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焦虑
查看话题 >对于学历、素质、本事的一些思考
昨晚临睡了,突然看到一则推送“博士夫妻自创公式相声,怒怼郭德纲...”
百无聊赖地点开文章看看,原来是东方卫视一档比赛性质的综艺《相声有新人》节目里发生的一段插曲,这个节目的风格类型请参考这两年比较红的选秀综艺,如《明日之子》《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等,而这档《相声有新人》是以相声为载体的节目,导师阵容里当然少不了如今的相声界权威郭德纲老师,另外一位则是“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老师。
这段插曲在这片文章里大致就描述了一对双一流大学理工科博士夫妻,用工程理论创办了一套公式来预测观众笑果以此来创作相声,而在节目当中因为质疑导师郭德纲淘汰其徒弟,而一些他们不认同的选手反而得到晋级,这样的选人标准,在节目当中当面怒怼郭德纲。
在看过节目之后,很是佩服郭德纲老师的应变能力以及近年来其一直所推崇的“忍”观,面对选手的攻击能够巧妙化解四两拨千斤,估计其在生活中和其他节目中遇到这样的状况也不在少数了。而对于选手所展现出来的作品和其理念创作,就不加以评判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们能够坚持走到今天并且可以赖以为生,就证明有一定的受众。对于其科学理论手段研究传统文化的行为,也从心底里敬佩。但是对其表现出来的不尊重行为,心里也和大部分朋友一样难以接受。
首先这样的桥段,是否故意炒作,讨论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事情已经发生,对于节目组来说,他们想要的宣传效果和节目效果出来了,而这对选手在节目中表演的最后那一段“在东方卫视,郭老师的面前一炮打红”,他们想要的也可以说达到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双方各得其所,最大的赢家,就像是去年那个充满争议性的说唱类节目和今年的街舞类节目一样,一定是节目载体本身,那就是相声。
只不过这对选手“红”得是否如预想的一样,就不去猜测了。对于他们来说,舆论绝对是一边倒的,在节目当中可以看出来,如同一位选手在节目中说的一样,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场上的选手都得罪了,在导师郭德纲淘汰他们的时候,所有选手甚至欢呼雀跃集体鼓掌(节目中剪辑呈现,猜测现场应该也是如此)。在微博上对于两人的口诛笔伐的声音不绝于耳,几乎都是对其行为和实力的不认同,甚至有其“前同事”(无从考究真假)长文怼其人品。在另一个节目中,对其理论贡献大为赞赏说要强强联合的导师,在微博当中迫于压力,也发文澄清其关系。其中一些舆论甚至波及到了那所双一流大学和“高学历”。
这件事情上,其中一些舆论观点我是非常同意的,如“学历和素质相关性不大”,这里的素质仅仅只代表选手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出来的素质,其本人在生活中如何我不甚了解。但是这个观点却是我读研以来的体会,我也经常嘲讽一些在本校园里没素质的行为,诸如等校车“假排队”,在饭堂里基本无队可寻等。
关于素质这项命题实在太大,确定素质的有关变量太多了,诸如家庭教养、环境、公众素质程度等等等等,我自己也需要慢慢反思琢磨,学历可以通过应试提升,但是素质提升真的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批判学历和素质不对等虽然有可能让教育行业思考一下,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是多一些发展的耐心和对于未来社会高度文明美好愿景的信心。
我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件事情,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中有诸多因素与我自身经历有着关联。除了上述学历与素质的观点之外,这对选手就读的专业与我相同,其“笑果计算公式”所运用的有限元理论与我的研究方向有很大交集,最重要的是我对于“学历”的消费一直都是很谨慎的,而其在节目中刚开始就已经在标榜“博士”的身份。
这里首先就引起了我对本专业就业选择的思考,因为我正处于秋季招聘的准备过程当中,难免对于前人的经验会借鉴和思考,材料博士从事相声(其实我个人感觉更像是现在的脱口秀表演)让我想起了这一年来我从事的婚礼主持行业,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共鸣,也对未来的选择多了一份憧憬...,而对于这个行业如何抉择,目前也已经有了做法,假如未来再从事这份工作,这对夫妻运用科学理论融入到相声中的做法,是值得我学习的,虽然不至于创造理论公式,但是思维、内容和方式可以与之相融合,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是对于“学历”消费的思考,在这两年来不时会碰到一些将“硕士”“博士”或者“名校”的头衔高高挂起,如今年在一些综艺节目里出现的“清华”选手以及这对夫妻,在婚礼行业里我也曾见到过所谓的大师用自己的“法学硕士”学位挂在名头的第一位。不可否认的是,学历和学校确确实实是某一些能力的价值体现,如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等等,但是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将其作为头衔,这确实是一种营销和宣传手段,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样的做法,在没有看到其真正内涵或者实力的时候会有点反感,我自己也确实不会这样做,我在从事婚礼主持的时候,从来不会透露或者标榜自己的学历(再者现在的硕士学历也挺普遍的了),我推崇应该是以真正的行业价值和实力去得到别人的认可。
如果没有到达让大部分人都认可的实力,把这些学历和学校头衔用于营销自己,一定程度上,这反而是对于学历和学校的不负责任,并且适得其反,抬高人们对实力的期待和认可门槛,一旦没有满足这个预期门槛,这就是营销的失败。反观那些高学历毕业于名校的艺人,如歌手李健、主持人何炅等,学历和学校从来都不是他们获得认可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为人喜爱的作品和他们的人品,而他们这类人才会把学历和学校给人们带来正向的引导,也就是不招黑。
最后想说,中国的土壤,是特殊的土壤,长出来的文化也根深蒂固,不论是谦逊做人,尊师重道,克己复礼都好,只有文化认同并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这片土壤上安身立命。