冒出来,夹杂着浓浓的孜然味儿跟肉香,连醋汁都不需要。
不过当初引我入坑的石家包子近两年越来越不好吃了……
写这篇的时候人在宁波,当时真的边写边想立刻飞回去。
下飞机先来一碗肉丸胡辣汤,饭后溜溜食再来一个孜然包子,晚上拉着基友们坐在路边吃着铁签烤肉、喝着冰峰跟酸梅汤。
啊~
光是想想都好爽~
J。
2017年09月
【豆瓣存稿】
全文首发微信公众号K社
-
花(向死而生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14 1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